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本週內容     欄目介紹     主創人員     創作隨筆     精彩回顧         



泰山封禪


  無論誰爬泰山的時候,一定都不能錯過一個景點,那就是五大夫松景點.相傳是秦始皇當時在登泰山的時候曾經在一棵松樹底下避雨,然後他就覺得這棵松樹護駕有功,於是便給它封為五大夫,這個五大夫是當時秦代的一個官爵,相當於九等爵位。 除了五大夫松之外,秦始皇上泰山還留下一個石刻,就是碑刻,叫做李斯小傳碑。

  秦始皇想借泰山封禪來弘揚自己的功德。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認為自己是功高蓋世,是萬世之君。統一了文字、實行郡縣制,而且是統一了度量衡,所以把自己比作始皇帝,第一個皇帝。這個功績怎麼能記載下來呢?只有到泰山封禪才能記載下來,所以通過封禪留下了秦刻石。今天的泰山岩石有著28億歲的高齡,形成于距今3000萬年前的新生代,泰山山脈延綿黃河南岸兩百多公里,主峰巍峨雄峙在濱海的山東省泰安市內,在泰山的岱廟裏,存有碑刻200余通,其中不乏歷代皇帝留下的銘刻,有一通奇特的唐碑,它碑身雙石同座並立,覆以石蓋,這就是武則天公元660年派人所立的“雙束碑”。

  武則天在歷史上是一個很有作為的女人,她當時也很有點兒野心,她想通過各種方式來表達她內心的想法。那麼,這個碑如何來表達武則天的意志的呢?它是由兩塊條石並立而成的,上面是一塊石頭做的碑帽,底下是一塊石頭做的碑座,也就是説他們並立天下,共治四方。雖然武則天當時還沒有當皇帝,但是她希望自己的地位和權利是和皇帝一樣的,就是除了在政治上的寓意以外,因為武則天是高宗的皇后,是一種夫妻關係,這個碑就表達了他們夫妻之間的感情,所以老百姓把這個碑叫做鴛鴦碑,這是當時武則天派人立這個碑的意思。果然這個碑立了以後,過了大概5年,在公元666年那一年,她就鼓動了高宗李治來泰山封禪。

  在泰山頂上,蒼岩如墻,峭壁如削,鐫刻了數十處摩崖石刻,而最有歷史價值,最為壯觀的就是皇帝封禪的摩崖石刻。唐玄宗李隆基於開元十三年封禪時親自撰書了《紀泰山銘》碑,碑刻敘述了封禪的起因和規模,記有封禪儀典的過程。《紀泰山銘》碑形制宏偉、高大,1000個鎏金大字金碧輝煌,碑文通篇為八分隸書,有較高的書法藝術價值,引來後人諸多的感慨。

  泰山封禪刻石銘記著一代君主政治、經濟、文化所取得的成就,選擇生命力如此恒久的岩石來刻碑記功,著以功績,的確是人類的一大發明。然而,泰山玉皇頂前聳立著一通古拙穩重的大碑,卻通體不刻一字,稱為“無字碑”,是漢武帝劉徹封禪泰山時所立。對此無字碑,古人評説不一,有人説,碑不著一字是漢武帝謙虛的表現,因為他自認為自己渺小,做了皇帝,惶恐不已,還有人説,漢武帝自認為功績卓著,難以用文字表達,因此立碑岱頂不著一字,與有字碑相比,頗有此碑無字更有價的含義。而最著名的封禪刻石則是秦泰山刻石,它不但是泰山最早的刻石,也是中國古代帝王最早的紀功刻石。

  無論是這些內容豐富的碑刻還是通體無字的碑石,面對著它,人人都能真切地觸摸到泰山帝王封禪的歷史脈絡。

  正式的皇家儀式應該説從秦始皇開始,因為秦始皇以前據記載有72代君王祭祀泰山,但秦始皇把過去的柴望祭祀變為國家的正式封禪大典。 秦始皇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保持國家的統一,所以必須求助於泰山,就是想利用封禪達到鞏固統治的目的,實踐證明這個目的通過到泰山封禪也確實起到了。泰山上正式舉行封禪大典的是六位:秦始皇、漢武帝、東漢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

  封禪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儀式,讓這麼多的帝王都如此嚮往呢?所謂封就是帝王在泰山頂上堆土設壇祭祀天,祭天就叫封。所謂禪就是帝王封以後,到泰山腳下的一個小山上,一般都是在社首山和梁父山,都是在小山上,也是堆土設壇。説封是針對天而言的,禪是針對地而言的。為什麼中國那麼多的名山大川,這些帝王不選擇別的山,偏偏選擇了泰山來作為他們舉行如此規模宏大的皇家禮儀之地呢?

