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講述《講述》的故事     欄目介紹     主創人員     訪問人檔案         



烈火丹心(2002年12月12日)


  

  2002年7月28日,大興安嶺北部林區發生雷擊火,火勢迅速蔓延,儘管當地林業局組織大批林業職工撲救,但火情並沒有得到絲毫控制。武警森林部隊、大興安嶺支隊接到火情報告後,支隊長陶謙迅速帶領600名官兵,趕赴火勢最大的2號火場……

  一、十萬火急 趕緊追上火頭

  這是一片原始林區,樹木茂盛密集,蒿草藤葉叢生,十米開外,人們的眼睛就被樹木和林子所遮擋而視物不清。馬尾松一棵連著一棵,現場一片火焰騰騰,老遠就聽得樹木的青枝綠葉被大火燒得畢畢剝剝地像鞭炮般炸響,濃煙滾滾,遮雲蔽日……

  大火所到之處,在樹冠上躥起數米高的火焰頭;在冷熱氣流的交織下,風肆虐般地推波助瀾,使得熊熊燃燒的大火,發出一陣陣呼嘯、轟鳴,就像一列無尾的列車從身旁不斷駛過……火借風勢,風助火威,熊熊大火一直把所經之地的樹木、樹根、草藤全燒成木炭和炭灰,就像農村的燎火盆,燎完後剩下的全是灰燼……

  大火呼嘯奔躥,火焰灼灼燎人,滅火者根本無法靠近。作為森林武警部隊的支隊領導,打了這麼多年的火,陶謙還是頭一次看到這麼大的火,狂暴而兇猛。

  大興安嶺北部林區是國家的重點林區,共計95萬公頃,也是僅有的一片沒有開發的原始林區,林區地面的落葉就有半米厚。由於天氣乾燥,地形複雜,森林滅火部隊到達之後,經過40個小時的奮戰,也沒能控制住火勢,大火仍不停地往林區深處蔓延。

  陶謙帶著部隊是順著公路進去的,火場離公路約有10公里左右的距離。因部隊人員較少,而著火面積又比較大,又因為風往西南刮,陶謙就佈置400多名戰士想從東北角進入火場,到西、到南攆上火頭往回打。而以公路為依託的這一段,根據火場情況,根本沒有在短時間內把大火撲滅的可能。

  支隊領導研究決定:在火場外圍挖隔離帶,把大火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然後再組織人員撲滅大火。大家估算了一下火場面積,整個西線大概有40公里長,陶謙計劃用兩天把這個火場的大火撲滅。方法是攆上火頭,再具體實施滅火。陶謙命令莫爾道嘎大隊的100名戰士在前面開道砍樹,掃除障礙,在林區中拓開十米寬的通道,讓撲火的戰士進入其中,挖掘隔離帶。不然,滅火的戰士進不去,隔離帶不能開挖,滅火也就無從談起。

  拓開通道的任務艱巨,進展情況頗不順利。因為不能離火線太近,太近了,還沒等把樹砍完,大火就燒過來了;也不能離得太遠,太遠了形成樹冠火後,十米通道根本阻攔不住來勢兇猛的大火。所以隔離帶距火場基本上是在三、五米至十米左右的距離。

  二、戰士倒下 他強忍心頭悲痛 

  在林子裏拓展通道砍伐樹木,戰士們都是使用手鋸,把鋸倒的樹木拉走遠離火場。鋸樹木非常危險。陶謙所在的莫爾道嘎大隊,有個叫李岩的士兵,主動承擔了用割冠機伐樹的任務,他衝鋒在前地舉著割冠機一米一米地往前推進。大火離他近在咫尺,火舌不時地借助風勢伸過來挑釁地舔著他的身體,他的頭盔被烤焦了,臉頰被火舌燎得烏紅腫脹,灼人的熱浪烤得他熱汗淋漓、難受異常。

  時間緊迫,任重如山。為了儘快撲滅森林大火,戰士們不怕犧牲,英勇奮戰。李岩長時間地胳膊上端著割冠機,機器的震動使胳膊腫得老粗;褲子也被樹枝挂得破破爛爛;割冠機的把手拉折了,他就把衣服脫下來纏在破損的把手上繼續幹。實在累得不行了,他就蹲著甚至跪到地上幹,膝蓋磨破了流著血,他仍堅持不下火線……

