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觀眾朋友們,大家好,歡迎收看《與您相約》。我是主持人王小騫。今天來到我們演播現場的“綜藝之友”有合唱團的成員,有大學裏的音樂教授,還有一些都是我們的音樂的愛好者。説到音樂,不管你在意還是不在意,它都充滿在我們的生活空間裏面,有的時候我們聽音樂會覺得很振奮,或者是很憂傷或者是很快樂,為什麼音樂會引發我們這麼多感覺、感受呢?要理解音樂,就需要溝通了。在我們的綜藝頻道當中就有一個音樂欄目叫做《音樂橋》,它起得正是這樣一種作用,今天就請來了《音樂橋》的製片人、主持人劉璐,編導鄭濱生以及中國音樂家主席傅庚辰先生,有請他們三位。
《相約千萬人》:
主持人:《音樂橋》這個節目的名字起得很貼切。它恰恰是把音樂和觀眾連接起來,就像是一座橋梁一樣。但是世界上的橋梁形形色色的,實在是太多了。《音樂橋》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橋梁呢,我們來看一段片子。
《音樂橋》是綜藝頻道創辦最早的音樂類欄目之一。自1993年開播以來,一直致力於高雅音樂的推廣和音樂知識的普及。十年來,有很多觀眾,通過這座“橋”走進了音樂的殿堂。初識了交響樂,欣賞到了經典的歌劇,領略了民族的民間音樂的萬眾風情,又回味了老歌的無窮魅力。同時也有不少的音樂人,通過這座橋走進了千家萬戶,為老百姓講述音樂背後的辛酸和甘苦。
主持人:我想問一下,《音樂橋》是一直在推廣、普及嚴肅音樂,但是客觀地説,嚴肅音樂這樣的欄目推出來之後,一個直接的結果,收視率可能不會特別地高,因為畢竟有收視人群的問題。當時為什麼要做這麼一個節目,而且一辦就是將近十年。
劉璐:我覺得每一個欄目都有固定的收視群體。比如説喜歡音樂的人,他就會追隨你的節目,一直跟著你看下去。現在電視頻道越來越多,節目的定位也越來越準確。比如説像《音樂橋》節目,是面向那些喜歡音樂的觀眾朋友,還有一些音樂家、一些普通的音樂愛好者。正是在這兩方面架起一座橋,我們是起到一個溝通的作用。
主持人:傅老,您在中國音樂協會作為專業的音樂家,您覺得像這樣的一個電視欄目,和您平常自己在音樂協會所推廣的工作來説,有沒有交叉點?
傅庚辰:我認為中央電視臺確立這樣的一個欄目,是非常有意義的。從一個獨特的視角,一個從音樂事業發展的切入點來創辦這個欄目,已經有了這麼長的時間。幾個月之前,大家都記得,我們慶祝了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講話》發表60年,這個座談會舉行60年。這講話裏很重要的觀點就是普及與提高的問題。我覺得創辦《音樂橋》這樣的欄目,從這樣的視角去傳播、推廣、提倡這樣類型的音樂,就包含這樣的意思。我們的音樂不可能只有某一種類型,因為人們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音樂事業的發展也是多層次,多角度的,我們要更多地去向人們宣傳和傳播一些各種類型的音樂。辦《音樂橋》的意圖和我們中國音樂家協會是完全一致的。我們老音協的很多同志都參與到這個欄目裏,很多作曲家的作品也都是在這個欄目裏傳播,有很多理論家到這個節目參與訪談。從這個角度講“陽春白雪、下裏巴人互相普及”普及提高,互相補充,辦《音樂橋》很意義。
主持人:雖然説普及、提高是很有必要的,而且作為中國中央電視臺這樣的一個媒體,是應該留出一個時間給群體,也就是説喜歡嚴肅音樂的觀眾,開闢這麼一個電視欄目,但是我們創辦這個電視欄目都希望自己的收視率要高,存在一個什麼問題?怎麼要把這個節目辦得不僅讓這個群體的人愛看,還要讓這個群體更加壯大,讓我們的收視率提高。
王璐:你説得非常對,在十年的過程當中,我們的節目內容也在不斷地更新、不斷地充實、不斷地變化。幾年前,我們做歌劇系列的欣賞,後來由於需要,也是觀眾的呼聲,他們希望看到那些外國的音樂家,我們有一個欄目叫《音樂使者》。凡是國外一流的音樂大師到中國來演出,我們就想盡辦法來進行宣傳和報道。讓更多的人了解他們的演出情況,他們的演出水準。幾年過來,每年都有新的選題推出,每年都有新的調整,讓更多的觀眾喜歡嚴肅音樂。雖然是嚴肅音樂,但是我們做的節目還是輕鬆一點,不要太嚴肅。
主持人:現在有一種節目形式,在《音樂橋》當中在使用。就是《激情廣場》。作為《音樂橋》節目,原來是在推廣、普及嚴肅音樂。《激情廣場》有點像群眾文化,你覺得《激情廣場》的推出跟音樂橋一向的節目宗旨有不是特別吻合的地方嗎?
王璐:應該説這個話題還挺尖銳,應該説相差很多。以前我們的節目做得比較靜靜的,讓人思考的節目,提供一些音樂知識,這個層面比較多。現在轉向是把這些好聽的歌曲、音樂展現出來。我們要把群眾的熱情展現出來。
主持人:作為編導,你怎麼覺得?