  很早很早以前,世界初成,天地剛分,有一個叫盤古的人生長在天地之間,天空每日升高一丈,大地每日加厚一丈,盤古也每日長高一丈,如此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就這樣頂天立地的生活著,後來盤古慢慢地衰老死去時,剎那間巨人倒地,他的頭部變成了泰山,因此,泰山成了五嶽之首。有拔地通天之勢,也有擎天捧日之姿,因此,自古以來人們就把它作為崇高偉大的象徵去仰慕它。從遠古的七十二君王到秦皇漢武,再到康熙、乾隆,歷代帝王的泰山情結,賦予了它神聖的威嚴和權能,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歷代文人墨客感吟唱頌,聖人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被傳為佳話,西漢史學家司馬遷以“重於泰山,輕於鴻毛”,來衡量人的社會倫理、道德價值。杜甫“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成為千古絕唱。黎民百姓,萬眾心向泰山,對泰山無比的尊崇和膜拜,以祈福平安。因此,泰山是 民族之山,歷史之山,文化之山,是中華民族一統的象徵。1978年泰山被聯合國列入世界第一個自然和文化雙遺産名錄。

  泰山古稱“岱宗”。以壯麗著稱,雄、奇、幽、奧一應俱全,順中路盤亙而上,一路撫古松,聽流泉,過幽澗,望天門,步天街,在“天上”神遊南天門、玉皇大帝廟、碧霞元君祠。漫遊山頂,可觀到東升的旭日,賞到夕映的晚霞,眺望黃河金帶,一覽雲海玉盤。被稱為“人間靈應無雙境,天下巍峨第一山”。

  歷史上形成泰山崇拜這是一種文化現象,在古代海岱地區的文化比較發達,隨著海岱地區發達文化的發展、擴展和傳播,作為文化的發展地當然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就高了,這是一個方面的原因。第二個方面是泰山的位置,泰山處在祖國的東方,它是太陽升起的地方,一般太陽升起給人以溫暖、給人以光明,給人以生命的源泉。

  人類學家愛德華.泰勒曾説過,凡是陽光照耀的地方,就有太陽崇拜的存在。太陽給人們帶來了光明、溫暖、生命和繁榮,太陽升起在東方,古代先民對東方的崇拜使地處中原之東的泰山被賦予神性,成了人們祈求幸福,尋求心理平衡的寄託。

  遠古時候,就有一位部落首領登上了高聳雄偉的泰山,在山顛之上堆起了幹柴,燃起了大火,火焰隨著徐徐升起的太陽衝向天空,把人們美好的願望送入上天。這位首領就是人們常説的“三皇五帝”中的舜,這是與天溝通的信號,是古代的“柴祭”,同時也是這位首領取得政權得到上天恩準的標誌,這種與天對話的形式,是古代首領為了加強民族的凝聚與聯合。所舉行的儀式,這種燒火祭天的形式可追溯到新石器時代。

  在距今4、5千年的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進入了高度發展的時期,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遺址也是遠古文化的命名地。在大汶口文化出土有眾多的圖案文字,這被認為是中國最早的文字。據考古學家研究,圖像上部是太陽,中部為火,下部代表泰山,含義就是在山上燃火祭天。

  大汶口遺址墓地人,頭部都是向著東方,這反映出先民對太陽的崇拜,對東方的崇拜。也包含著本民族的來源之處,一種以日出日落為思維特徵的觀念信仰。

  不是所有的帝王都有資格來封禪,它的條件大體是這樣規定的,基本上是三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是更朝換代國家統一。第二個條件,帝王在位的時候必須有政績,政績卓著,要國泰民安、國富民強,要有政績,大家都信服,這是第二個條件。第三個條件就比較軟,也是比較硬的條件,就是必須有祥瑞出現。就是有一個吉祥物。比如齊桓公,春秋時期他是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他想到泰山來封禪,但是當時的管仲就極力反對,為什麼反對呢?就是説你不夠資格。當時齊桓公就説,我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我的功勞夠大了,難道還不行嗎?他説不行,你缺乏祥瑞。實際上缺什麼祥瑞呢。這樣管仲就給他提了幾個吉祥物,其中包括東海的比目魚,西海的比翼鳥,這根本是弄不到的,沒有這個東西你不能封禪,實際上就是説你的功德不夠。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滅六國,統一天下,為了加強統治,他多次進行全國性的巡視,巡視中以封禪為旗號,登泰山舉行封禪大典。封禪意味著天下盛世,功績卓著。秦以後,漢武帝,漢光武帝,唐高宗也競相效倣封禪泰山。到唐玄宗時代,社會發展達到鼎盛,封禪大典也前所未有的隆重。於是公元725年,一個春夏之交的日子,一支浩浩大大的封禪大軍從都城長安出發,這一天,在山東泰安市的泰山腳下,方圓百里的空氣中,一改往日的輕鬆和隨意,靜謐和凝重之間,古樂奏鳴,車轔轔,馬蕭蕭,由遠及近越來越真切。浩浩蕩蕩的御駕親王隊伍,文武百官手持儀仗兵器 ,千乘萬騎,眾多護衛, 前呼後應,層層簇擁,這種磅薄的氣勢 ,令中國有史以來任何一次討伐出征都黯然失色。

