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頻道 |  電視指南 |  體育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國家地理 |  生活頻道 |  視聽在線

首頁     接近北極     圖片新聞     科考歷程     記者簡介     神奇北極         



這裡沒有夜與晝——斯瓦爾巴群島探秘



  我們乘飛機從挪威首都奧斯陸出發,沿著挪威的西海岸一直往北飛行,越過北海、挪威海、巴倫支海,經三個小時的飛行終於到達了斯瓦爾巴群島上空。從舷窗下眺,冰雪覆蓋的斯島銀裝素裹,特別耀眼,一派北極風光。飛機繞過山巒,穿過峽谷,在山腳下的一個簡易機場平穩降落。一下飛機,兩輛停在舷梯旁的巴士迅速將我們帶離機場。真奇怪,這裡看不到冰雪,看不到草木,給人感覺很荒涼。巴士在塵土飛揚的土路上緩慢行駛著,除了巴士輕微的馬達聲外,周圍死一樣的靜寂。人們把首都奧斯陸形容成寧靜的鄉村城市,而這裡的沉寂更是奧斯陸無法比擬的,似乎針落地的聲音都能聽到。車子在斯島首府龍岩市一座最氣派的小紅樓前停下。據稱這是數年前由挪威的幾所大學聯合美國的兩所大學在這裡開辦的大學班,有百來名學生,專培養地質學和北極研究人才。這裡現代化的設備和良好的氛圍同外面荒涼世界形成鮮明對比。我們就在這大學部的階梯教室裏聽取了斯島最高行政長官及大學部科研人員介紹了斯島的概況和大學班教育及科研的情況。

  斯島位於北緯74度至81度、東經10度至36度,由斯匹茨卑根等三個大島和數十個小島組成,總面積達6.3萬平方公里,離北極點僅1750公里。相傳早在公元1178年北歐海盜,而且很可能是挪威海盜就發現了該島,但誤認為是格陵蘭島的一部分,不認為是什麼新發現,再加上自然條件艱苦,實在無法久留。直到1596年,荷蘭人威廉巴倫支率兩條船來到該島,他們看到的是冰天雪地,巍巍山峰直刺藍天,據此根據德文定名該島為“高聳的山峰島”。17世紀初,荷蘭人、英國人、德國人及法國人等紛紛來此周圍海域捕鯨,鯨油及鯨肉遠銷歐洲市場,最多時有300多條捕鯨船在周圍海域作業。隨著歐洲漢莎同盟貿易的發展,歐洲經濟發達起來,來捕鯨的人逐漸減少。18世紀俄國人來此捕鯨,19世紀20年代,俄國人捕鯨活動被挪威人逐步替代。直到1900年,該島發現了歐美工業發展所急需的煤礦,美國人約翰龍岩率先於1906年來到斯匹茨卑根海灣的山坡建煤礦,隨後英國人、荷蘭人、德國人、俄國人和挪威人紛紛來此開煤礦。這些國家紛紛圈地為礦,劃地為私。在此情況下,對該島的主權産生了糾紛。經過多方協商和談判,終於在1920年由挪威、美國、丹麥、法國、意大利、日本、荷蘭、英國、愛爾蘭、英國海外殖民地及瑞典等國簽署了斯匹茨卑根條約,1924年德國加入簽約行列。條約規定挪威對該島擁有主權,但簽約國在該島可以自由地進行經濟活動。挪當時對該條約並不滿意,但挪議會還是在1925年批准了該條約,並改名為斯瓦爾巴德條約,該島也由此得名,意思是“寒冷海岸的島嶼”。到目前為止,共有包括中國在內的42個國家簽了斯瓦爾巴德條約,也就是説這42個國家都有權在該島進行經濟活動。

  斯瓦爾巴德群島是地球上有人居住的最北的群島。大西洋的高爾夫暖流流到該島附近時有一小股支流流向斯匹茨卑根島的峽灣,使群島西海岸的冬季氣溫一般在零下15度,夏季在6度左右,從氣候角度來説人類可以居住。其次,這裡的地層結構很特別,是研究地球結構、成因及大氣氣象、北極光以至人類生命史的最理想的地方,不少國家的科學家願意來此搞科研。此外,還可以進行經濟活動。斯島的主要經濟活動是捕鯨,後為採煤,最高時年産約90萬噸,現在只有36萬噸。其他主要是為旅遊和科學考察服務的第三産業。據透露,俄羅斯1992年在其居民點周圍發現了很可觀的油氣田,油氣開採可能是未來斯島主要的經濟支柱産業。

  從大學部出來,我們乘上了斯島行政長官公務巡視用的輪船開始遊斯匹茨卑根峽灣。船緩慢行進,遠遠望去,荒漠的灰褐色的山巒在強烈的陽光照射下蒙上了一層薄霧,既有詩情畫意又有神秘色彩。近處的山巒不高,但有的山頂是平的,山崖陡峭,有的像千層餅似的,有的呈波浪形,這種複雜的地形結構每年吸引不少國家的地質學家來考察和探險。據説這裡的地層裏有各種各樣的動植物化石,更使人奇怪的是據考古學家對化石的考證,這裡數百萬年以前是熱帶氣候。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是科學家們面臨的重大的研究課題。

  我同為我們準備野餐的一位小姐聊了起來,她是按協議從奧斯陸來此工作三年的。這裡工資相對高,不用繳稅,政府還提供住房,三年下來可有一筆小小的積蓄。她説,這裡的夏天好過,每年的4月19日至8月22日無黑夜,整天陽光普照,來旅遊、探險的人不少,每年約有2萬人。但到了冬季日子就不好過了,從每年的11月14日至次年的1月29日無白天,整個龍岩市才約1200人,有不少人回陸地去了,甚至連行政長官的辦事人員也從夏季的約40人減到了23人。

  上岸後,我們即驅車到位於龍岩市郊山坡上的一個科研站參觀。這裡有兩個直徑在10米以上的大型衛星天線,一個用來轉播衛星電視節目,另一個是用來觀察研究北極大氣活動等。現有來自數個國家的30多名科學家終年在這裡進行科研活動。除這個研究站外,波蘭在另一島設有自己的科研站,有12位科學家。法、德、英等國設有大型聯合科考站,全站約有80來人。挪威單獨設有北極考察站分站。此外,每年還有來自世界許多國家的臨時科考隊,考察海洋水流、地質歷史、地球成因、動植物資源、北極光、冰川及地球氣象變化等。

  從科研站出來,我們參觀了博物館、教堂、文化遺跡及體育設施之後,來到商業區。這裡的商店規模不大,但商品齊全。城市雖小,設施完備。全市有道路45公里,有一條公共汽車線路,有4輛出租車等。我們在酒吧喝咖啡時,一位在這裡待了10年的中年人向我介紹了好多情況。他特別強調説,別看斯島看不到樹木,甚至灌木,但在一些峽灣的山崖上可以看到苔蘚等各種小植物,而且竟有164種之多,有的夏季還會開出各色鮮花。這裡還有4000余只北極熊,1萬餘頭矮小的北極鹿,還有海象、各種海島動物約163種。這些珍奇動植物生長區已得到充分保護,全島已開闢3個國家公園、4個自然保護區、15個鳥類保護區及3個植物保護區。全島有5個居民點(包括龍岩市),相互間只能靠直升機或雪橇等交通工具來往。從酒吧出來已是晚八時半,但太陽仍高挂天空,一點也沒有夜晚的感覺。我們匆匆趕往機場返回挪威北部城市特隆姆塞,繼續我們的參觀。(《世界博覽》網絡版)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