  陶謙讓楊江泉安排人把他換下來,楊江泉安排了幾次,李岩都堅決不換。他認為這台機器他用熟了,別人用起來恐怕不會這樣順手,何況當時他們滅火的機器就那麼兩台,還壞了一台,他用的這臺的手把也斷了,如果換個不熟悉的新手再把這臺割冠機也弄壞了,那就難以保證滅火任務的完成了。所以他堅決不肯休息,托舉著割冠機,緊跟著開道的100名戰士不停地砍伐樹木,後續人員在他們砍伐了樹木後的空地上,再挖出平均2米寬、半米深的隔離帶。

  因為離火線太近,飄忽搖曳的火舌不斷燒著了戰士的衣服,許多戰士被燒傷。一些從根部被燒斷的樹木轟然成片成片地倒下,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棵砸一棵、一棵砸一棵地一倒就是嘩的一片……導致火線越來越長。

  如此長的火線,光挖隔離帶是守不住的。陶謙命令部隊在後邊佈置人員看守火場、清理火線,安排機動大隊進行巡視……

  火勢未減,滅火戰鬥正激烈進行,戰士們臨危不懼,奮勇當先,為撲滅大火而捨生忘死。正在緊張滅火的陶謙接到戰士的報告,説有一名戰士被砸傷。陶謙問:有沒有生命危險?戰士答:現在看不出來,隨即向陶謙彙報了詳情。原來是一棵大樹從底部被燒斷倒了下來,重重砸在戰士申瑞東的頭上,砸碎了防護頭盔,申瑞東頭破血流,當即人事不知地癱軟在地。一旁的戰士趕緊把他抬離火場。申瑞東、申瑞東、申瑞東……對戰友們一連聲的呼喚,他毫無應答。陶謙派衛生員王大鵬迅速趕到出事地點,對受傷的申瑞東進行搶救。申瑞東仍昏迷不醒,不省人事,胳膊、腿都一動不動,大家懷疑是顱內出血或是脊椎出了什麼出問題。見申瑞東傷勢嚴重,當時教導員陳衛東、大隊長袁國志都流下了眼淚。

  陶謙強忍的眼淚,暗暗告誡自己:我是最高指揮官,我不能哭,不然就要影響軍中士氣。他命令道:趕緊送醫院。吩咐機動大隊的郭學臣:要找好路走,防止在運送途中顛簸震蕩加重傷情。

  申瑞東被送下去了,陶謙下令:申瑞東受傷之事不得擴散。此消息被封鎖在最小範圍內,只有機動大隊和幾個領導知道。陶謙又下令讓部隊暫停行動,就地休整,召開大隊領導會議。會議中大家明確了當前的滅火形勢:時間已過去兩天;派出去觀察火情的戰士,走了8個小時也沒攆上火頭;而且還有一名戰士重傷;火勢仍沒得到有效控制。

  大家的心情都很沉重……

  三、滲血的嘴唇 湊著地氣解渴

  正在陶謙召集各大隊負責人研究對策時,大火又突破了他們挖好的隔離帶向外圍蔓延。這是第二次突破隔離帶了。戰士們拼死拼活把隔離帶挖了35公里長,在這個過程中還傷了一名戰士,現在大火又突破了隔離帶,可以説官兵們又一次地幹了一天的成果就沒了,又一天的努力白費了!又一天的辛勞頃刻間化為烏有,又一天的血汗一瞬中全都白流!……

  為了儘快撲滅大火,部隊全力以赴地投入戰鬥,每天淩晨就開始行動投入滅火,一直幹到晚上12點,每天只能休息3、4個小時,戰士們不敢有任何鬆懈,可大火是越燒越大,戰線越拉越長,戰士們也越來越疲勞,心理壓力越來越沉重,大家覺得滅火的難度也越來越大,任務越來越艱巨……

  大火突破了隔離帶,不斷往林區深處蔓延;滅火任務未完成,部隊仍將繼續戰鬥下去,大火勢必要及早撲滅。如果不撲滅的話,大火下了溝,後面就全是草,燒得更快。眼見大火還在不停地往外蔓延,根據以往經驗,陶謙估計火線長度最少也有80公里。為了控制火勢,只好在原有隔離帶外圍重新開挖一道新的隔離帶。

  滅火戰鬥進行到這個程度,形勢越來越嚴峻,戰鬥越來越緊張,環境越來越艱苦,給養又跟不上,戰士們吃飯都成了問題。不是沒有給養,而是戰士們背不起。汽車進不了這深山老林,戰士們背一次給養,往返不休息也得走30多個小時。如果要保證部隊在滅火中有足夠給養的話,得派200人去山外背進來,這樣每天就得少挖十幾公里的防火帶,不但攆不上火頭,而且要大大降低滅火效率。