  歷代皇帝的封禪,不但要有突出的功績,而且,必須要有天帝示以的祥瑞,北宋時期,宋真宗在和契丹人的戰爭中屢屢失敗,好不容易在澶州打了勝仗,又定下了屈辱之盟。為了實現封禪願望,宋真宗假造了天書的祥瑞,於是公元1008年,宋真宗一行浩浩蕩蕩從開封出發,歷經17天跋涉到達泰山,舉行了隆重肅穆的封禪大典,到結束封禪活動返回開封共用了47天,宋真宗的這次活動完成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次封禪大典。

  從宋真宗之後封禪就結束了,為什麼到這兒這麼大的封禪典禮結束了呢?

  宋真宗繼承乃父乃伯父的衣缽,也是怕兵怕打仗,並不是膽小,而是怕丟了政權。宋真宗封禪並不完全具備封禪的資格。陳堯叟和王欽若勸他逃跑,一個勸他到四川,一個勸他到南京,他説那不行,總得想出一個法來。他想出來第一個辦法就是帶兵到河北去打仗。他説不行,不打,不打怎麼辦呢?他説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封禪,封禪要有祥瑞,他説我沒有祥瑞,沒有這個東西,祥瑞就是你給他做一個,你只要相信。皇帝覺得行了,有了理論根據了,但王旦怎麼對付呢?他覺得宋真宗的功績沒有達到封禪的程度,持反對意見。皇帝就請王旦喝酒,皇家的酒都是禦酒,都是好酒,王旦説,您的酒太好喝了,他説好,我送你一壇子酒帶回家,和你的妻子孩子喝去! 這會讓人覺得皇恩浩蕩,王旦感覺受寵若驚。回去以後打開一看一壇全部是珠寶、珍珠。王旦也是一個政治老手,很懂得這些權術,心裏明確了, 第二天上朝不説話了。宋真宗死了以後,他們就認為這個東西不是個辦法,就重新改相更張了。

  從明朝開始,每年都派大臣代表帝王來泰山搞祭祀,也就是搞告祭。搞祭祀活動實際上是原來封禪的延續,內容和形式變了。

  岱廟是泰山之廟,始建於漢代,歷代帝王封禪泰山的祭品、供器,大都收藏在這裡。特別是到了明清時期,皇帝來此祭祀,舉行供奉泰山神大禮,都要給泰山神贈奉供品,也就是人們常説的泰山祭器。神袍就是常見的一種祭器。

  泰山祭器中最為突出的是鎮山三寶。其中溫涼玉圭是清乾隆皇帝進獻給泰山神的,上溫下涼,圭中間的山形圖案象徵的就是泰山,上部的三個圓形圖案表示日、月、星,下部兩側及底邊表示河海,形象的表達了天地六宗的含義。

  獅子為百獸之王,被作為驅邪護法的神獸,象徵著權威。這對鎮山三寶中的沉香獅子是用沉香木粘合精雕而成,有著怒則威的牙齒,喜則威的習性,惟妙惟肖,也是三寶之一。

  黃釉青花葫蘆是鎮山三寶中的第三寶,此瓶古樸淳厚的葫蘆造型,充分表現了中國的繪畫技巧及燒制技藝,有著獨特的民族工藝神韻,有著吉祥如意的內涵。

  泰山祭器是最高統治者奉獻給至高無上的泰山神的禮器,因此,泰山祭器有著獨有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這些祭器精良的工藝製作,富麗堂皇的紋飾和形象生動的造型,讓我們依稀可知那個時代的物質生産條件和科學水平。

  泰山的祭品比較多,這些祭品是屬於兩部分組成的,一部分是帝王派大臣來搞祭祀活動,或者是帝王親自來搞祭祀活動,給泰山神帶來的貢品,這是一類。第二類,他搞祭祀活動,必須有專用品祭祀用品,所以這兩部分儀式搞完的以後都留在泰山,現在存在泰山市博物館內的祭品大體有數千件,有相當一部分是一級品。

  從明朝往後,一個是大臣代替帝王來搞告祭,一個是帝王親自來,這樣都不很方便,為了方便帝王祭祀泰山神,所以從明朝開始,明朝在京城建了一個天壇。就是北京城的天壇。運回來幾塊大石放在天壇的一側,這幾塊石頭就象徵著泰山。北京的天壇實際上就是帝王封禪活動的一個延續,這個活動隨著清王朝的消亡而結束了。但是整個泰山崇拜這種文化現象在民間並沒有結束。

  當我們從悠悠的古風當中回到現代的時候,應該説泰山是整個中華民族,是我們國家的象徵。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