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電視指南 |  體育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國家地理 |  生活頻道 |  視聽在線

首頁     神奇北極     接近北極     圖片新聞     科考歷程     記者簡介         



網站專稿:北極回來話科考(二)


  (央視網絡記者王卉11月4日北京報道)高登義是中國科學探險協會常務副主席、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員。高老師是第一個提出在北極斯瓦爾巴德群島建立考察站的人,從1994年開始,高老師就陸續和挪威的中國大使館、外交部以及基地研究所密切聯絡,希望在斯瓦爾巴德群島建一座中國的永久性的科學考察站。他曾先後五六次到北極進行科學考察。此次中國伊力特•沐林北極科學探險考察各方面的條件都已具備,在經過多方面的考慮和論證後,終於確定了在斯瓦爾巴德群島的首府朗伊爾城建立中國的北極科學考察站。

  在得知北極科學探險考察隊圓滿完成考察選址任務返京後,記者立即拔通了本次北極科考隊隊長高登義的電話,高老師不顧旅途疲勞,很高興地和我聊起了這次北極科考。

  記者:此次科考,你們對斯瓦爾巴德群島的朗伊爾城、新奧爾森、巴倫支堡、斯威爾等地進行對比考察後,確定在朗伊爾賓城建立科考站。能談談朗伊爾賓有哪些具體的優勢嗎?

  高登義:我們選中朗伊爾賓,是因為它有三大優勢:有大學、有煤礦、能提供房子。從科學考察來看,選址首先要有利於科學研究課題的設置和能否提供先進的科學設備。朗伊爾賓有斯瓦爾巴大學,它是世界北極研究的重要機構,大學雖小卻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實驗室。其次要考慮經費問題,朗伊爾賓的電費是新奧爾森的1/3,這也是選中朗伊爾賓的優勢。

  記者:我從網上看到一張你坐著睡著了的照片,可見你們這次科考是很辛苦的,你一定很有感受吧?

  高登義:我作為此次科考隊的隊長,必須考慮很多的問題。我要花很多的精力來聯絡各方面的人,選擇考察地點,聽取各方意見。因為經費有限,我要考慮少花錢多辦事。其實應該是“心苦”,但這種“心苦”是值得的。

  記者:此科學考察站建立後,將進行為期三年的科學考察,為什麼是為期三年而不是更長的時間?三年後此站就撤離嗎?

  高登義:這是因為和企業簽訂的合同為三年,這三年由企業提供科研資金。我希望我們的科考站是長久性的。現在有關部門正在考慮北極科研的資金問題,有了國家的支持,對北極的考察應該是長久的。

  記者:中國在北極研究方面和別的國家相比有差距嗎?

  高登義:應該是有差距的。1990年成立了國際北極科學委員會,我國是1996年加入的,起步較晚,介入也晚,但差距不是很大。

  記者:北極建站是你第一個提出的,此次科考也確定了站址,當五星紅旗在站址升起時,你一定有很多的感觸。

  高登義:感觸太多了。我1991年第一次在北極展開了五星紅旗,那時是我個人的行為,而此次是中國的五星紅旗升起在北極上空,中國的科學家將有自己的長期的研究基地,我為此自豪。我從1994年開始就一直在堅持推動建站的事宜,今天總算有了站址,當五星紅旗升起時,我深深地鞠了一個躬。

  記者:你多次去過北極,此次去北極和以往有什麼不同嗎?

  高登義:過去多次去北極都是個人行為,是外國專家或機構的邀請前往北極考察的,而這次不同,這次是為自己的國家選擇考察站的地址。

  記者:你多次去北極見過極光嗎?見到過北極熊嗎?

  高登義:我在北極沒見到過極光,但在南極見過。北極熊倒是多次見到過,1991年,我在北極80度附近工作,那次,我親眼目睹了海豹逃避北極熊的經過,很有意思。

  這次的北極科考結束了,中國在北極也將有自己的科學考察基地,高登義老師今後還會去北極考察,他將在中國自己的考察站裏研究北極,而此次科考也將成為中國北極科學研究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