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電視指南 |  體育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國家地理 |  生活頻道 |  視聽在線

首頁     接近北極     圖片新聞     科考歷程     記者簡介     神奇北極         



北極大馬哈魚的生活


  大馬哈魚是溯河性魚類,分佈于太平洋北部和北冰洋中,主要有6種:大馬哈魚、駝背大馬哈魚、紅大馬哈魚、大鱗大馬哈魚、孟蘇大馬哈魚、銀大馬哈魚。在這些種類中,除孟蘇大馬哈魚只産于亞洲海岸外,其餘幾種在美洲海岸和亞洲海岸均有分佈,然而從漁獲量來看,無論亞洲沿岸還是美洲沿岸,駝背大馬哈魚均佔據首位,所以我們主要介紹一下駝背大馬哈魚。

  駝背大馬哈魚廣泛分佈于太平洋北部,但在美洲海岸也分佈很廣,從北冰洋的科爾維利河直到加利福尼亞的聖洛林士河。

  駝背大馬哈魚在其分佈區內又在數個地方群體,例如黑龍江中的駝背大馬哈魚一部分是來自太平洋的沿岸,堪察加各河中的大部分則是從白令海經過北千島群島而來的,所以其大小不一,黑龍江駝背大馬哈魚的平均長度為44厘米,堪察加的為49厘米,並且雄性比雌性要長得大些。駝背大馬哈魚在海中主要攝食魚類和甲殼類,食欲特別旺盛,生長也很快,2~4齡可達到性成熟。

  到達性成熟後,駝背大馬哈魚便開始洄遊到河中産卵。在堪察加的各河中,8月上旬為遊盛期;黑龍江的洄遊高峰在7月中旬。在洄遊過程中,它們逐漸完成精卵的發育,來到産卵場時,精卵已經成熟,並被上了婚禮裝,特別是雄魚,兩頜顯著擴大,背部明顯隆起(駝背大馬哈魚的名字便由此而來),體色改變。每年7月底,黑龍江駝背大馬哈魚便開始産卵,8月份達到盛期;在堪察加,産卵期要比黑龍江的駝背大馬哈魚稍遲。産卵時,先在礫石底質的河床上建起一坑狀巢,然後將卵産于其中,産完後,便用沙石將卵埋藏起來。儘管如此,駝背大馬哈魚的魚卵還是大量地被兇猛魚類如紅點鮭所吞食,而且由於産卵巢被後到的魚在産卵時又挖掘起來,以及封凍等不利因素的影響,最後能孵化成仔魚的已經微乎其微。駝背大馬哈魚的産卵量極少,在堪察加,其平均産卵量僅10000粒左右,孵化期高達110~130天。幼魚一般在同年的12月份孵出,一直等到第二年的春天,都在産卵巢中生活。幼魚離開産卵巢後,便開始向海中洄遊,並在那裏長肥長大。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