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電視指南 |  體育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國家地理 |  生活頻道 |  視聽在線

首頁     欄目空間     編創人員     最佳推薦         



守望家園 


  我們生活在地球上。迄今為止,在浩茫的天宇中,只有地球才是人類和一切生命唯一共有的家園。

  地球的命運,是整個人類共同的命運。地球的未來,是所有生命共同的未來。

  置身在數以十億計的蒼茫星系中的一個星系的邊緣,我們的地球顯得平凡而普通,可是因為人類、因為眾多的生命,卻印證著地球的神奇美妙。

  它自己便是一個天地,它擁有一切,徹上徹下,包羅萬象。從日光之熾熱到月色之清幽;從高山之挺拔、偉岸到沙粒之細小、渾圓;從山澗溪流到長河巨川汪洋大海;從永不停止運動的原子,到生命博大深邃的靈智與精神……它是已知的一切和一切的未知。

  地球是專門為人類及各種生命、生物設造的,這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説的大地家園。在這家園裏雲彩的瀟灑,大山的莊嚴,海洋的深刻,溪流的細小,乃至人類的創造、蚯蚓的耕耘、真菌的勞作、蜜蜂的釀造等等,無不體現著地球的神聖玄機。人類就這樣享受森林與鮮花了,就這樣飲用江河之水並且揚帆大海了,人類的始祖踏著獸類的足跡,跨過一個個陸橋開始地理大發現了。最早的果實是誰種下的?最初的大地基石又是誰擺放的?在感恩的懷想中我們的先人總是告誡子孫:要敬天惜地。

  然而,隨著人口的激增,工業化的飛速發展,人類的諸多不理智行為,今天的地球已經漸漸失了它固有的風韻,顯得傷痕纍纍,幾乎不堪重負,世界各國,尤其是經濟發達國家,都同樣面臨生態環境危機的嚴峻挑戰。全球氣候變暖,臭氧空洞的出現,水資源危機,土地荒漠化,酸雨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等等,這一切都嚴重威脅著整個人類的生存和可持續發展。中國作為發展中的國家,在發展經濟、走向現代化的進程中,也和其他國家一樣,受到環境問題的嚴重困繞,生態環境惡化的現狀在頻頻地向我們發出警示。

  告別20世紀最後一天,最後一個晚上,中國西部的河西走廊以及蘭州市風沙滾滾,塵土飛場,一座城市華美的夜晚黯然失色了。

  21世紀的第一天,中國北方的許多城市遭遇了第一場沙塵暴襲擊,從而使新世紀的陽光多少有點慘澹。蒙上了沙巾和口罩的路人無奈地和沙塵暴攜手步入了新的紀元。

  對沙塵暴感受的採訪

  有關資料表明:我國西北和華北地區是歷史上沙塵暴頻繁發生的地區,並且呈逐年增加的趨勢;進入90年代,沙塵暴先是年年發生,然後是一年幾次,造成的危害也越來越嚴重。

  1993年5月,中國甘肅、寧夏、內蒙古的部分地區突遭沙塵暴襲擊。116人在這場災難中死亡,264人受傷,近40萬公頃的農作物和果園受災,直接經濟損失高達7億!

  專家談沙塵暴形成的原因

  沙塵暴告訴我們什麼呢?

  簡言之,是沙漠的擴張,是失去植被保護之後的土地荒漠化。

  中國的荒漠化土地正在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全國沙漠與荒漠化土地總面積達262.2萬平方公里,佔國土總面積27.3%。

  生態學家早就發出警告:這個被稱為地球的小行星的表土正在全面地消失之中。僅在中國,1997年國家環境保護局進行了一項專題研究,結果表明:中國生態環境整體形勢十分嚴峻,破壞範圍在擴大,程度在加劇,危害在加重。不僅如此,近年來,嚴重的生態破壞進一步加劇了自然的危機。威脅到國家的長治久安,制約了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在中國具體的生態破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水平衡失調和水生態破壞;土地退化和承載能力降低;生物資源破壞和生物多樣性減少;農村地區環境污染加重和生態環境質量日趨惡化。

  綠色的飄逝是美好的飄逝。土地的消失就是家園的消失。

  據統計,我國有上百萬平方公里的水土流失面積,佔國土總面積的18.6%。每年流失的土地至少在50億噸以上。

  黃河,站在壺口的這一刻,你難道不為它的搬運能力感到悲壯嗎!在高亢淒涼的秦腔烘托下,黃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面積達45萬平方公里。