  為了節省人員,集中兵力撲火;節省給養,以利繼續作戰,陶謙和幾個支隊領導商量決定:實行伙食限量,有時部隊一天只吃一頓飯,包括指揮所的領導,每頓飯只有半張餅。因為背的水有限,每個戰士每天只能喝兩瓶礦泉水。那麼艱苦的撲火戰鬥,戰士們面對那麼熾灼烤人的森林大火,煙熏火燎中大家熱汗淋漓,嗓子眼裏乾燥苦澀,可連水都沒有多的可喝。

  有一次,陶謙在檢查、驗收各單位所挖的隔離帶時,見一個叫陳起仁的新兵,衣服被火燒樹挂地破成大洞小洞地挂在身上,臟污的兩手一手在扒隔離帶,一手從衣兜裏掏出被搓碎的方便麵渣,塞進嘴裏幹嚼著……被煙熏得烏黑的臉上只看得清他轉動的眼珠和張開嘴吃方便麵渣時的牙齒。一小把幹方便麵渣在嘴裏嚼了半天,他才伸長脖子咽下,緊接著俯下身子低著頭,湊近扒開的隔離帶下的濕土大口地吸著潮氣,來緩解乾渴。陶謙看到他的嘴唇都乾裂得滲出了血,難過地把自己的一袋方便麵和半壺水遞給他:小陳,給你,吃吧!小陳推辭:我不餓,支隊長你吃吧。陶謙嚴肅道:這是命令,你必須服從!

  看著這些士兵,體會著他們樸素而堅韌的本色,陶謙感慨而肅然起敬:他們是新時代的最可愛的人!作為一個一線指揮員,我們只是擬定作戰意圖,組織部隊行動,而真正揮汗灑血乃至奉獻生命的,卻是我們的戰士做得最多。在眼前的滅火現場,他們是在連續作戰的疲勞中,用虛弱的身軀和流血的雙手、頑強的毅力、無所畏懼的精神,挖開了一米又一米的隔離帶,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一點一點地向前推進。

  四、興安嶺加額 向他們敬禮

  經過4天的努力奮戰,陶謙所率部隊挖出了80公里的隔離帶。然而,大火也在不斷蔓延,且多次突破隔離帶,火勢並沒有得到有效控制。

  就在此時,其它林區又發生了4處新的火警,指揮部命令大興安嶺支隊在最短時間內將2號火場封閉,進而撲滅大火。陶謙忙組織支隊召開了第三次指揮員作戰動員會。這次會上沒講大道理喊口號,只是實實在在地進行動員:……我們是大興安嶺的森林部隊,是滅火的主戰部隊;這火著在了大興安嶺,我們不打誰打,我們不能打滅誰能打滅!只有我們這片的火打滅了,其他滅火的兄弟部隊才能提高士氣……陶謙和支隊領導要求部隊抓緊休整,準備即使吃再大的苦也要向前推進。原來扒隔離帶每人一次5米,這次是每人20米。楊江全所率100人不能休息,繼續往前開道。

  陶謙是個急性子,幹起工作來風風火火,任務落實了誰都不許打折扣,當時他下決心要堅決完成上級交給的任務。那天正是“八.一”建軍節,陶謙和他的戰友們一起,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用自己的青春熱血來慶祝自己的節日。

  支隊副政委韓亞民的母親,在他上山撲火的前3天被汽車撞成重傷,光牙齒就掉了4顆。接到部隊上山滅火的任務後,他義無反顧地跟隨部隊上了山,和戰士們一起奮戰在滅火戰鬥的最前沿。陶謙關照他説:亞民,我這兒有衛星電話,你給家裏打個電話問問你媽的情況吧。他堅決不打,説:我家裏有點事,我就打電話;我們這些幹部都有妻兒老小,那麼多的戰士都有父母兄弟姐妹,他們怎麼辦?況且這個衛星電話是要到北京交費的,現在是緊要關頭,要靠它來隨時保持和上級及兄弟部隊的聯絡,一旦沒了話費,就等於鐵塊一個,沒用了。

  正是陳起仁和韓亞民這樣的戰士、幹部的這種精神,給了陶謙以鼓勵,給了他實現作戰意圖的決心;也正是這種精神,激勵了全體支隊官兵的戰鬥熱情。經過7個晝夜的奮戰,8月6日,終於提前6小時將火場完全封閉:共挖隔離帶120公里,挖土石方12萬立方米,人均200立方米;為撲滅這次森林大火, 大興安嶺支隊共投入兵力1135人,獨立完成3個火場的滅火作戰任務,與兄弟部隊協同作戰,實現了另外3個火場的封閉,將損失降到了最低限度。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