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講述《講述》的故事     欄目介紹     主創人員     訪問人檔案         



外國友人情牽北京老衚同(2002年12月13日)


  

  2002年的8月至9月間,在北京一個衚同小院裏,發生了一場拆院與護院的糾紛,堅持拆院的是一群民工,而出面極力阻攔,堅持要保護這個院子的人竟是一位法國女士。這個小院與她個人沒有任何利益相關,她僅憑著對北京之愛,對北京衚同之愛,憑著她的一腔文化良知,與那群民工進行了一而再、再而三的交手,民工被她威懾過,她被民工無視過。在這場反反復復的拉鋸戰中,民工們的釬鎬雖然沒有放過這個小院,但由於她最終贏得了北京市各級部門的支持,使得這場拆除糾葛中的損失減少到了最低限度,院落得以保留。

  一、溫馨的生活突然冒出一個“拆”字

  這位女士叫華新民,法國人。她出生在北京的衚同裏,長在充滿古老文化的院落中。她熱愛北京的衚同,更喜歡老北京那濃濃的人情味。小時候,她所在的衚同裏沒有車鳴馬叫,很幽靜恬適,院子裏有花有草,一年四季小院裏節令分明。她所在的那些衚同裏還長著一種叫旮旯棗的棗樹,結出的棗兒生脆香甜。棗熟時節,家裏人拿大竹竿往樹上撲打,旮旯棗像彩色雨點紛紛墜落,院內院外都能聽到啪啦啪啦棗兒落地的聲音。衚同裏的孩子們便“哄——”地跑來撿。

  1976年,她離開北京回到法國,在巴黎待了約十年。有一天,她躺在巴黎的草地上,不知怎麼,舌頭尖上漫出一股當年北京衚同裏的棗味來。她還沒有完全意識到這是一種思念北京的思緒已漫上心頭。後來,她又在香港住了幾年。在香港,她常常感到那種像裝上了履帶似的生活節奏,和那種密集的人群中所散發出來的音量與自己從小養成的生活性情格格不入,在她的心靈深處,總是晃晃悠悠地浮出一些北京的場面,最為鮮明、最為集中的就是北京的衚同。這時,她才清晰地意識到,自己與北京有著永遠也揮之不去的情結。她思念北京。

  試圖在巴黎和香港定居的華新民,因情所牽又回到了北京,她決定定居北京。由於在建築文物保護方面的特長和愛好,她被聘為中國文物學會理事,這可是個不拿一分錢工資的理事。儘管如此,她的工作熱情還是很高。她經常在這個衚同裏走走,那個院子裏看看,同時還不忘拍上幾張老北京的照片。

  在那幽靜的衚同裏,她敲開一扇扇院門,讓她的朋友拍下北京衚同的美麗,然後介紹給國外的朋友欣賞。只要她敲門,居民們都會非常熱情地吱呀兒開門迎接她,她是衚同小院居民的常客。              

  進到院子裏照了相後,他們還給她打棗吃,或摘石榴給她。那打棗和摘石榴的情景,不禁讓她想起兒時的記憶,這種記憶依依裊裊,牽引她重又回到朝花帶露的童年歲月,她從中感到無限愜意和溫馨。她過去在北京以外的城市生活中的種種不適,回到北京來什麼都沒有了,她認定北京就是她永遠的家。

  過去,媒婆把石榴和棗子放在別人屋裏的炕上,表示祝願那家人早生貴子、多子多福。如今衚同裏的百姓,常把象徵這些美好祝願的東西作為禮品送給她。每天晚上,她都抱著好多的棗子和石榴回家。

  2002年8月的一天,華新民正在走訪老北京衚同時,一個家住桂公府的百姓給她打來電話説:新鮮衚同42號院與桂公府連成一體的跨院寫上了一個“拆”字。

  二、她的吆喝還真有幾分靈驗

  這桂公府當年是慈禧弟弟的府第,也算是慈禧的娘家。慈禧出嫁時,就是從這裡走出去的。這個府不管是歷史價值還是文物價值,都很寶貴。桂公府分主院和跨院。主院早已被定為文物保護單位,而與主院一墻之隔的跨院,多少年來由於種種原因,成了很多戶居民共同居住的大雜院,所以沒有被列入文物予以保護。一年前,華新民就到過這個跨院,憑著她的文物知識和經驗,她當時就判斷這個跨院是有相當價值的文物,接著她請來有關專家進行考證,考證的結果,與她所認定的一致:理應列為文物。於是,華新民就對這個跨院開始申請辦理文物手續。可是在文物批件還沒下達的時候,就聽説一個“拆”字寫在了跨院墻頭。

  華新民就急急趕往現場去看。一看,果然有個“拆”字!她想寫了拆字並不等於立馬就拆,只要自己抓緊申辦文物保護單位的手續,也許還來得急挽救這個院落。

  可是,就在她的申辦手續還未辦下來的時候,9月初,那院裏的居民又給華新民打電話:咱院裏有住戶馬上就要簽字搬走了,搬家公司已來車,有家人正在搬東西,一旦搬空,房子就要被拆了!