  長江,曾經是江水綠如藍的河流,如今,長江流域生態破壞日趨嚴重。30餘年來,這裡的水土流失增加了1.56倍。長江已經成了中國中部大地上的一條"新黃河"。

  據專家測算:全國每年水土流失的土壤肥力折合化肥4000到5000萬噸,這個數字超過全國化肥年産量1倍多,累計淤積損失水庫庫容200億立方米,相當於5個密雲水庫的庫容。

  嚴重的水土流失加快了航道、港口淤積。全國內河航道航運里程由1949年的15.77萬公里,減少到1990年的7萬公里。

  這些觸目驚心的數字讓我們愧對中華民族的一句古訓:留得方寸地,讓與子孫耕。

  面對生態資源的惡化,有幸跨過世紀的中國人都感到,在強大的工業革命浪潮前,20世紀幾乎是不設防的世紀。

  為了一時一地的經濟發展,礦産資源可以不合理的開發和破壞,這在中國的一些地方已經司空見慣。大量的鄉鎮和個體採礦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更是愈演愈烈。"黑三角""金三角"問題接連不斷:滑坡、塌陷、泥石流頻頻出現。

  "據我們調查,1994年全國開發佔用耕地總面積98.6萬公頃,佔同期我國耕地面積的1.04%,而恢復治理率僅為5%左右。這些都加劇了耕地的緊張形勢。對礦業廢棄物處置的失當還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和破壞。"

  水曾經是我們這個星球上最不擔憂的物質。人類,這個萬物之靈的生物就是起源於水。我們的祖先逐水草而居,文明最早是從大河流過的地方開始的。祖先們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為了我們賴以生存的水這樣憂心忡忡過。今天全世界有12億人生活在缺水區域,14億人的生活中沒有污水排放系統,發展中國家每年有2500萬人死於水中的病原體污染物。10億人喝不到清潔的水。

  聽,黃河在訴説它曾經擁有的輝煌:奔流千萬里,浩浩蕩蕩涌入大海。可是今天,黃河兩岸的老鄉卻感受到從未有過的震驚:1997年2月7日的一個早晨,山東高村站的工作人員用顫抖的手寫下:黃河今年太早斷流!

  (高村站工作人員):斷流來得太早,那一天的斷流實際上刷新了黃河歷史上在一年中斷流的最早記錄。

  (黃河水利專家):1997年全年,黃河斷流達13次,為226天,斷流河段長達700公里。創造了幾個歷史之最,還首次出現汛期斷流和跨年度斷流。

  (水文專家):其實黃河斷流開始於1972年,近年來愈演愈烈。從1972年到1997年,26年間竟有20年出現斷流。而且頻率加快,持續時間和長度不斷增加。

  這是三張70年代、80年代、90年代的黃河源頭衛星照片,從這裡我們可以發現:黃河源頭地區的植被在減少,荒漠化在加劇,這些都是黃河斷流和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

  黃河,我們的母親河,正在退化為一條季節河,甚至將成為一條內陸河!更令人憂慮的是,在今天的中國,發生斷流的遠不止一條黃河。

  黃河斷流的同時,中國湖泊萎縮,退化的狀況日趨嚴重。從1977年到1985年,中國的自然湖泊總數減少了19%,總面積小了11%。退化速度驚人!

  江河湖海水量的減少還比不過江河湖海的水源污染來得直觀。

  淮河的污染、太湖污染,使得政府在1998年和1999年採取改善水質的"零點行動"。為了一條河、一個湖的水質問題,採取如此大規模的強制性政府行為,這在共和國的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這就是治理前的山西太原的汾河,你能把它和著名的汾酒聯想在一塊嗎?

  大運河兩岸向運河傾倒垃圾,使古代中國人引以為豪的大運河成了一條"臟河"。

  還有多少有名無名的縱橫流淌在鄉村田野中的小河溪流,在的鄉鎮企業及生活垃圾的包圍之下,也都在被污染之中。這是格外可怕的面源污染,農村這塊中國最後的綠地,已經滿目瘡痍。

  農科院專家談面源污染

  近海大陸架是中國的陸地延伸,蔚藍色的海水曾經是我們的嚮往之地。但是隨著大量陸源污染物排入近海地區,中國沿海地區多次出現赤潮現象。90年代以後,富營養化的海水赤潮每年達到40多次,成為魚類大量死亡和海水養殖減産甚至絕産的罪魁禍手。大海對人類最慷慨,海洋是我們的聚寶盆。但是近年來我們採取的"殺雞取卵"式的過度捕撈,使近海漁業資源嚴重衰退。

