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電視指南 |  體育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國家地理 |  生活頻道 |  視聽在線

首頁     神奇北極     接近北極     圖片新聞     科考歷程     記者簡介         



查  詢
 
  


科考足跡


隊員們在冰上進行雷達測試


“雪龍”號科學考察船


作業點上升國旗和隊旗


首次北極科學考察圓滿完成




北極考察簡史

英雄精神永存  

亞洲人的貢獻 

富蘭克林船長的悲劇 

白令與白令海 

巴倫支與巴倫支海 

“東北航線”與“西北航線” 

北歐人捷足先登 

人類第一次有理性的北極探險 

中國人探索北極的歷程  
      
斯瓦爾巴島上的考察站





北極考察之最

中國首次遠征北極點科學考察 

最早開展北極考察的中國人 

最先到達北極點的亞洲人 

誰先飛到北極點 

誰先抵達北極點 

誰先打通“西北航線” 

誰先打通“東北航線” 
      北極考察國際合作




中國人探索北極歷程
  1951年 武漢測繪學院高時瀏到達地球北磁極,從事地磁測量工作,成為第一個進入北極地區的中國科技工作者。
  1958年 新華社記者李楠乘坐“依爾14”飛機,從莫斯科出發,先後在蘇聯北極第7號浮冰站和北極點著陸,完成北極考察,成為第一個到達北極點的中國人。
  1991年 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高登義參加挪威組織的北極浮冰考察,首次在北極地區展開了五星紅旗。
  1993年 香港記者李樂詩乘加拿大飛機到達北極點,成為第一個到達北極點的中國女性,並在北極點上首次展開五星紅旗。
  1993年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成立中國北極科學考察籌備組,派沈愛民、位夢華和李樂詩3人從美國阿拉斯加進入北極地區考察。
  1993年 高登義應挪威邀請赴北極進行"地球三極地區在全球環境變化中作用"的研究。
  1994年 國家測繪局周良赴北極進行衛星全球定位系統技術考察。
  1994年 中國科學院祝茜博士赴阿拉斯加進行北極露脊鯨考察。
  1994年 中國科學院張青松教授和侯書貴博士赴阿拉斯加北極地區進行氣候與環境變化考察。
  1995年 徐力群夫婦自費赴北極考察,進行愛斯基摩人和鄂倫春族的文化對比研究。
  1995年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和中國科學院組織了中國北極考察團,在民間資助下,7位中國科學家和攝影家首次完成了中國人自己組織的北極點考察。
  1999年 中國首次組織龐大的國家科學考察團遠征北極。




北極建站的意義
  北極地區對於中國來説,是個遙遠寒冷的世界。但北極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經濟資源使它與我們中華民族的今天和未來息息相關。北極科學研究關係到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國防建設和自然環境,同時也關係到中國未來的可持續性發展。中國在北極地區進行科學研究具有如下重要意義:

為我國的科學進步服務 

建設中國北極科學考察站的意義 

為我國氣候環境研究及預報服務 

為我國的戰略安全服務 

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可持續性發展服務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