  居民説話的語氣非常緊急,對華新寄予了無限的厚望。

  華新民聽了電話又匆匆趕到文物局,要求文物局趕緊給拆遷辦去函。

  翌日早晨,她打電話給住在這個院裏的人:那個函下來了沒有?他們説:沒聽説。她覺得事情不妙。這時是早晨8點多鐘。華新民知道,文物局的人現在還沒上班,可是拆房的工人現在可能已在路上了,也許在文物局的函還沒有到達之前,拆房的工人就要對小院動手了。華新民深感事態緊急,刻不容緩,自己必須馬上趕到桂公府。

  趕到桂公府,沒見有拆房的工人,她長長地噓了口氣。但她依然感到今天這個日子非同尋常,因為在她眼裏看到的是一個大大的“拆”字,而且有一戶人家已經搬走,這就意味著拆房事件危在眼前。於是她決定不能離開這地方,院裏住的居民看到她來了也像遇到門神似的高興,紛紛為她搬椅子,遞茶水。華新民坐在那兒一邊等一邊給開發公司和文物局打電話説:42號院——桂公府的跨院,已被文物專家、文物局等認定是文物了,但現在有人要拆除,得想辦法及時阻止住。

  打完電話後,一切還是靜悄悄的,什麼動靜也沒有。突然間,一陣嘩啦嘩啦的聲響涌入院內,拆除房屋的民工進來了。

  華新民當時的心情雖然有幾分激動,但她還是極力克制著自己,她起身迎面向民工們走去,用一口地道的北京話對他們説:這是文物建築,文物專家已作過鑒定了,你們不能拆,如果拆就是犯罪!

  民工見一個外國模樣的女人,干涉他們的工作,他們根本就不理她的勸阻,都紛紛戴手套,弄工具準備動手拆墻搗屋。華新民急得大喊:不能拆,絕對不能拆!在那一刻,她沒想到自己會發出如此大的聲音,聲音雖有幾分顫抖,但還真有幾分威懾力。她的這聲吆喝,使民工頓時收了手。他們誰也沒説話,連工頭都沒吭聲,都悄悄地退了出去。

  三、寶貴文物眼看就要成廢墟

  拆房的人雖然退出去了,但華新民沒有離開,仍守在院子裏。她希望工人們不要再來了。但她知道,單憑自己的一句話就阻止拆房子,是不可能的。拆房的人一定會再回來。臨近中午,居民們知道她不會離開這裡,就去幫她買飯。

  這時候,拆房的人又來了,比原來還多了幾人。華新民感到新一輪糾葛又要開始了,她向來的人群發問:你們怎麼又來了?這一聲發問沒有任何人應答,民工們直接投向準備動手的院墻根。華新民有了幾分緊張了,剎那間她的語氣變得像是苦口婆心似的:這房子不能拆的呀!你們絕不能做這種事!民工們看都不看她一眼,工頭把手一揮:上去,快拆!民工們嘩地上去了,揮鎬舞錘一通猛砸,好端端的屋頂碎成了瓦礫,散了一地。

  華新民的心都碎了。這可是歷史的長河經過大浪淘沙之後而留存下來的歷史文物呀,在漫長的歲月中,風沒侵壞,雨沒蝕垮,人家保護都來不及,可這些人怎麼用這種粗野的方式來毀損它呢?

  她像自己家的房屋遭到破壞一樣的難受,她控制不住感情了,在小院裏大喊:不是不讓拆了嗎?怎麼又來了,為什麼?究竟是為什麼?!在那片鐵釬鐵錘鐵鎬聲中,她的呼喊聲顯得是那樣的脆弱,她第一次嘗到秀才遇到兵的滋味。

  情急中,她馬上又冷靜下來,急忙從自己的電話本中找到一個區政府領導的電話號碼。那區政府領導接到電話後,非常重視,當即説:你旁邊肯定有工頭啦?你把工頭叫過來,讓他跟我説話。華新民像遇到救星一樣,急忙把手機遞給那個工頭説:區領導要跟你説話。可那拆房已拆紅眼的工頭,看都不看她一眼,根本不理她。

  她只好拿著手機再找其他負責人,還有誰負責?還有誰負責?找這個,這個不理;找那個,那個也不接。後來她把手機硬塞給一個有點像負責人模樣的人,可那人死活不接。華新民感到束手無策,她痛恨交織在一起地吼叫起來:你們真的不能再拆了,聽見沒有?這是犯罪!這是犯罪!