  1.8萬公里中國海岸線,有不少受到人為侵蝕的威脅。海蝕加劇的原因是沿海的挖沙,珊瑚礁和紅樹林的破壞。海岸線這一條由大海組成的風景線已經風光不再了。

  森林是人類的朋友,可惜中國人均森林佔有率和覆蓋率都不高。雖然自70年代以來,中國的森林覆蓋率有所提高,但是這主要歸功於人工林面積的增加,而具有重大生態效益的天然林仍在不斷減少,成過熟林面積和蓄積量持續下降。濕地,又稱沼澤地、涂地,素有"天然水庫"之譽,但是中國濕地近幾十年來由於大量墾荒,截留水源、圍湖圍海等,使濕地面積急劇減少。候鳥被迫離開它們傳統的棲息之地,到處尋找新家園。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這兩個中國最大的淡水沼澤地,近年面臨消失的危險。40年來,中國沿海地區累計喪失海灘塗濕地大約有100多萬公頃,相當於沿海濕地面積的一半。

  聯合國2001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世間萬物,生命之網"。這意味著整個世界都意識到生物資源惡化,野生瀕危動植物趨於滅絕的嚴重性。在聯合國列出的640個瀕危物種中在中國就有156種。雖然,中國已經把354種野生動物和258種野生植物列為重點保護對象。但是面對棲息地的不斷破壞和蠶食,生物將何以為家,何以為食,何以為生,何以為繼?

  當我們説到土地,空氣和江河湖海的時候,僅僅強調與之休戚相關的人的命運是遠遠不夠的,人類只能和別的種群一起生存,大地家園是所有生命共有共享共建的家園。

  我們更多知道的是大熊貓、丹頂鶴、東北虎的保護,因為它們或者威猛雄壯,或者高雅美麗、或者憨態可愛。迄今為止,我們不會對辛勤耕耘的蚯蚓抱有敬意,更不用説以關愛的目光去注視一隻甲蟲或別的軟體動物。可是在大地生態系統中,恰恰正是它們擔當著不可替代的角色。

  生態學家指出:假如人類在地球上消失,絲毫不會影響其它物種,其結果是森林茂盛、動物成群、河流清澈。但軟體動物及真菌一旦滅絕,這個世界便很快被垃圾與藻類包圍,人類將很難生存下去。

  動物、包括那些軟體動物和細小的真菌們,它們也是家園的守望者。

  不可否認,中國生態惡化有世界大氣候的自然變化因素以及其它的一些原因。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人為的因素。內蒙古草原70年代後風行的挖發菜、甘草每年達20萬人次,上千台車輛的規模就是人為破壞的一例。江河湖泊因為人為的因素造成水調蓄能力的降低,是1998年長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發生"百年不遇"水災的一大原因。

  20多年的經濟快速發展是中國的一大亮點,可是我們也付出了環境惡化的代價。經濟創收的誘惑,使得一些地方採取急功近利的短視做法。可是他們不知道,被破壞了的生態環境即便化幾倍的大力氣去恢復談何容易,更有一筆巨大的直接經濟損失的數字在敲打著我們的脊梁骨。

  據我們國家環保總局89科技攻關所做的調查和估算,1986年,中國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所造成的經濟損失分別是831.4億元和381.6億元,二者合計是1213億元,佔當年GNP的12.5%。

  1995年中國環保專家估算出的1994年全國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所造成的經濟損失為6130億,佔當年GNP的14%。而世界銀行1997年的研究表明更是驚人:中國每年僅水、氣污染的經濟損失就達54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4430億元。這樣的經濟帳難道我們真的不會算嗎?

  讓我們靜下心來想一想:一塊荒漠化的土地,一片污染的空氣,以及乾涸的河流,裸露的表土和生物滅絕的家園是我們想要建立的那種美好的家園嗎?大自然還要給我們以怎樣激烈的警示才能觸動我們業已麻木的那根神經!