  誰也不理她。她只好通過電話對那位區政府領導説:他們不願意接你的電話,誰也不接,怎麼辦?那位區政府領導説:我已安排區建委來人了,正在路上,馬上就到。

  果然,不一會,區建委的領導到了。一進院子,他一聲吆喝,民工們都住手了,一個個從房頂上跳下來。這時,一幢完整的房子幾近成了廢墟。華新民看到一大堆瓦礫惋惜不已:這可是民族文化,國家寶物啊,這些曾遮擋了一百多年風雨的歷史見證物,竟被這些無知的人們糟踏成了一堆無用的碎片。幸好還有些木頭沒有受到什麼大的損害。她心裏還是應該感謝區建委領導的及時制止。

  建委領導見華新民被拆房工地弄得一身灰土也怪憐惜的,他對華新民説:華女士,我們一起到拆遷辦去吧!臨走前,他對民工們再次叮囑:在場的所有人都聽著,這個跨院你們不許再拆了!

  建委領導的話雖然十分簡短,但非常管用。華新民這次相信這事暫時不會再起波瀾了,於是她放心地隨那位領導去了拆遷辦。

  華新民在拆遷辦從文物的角度陳述了這個跨院的價值,並説明了她正在為它辦理文物保護單位手續。拆遷辦也向她解釋:這個拆遷規劃是在沒有將跨院列入文物單位之前就定奪了。華新民與拆遷辦一番交涉後,儘管心裏輕鬆了一些,但她似乎還是放不下那幫掄錘舞鎬的民工們。於是,離開拆遷辦後,她並沒回家,而是回頭又去了桂公府跨院。

  到了跨院,院子裏的居民拉著她的手説得淚水盈盈:你看看,好端端的院子,被他們給拆成這樣!大家為這個事情都特別揪心。

  華新民一邊勸慰居民們,一邊心裏琢磨著這事會不會就這樣劃上句號了?

  四、情急之中報警“110”

  華新民心頭的疑雲再一次被釀成不願見到的風雨。一個多小時後,那些民工扛著鎬、釬又來了。華新民説:你們怎麼又來了?建委領導不讓你們拆,你們怎麼不聽建委領導的?與先前一樣,民工們和工頭仍不理她。工頭仍是那句老話:上去,快拆,快拆快拆。

  怎麼辦呀?區建委領導説的也不管用,這些民工照拆不誤。有什麼辦法能阻止他們呢?華新民抓耳撓腮了。急中生智,她突然想起撥打110叫警察!

  那些民工揮鎬揚釬幹得正歡,看到110警察突然出現,握鎬釬的手立時僵住了,馬上都從屋頂上下來了。華新民把來龍雲脈與警察説了一遍,警察當場就問民工:是不是區建委領導叫不讓拆了?民工們一個個緘口默認。既然領導不讓拆,為什麼你們還要堅持拆呢?民工們仍然一聲不吭。警察是在這種前提下決定維護國家文物,制止民工不許再妄拆跨院。

  太多的週折,太多的心酸變故,使華新民對此事依然感到心有餘悸。當警察準備離開小院時,她拉住警察不放心地問:你能肯定他們不會再拆了嗎?她想知道:她是否還得繼續在這裡看守下去?警察堅定地對她説:不拆了,肯定不會拆了!

  聽了警察的這句話,華新民心上那塊懸了已久的石頭,開始慢慢往下放。

  就在110緊急處理拆房問題時,北京市文物局《關於保護桂公府跨院的文件》下達到了有關部門。桂公府的跨院雖然被破壞了一部分,但是在華新民和其它各方面力量的努力下,終於被明文保護下來了。

  跨院拆遷糾紛平息後,華新民把故宮博物院的有關專家請到了這個跨院來。專家看了那些本應該潛心保護的文物被人毀成了碎磚瓦碎,他與華新民一樣感到難過。他指著那些瓦礫和木頭問工頭:你們準備將這些如何處理?工頭説用汽車拉去丟掉。專家當即説:千萬別這樣,如果你們要丟它,就讓我來車拉,我們可將這些拿去維修故宮用。

  直到這時,民工們才對跨院的價值略有所悟:原來碎成瓦礫依然是寶物。

  從親眼看到那個“拆”字,到眼前的這份紅頭文件的實施,華新民的心上上下下顛簸了一個多月。如今她又恢復了往日的平靜,又能夠輕輕鬆鬆地走衚同串院落了。

  保護跨院這個成果雖然沒有給華新民帶來任何個人的利益,但她從這個成果中更加堅定了保護衚同裏的文物古跡、保護北京衚同文化的信心。現在的華新民比以前更忙了:走訪北京的衚同,仿佛已成了她的專職工作。

  華新民雖是個外國人,但她從來沒把自己當作外國人。她説漢語是她的母語,北京是她的家。儘管她的膚色和外形與中國人有區別,但她深埋在北京的童年情結與所有在北京長大的人是一樣的。她有資格愛北京,愛北京的老衚同,愛北京的寶貴文物,愛整個中華古老的文明!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