  如果説中國的生態環境面臨危機,整體形勢十分嚴峻,那麼,生活著近3億人口的城市環境問題則顯得更為迫切。

  清晨,第一縷陽光照在城市時,晨練的人們陸續走上街頭,然而,當年曾經活躍在這個城市的長跑的人們卻減少了。當他們知道清晨是一天中污染最重的時段時,他們決然停止了長跑的腳步。

  空氣污染是城市污染的頭號殺手

  1998年,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全世界空氣污染嚴重的十大城市中,中國有好幾個城市榜上有名,其中,中國太原市名列首位;1999年,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10次會議公佈的我國空氣污染最嚴重的十大城市中,太原同樣名列榜首。

  煤炭儲量中國第一曾經是山西的驕傲,山西省會太原後來成為大氣污染的榜首城市,使山西人震驚;這兩者之間的依存及矛盾,可以説是難解難分而又發人深省。

  太原的黑煙和黃煙來自太鋼焦化廠的195孔炭化室,每隔幾分鐘黑色與黃色的煙霧便騰空而起,轉爐車間的紅煙所過之處,更是房屋盡染慘不忍睹。

  太鋼電廠的三根煙囪每年排放1萬多噸又濃又黑的煙塵,太原一、二熱電廠每年耗煤500多萬噸,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超過8萬噸。

  似乎這一切都是因為山西的煤太多了,山西到處都是煤,隨手拈來的用煤習慣遍及城鄉,使人想起盛極一時的中國小煤窯,太原市曾經有工業窯爐、鍋爐、茶爐、營業灶上萬個,絕大多數未經處理的煤煙直接排入空中,又變成顆粒落下。

  太原的大氣污染主要來自工業污染,它是中國許多城市的一個縮影。然而,一種新的污染源正在引起我們的警覺,這就是機動車排放尾氣的污染,它是造成許多城市大氣污染的又一殺手。

  世界氣象組織的資料説,20世紀最後10年的異乎尋常的炎熱氣候,使全世界一個個大都市成了名符其實的"熱島",自1860年以來,1998年的地球表面溫度達到了最高點,地球就像一堆幹柴。城市是最容易著火的,新世紀第一個"五一節"剛過,歷史上罕見的高溫熱浪便席捲了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來不及準備的人們匆忙地穿上了夏裝。

  烈日炎炎,城市中成排成片的空調機都開動起來。空調機給室內送去涼爽,卻給室外輸送了熱量,每一個空調機都是一個熱風爐,給城市在加溫。

  驟然膨脹的高層建築,破壞了城市空氣正常流動,在玻璃幕墻折射、反射之下陽光形成"噪光"污染,這些都增強了城市的"熱島效應"。

  城市這個由人設計、由人建造、為人服務的人工環境,越來越不適合於人類的生存和生活。

  天津是中國最缺水的城市之一。為了解決天津人吃水問題。國家先後實施了"引灤入津""引黃濟津"工程。現在又著手南水北調工程了。其實水資源匱乏,不僅是天津,全國2/3以上的城市都缺水,嚴重缺水的城市有100多個。一面是限量供水、定時供水,給居民生活帶來許多不便;一面是毫無節制的浪費。

  1個水龍頭一滴一滴地滴水,1小時漏水可達3.5公升。象這樣的永遠關不嚴的小龍頭,在中國不知有多少?

  全國城市日缺水1600萬立方米,影響著4000萬人的正常生活。北京人均水資源不足4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資源量的1/30,在世界120個國家的大都市中居於100名之後。

  與水資源緊缺緊緊相伴的是水污染。全國每年從城市中排出生活污水189億噸,如果説城市污水橫流,一點都不過分。全國140多個城市河流段,大多數都污染了。

  這是記者在石家莊市某商場拍攝到的一組鏡頭,櫃臺裏的商品幾乎都是豪華包裝。我們不禁要問一句,這到底是賣商品,還是賣包裝?

  過分的包裝不僅浪費資源破壞環境,也給我們的城市帶來了大量的垃圾。

  1999年4月,在四川廣漢召開的關於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及資源利用的會議指出:中國垃圾的歷年堆存量已達60多億噸,侵佔土地面積5億多平方米,有200多個城市處於垃圾的包圍之中。

  污染在壓縮我們的生存空間,污染在加重我們的經濟負擔。

  當過度膨脹的超級城市、高樓大廈佔據土地的同時,應運而生的垃圾和它們一起,切割著原本蔚藍的天空。煤煙、沙塵、二氧化碳、汽車尾氣、噪音沉浮在城市上空,酸雨紛紛降落。不到20年的時間裏,中國的酸雨區已經擴大了100多萬平方公里。

  從藍藍的天上,飄過都市的街巷,落在樹葉上的清洌洌的雨,生活在城市的人們還會享受到嗎?

  面對嚴重的生態環境危機,面對嚴峻的城市環境問題,我們面臨著一種抉擇,我們不得不作出抉擇。這是關於家園有無、民族興衰的抉擇。

  2000年,中國開始了"一控雙達標"的環保大行動,這是黨中央、國務院批准的大行動。

  治理無望的企業被關了。

  污染嚴重的企業被封了。

  排放煙塵的煙囪被炸了。

  觸犯環保法的人被判了。

  陰霾密布的天空變藍了。

  發黑髮臭的河流變清了。

  全國主要污染物的排放總量較八五末期削減15%,23萬8千家有污染的工業企業90%以上實現了主要污染物達標排放,關停取締了15類污染嚴重的小型企業8萬4千家,重點地區的污染防治,取得階段性成果。

  北京治理大氣污染,從1998年以來投入300多億元,經過6個階段治理,2000年全年達到和好于三級空氣質量標準的天數達到309天,佔到全年天數的84%;實現了國務院的要求。

  上海蘇州河投入100多億元,河水發臭的問題基本解決了,蘇州河兩岸也成為全市最具魅力的地方之一。

  太原市投入5.2億元,汾河太原城區段變成全市靚麗的風景線,今年"五一"就接待了近百萬人次市民遊覽。

  20世紀最後5年,中國環保以"三河三湖兩區一市一海"為主體,掀起全面向污染宣戰的狂濤巨浪。

  淮河治理零點行動;

  太湖治理零點行動;

  滇池治理也拉開幕;

  中國的環保以企業的某個污染源治理、一個企業的整體治理、一座城市的環境的綜合整治,開始轉向一個區域、一條流域的大範圍大治理。

  1999年3月18日,太原市隆重啟動了清潔生産,這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共同組織的國際行動,國家環保總局、國家經貿委也把太原定為全國清潔生産試點市。與此同時,ISO 14000環境標準認證正在許多企業展開,到去年年底,全國已有500家企業獲得認證。

  2000年青島和文登兩市進入環境模範城市行列,全國環境優美城市已增至19個。

  中國的環境保護開始站到了社會經濟發展前沿,成為社會健康發展的引導力量。綠色經濟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最亮點。

  1998年大洪水之後,中國政府作出了原始森林禁伐、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等一系列決策,在西部大開發中特別強調環境保護、生態恢復的舉措,這一切都貫串了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想。

  在取得一系列輝煌成果的同時,中國的環境治理保護開始走上了法治的軌道,幾年來,我國共出臺有關環境法律25部,構成了較為完整的環保法律體系。中國終於迎來了依法治理環境的新時期。

  保護環境,還需要全體公民的參與。現在,公眾對環境的關注度與日俱增,環境知情權正更多地體現在人們的生活中。1998年10月,國家環境監測總站正式在中央電視臺發佈全國部分城市空氣質量週報,立刻在社會上引起反響。受到人們普遍的關注和歡迎。在上海、北京環保部門專門設置了綠色110舉報電話。在浙江甚至有了環境污染的專業舉報人,中國政法大學還成立了全國環境污染受害者救助中心,為環境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

  公民參與不僅是享受環境的權益,同時也是承擔保護環境的義務和責任。我們欣喜地看到,在生態環境面臨著挑戰的時候,有很多的人在開始檢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了:豪華裝修,浪費資源、食用野生保護動物的惡習遭到了遣責,許多人主動拒絕使用一次性筷子、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餐盒。種樹種草在祖國大地已蔚然成風。越來越多的人站到了選擇綠色生活的行列。

  站在新世紀的門口,江澤民總書記在中央人口資源環境工作座談會講話中,再次強調全黨全國要大力增強緊迫感責任感,提高環境工作水平,努力使我國江河安瀾、青山常在、綠水常流。

  朱鎔基總理到國家環保總局聽取彙報後,對中國生態環境區現狀表示了極大的關注,要求在全國開展環境警示教育……

  溫家寶副總理今年也專門到國家環保總局視察,要求認真落實中央座談會精神,確實加大生態恢復、環境保護的力度。

  我們堅信,有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和英明決策,有全國人民的共同參與,中國的環境改善任重道遠而又充滿希望,重現祖國大地青山綠水,風景如畫,需要我們一代又一代人為之而腳踏實地、努力奮鬥。

  家園是神聖的,大地是崇高的。在大地家園中,人和一切生命的守望,是新世紀的希望所在。

  世界環境日,這是大地的節日、艱難的節日。環境惡化的趨勢已經更多地成為現實,敝開在我們的生活中,只有當地球人真正反思人類的所作所為、生活方式,並且認識到只有地球才是人類和一切生命的唯一家園時,拯救的力量才會從大地之上冉冉升起,世界環境日便是光榮和夢想的節日。

  (中央電視臺2001年"65世界環境日"特別節目)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