鄭濱生:從最開始一個學音樂的學生到現在,我自己的身份也變了,在這個過程中,逐漸接觸電視,除了真正的陽春白雪,固然可貴,音樂還有其它的功用,比如説娛樂性,群眾性本身也是音樂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只要我們的節目能帶給觀眾以快樂,能讓觀眾有所收穫,我們作為電視工作者就是最幸福的了。
傅庚辰:音樂既然是一個橋梁,它搭起什麼橋呢?搭起音樂和群眾之間的橋,這個橋上所經過的音樂就不一定非固定在某一種類型上,以前可能更多地做一些交響樂、器樂,都是一些高雅音樂。現在把群眾歌曲引進來,把好的群眾歌曲在群眾中普及起來,這同樣是起到橋梁紐帶作用。
王璐:其實是反映廣大人民群眾最基本的呼聲。
主持人:我想問一下咱們的綜藝之友,有哪位曾經參加過類似的這種群眾的歌咏或者説曾經在那兒站著看過也行,請舉手告訴我們。差不多有一半的樣子。今天請來了三位《音樂橋》的主創人員,我們也是想聽聽綜藝頻道熱心的觀眾、對音樂感興趣的觀眾對這個節目有什麼想説的話,有什麼意見或者建議,儘管提出來?
我們每個到這裡來的主創人員,都是非常希望聽到大家的意見和建議的。
觀眾:我從小十幾歲的時候就經常看《音樂橋》。那個時候是跟父母一起來看的,也看到劉璐老師主持的節目,應該説是伴著劉璐老師主持的節目長大的。現在我覺得西洋音樂和中國民族音樂有很多的交融。比如説《音樂橋》在音樂劇方面應該多給我們介紹一下,比方像《西區故事》、韋伯的《歌劇院幽靈》、《貓》這樣一些作品。還有法國的一些作品,給我們介紹有關的知識,還有有關的情況。包括作曲家和這些作品現在拍成電影以後的情況。總得來説,就是想了解有關音樂劇或者歌劇、交響樂,更深入的一些情況,做一些普及工作。
觀眾:我是中國音樂學院聲教部的一名聲樂老師。我原來在海政歌舞團工作,後來到日本留學六年。我感覺假如《音樂橋》要把《激情廣場》想辦得更好,更普及,是不是給我們佈置點什麼任務?讓我來輔導他們發聲方法,假如公園不方便,找一個禮堂,我可以犧牲個人的時間,為《音樂橋》做出貢獻和服務。
觀眾:《音樂橋》欄目能不能再多一些各種各樣形式的節目?比如歌劇。作為年輕人,特別想了解這種歌劇,包括欣賞高雅音樂,需要有哪些的常識,給我們普及一下。這樣的話,年輕的觀眾看起這個欄目,也覺得特別受益匪淺。
主持人:你想看整出的歌劇,還是想知道歌劇幕後的一些東西,比如説它的制景,比如説一些非歌唱方面的一些知識?
吳林:我覺得可以分為兩塊,一塊就是它的諮詢,這段時間有什麼樣的歌劇,給大家有信息的傳遞。另外一塊就是知識,能夠給我們有知識的平臺,然後去學習,歌劇該怎麼欣賞它,甚至去了解它。
觀眾:現在獲得信息手段特別多,報紙、國際互聯網。我覺得電視是被動的,而互聯網絡是可以自己選擇主動的。我覺得這點,編導應該考慮,如何別出心裁或者是應該從一個特殊的角度來抓住觀眾的心。
觀眾:我是《音樂橋》的老觀眾了,長期跟蹤《音樂橋》,因為我喜歡嚴肅音樂和民族音樂。《音樂橋》正好在這方面做了很大的努力,但是為了更加豐富《音樂橋》的色彩,我希望在原來的基礎上,可以再搞一些“音樂動態”。因為現在的音樂會只能集中在幾個超大的城市中舉辦。比如上海、北京,而中小城市根本看不到。通過《音樂橋》,把精彩的音樂會給觀眾介紹出來。比如前些日子來的德國的一個樂隊。大家很難看到,票價也比較貴。還有最近北京國際音樂節的一些音樂會,如果能給大家介紹出來……
主持人:您是想看到這些音樂會的實況錄像?
張鳴靖:片斷也可以。我希望增加一個我們在國際上獲獎的音樂家的專集,等有機會他們回國的時候給他們做。另外在民族音樂上,也不能放棄,但是不要做得太長。讓各方面的音樂都有一些,就使得《音樂橋》顯得在原來的基礎上更加活潑一些。
主持人:現場的觀眾意見有兩方面,一方面希望群眾普及性的節目以後能夠範圍更加廣一點,這樣能夠把根扎得更深一點,紮在基層。比較年輕的觀眾可能是對於西洋音樂的要求就更高一些,想看到知識性更強,信息量更大,而且更細緻的關於歌劇、音樂劇的一些節目。你們兩位製作節目的一線人員怎麼看大家的這些建議?
王璐:我覺得大家説得非常好,有些是我們沒有想到的。以前我們做過歌劇方面的介紹,只是停留在面上的介紹,做得沒有那麼細。並且我們有點遵循傳統的中國欣賞習慣。比如説觀眾喜歡聽故事,我們把外國歌劇變成説故事的形式,然後一章一章地來説,是為了便於普及。但恰恰是我們忽略了一點,就是年輕觀眾的審美需求。剛才那兩位同志説得非常好,我們在今後做節目的時候,一定考慮你們的意見。
主持人:今天我們觀眾提出了很多的意見和建議,我們有一個小欄目在我們的《與你相約》節目當中,叫做《相約點將臺》,今天我們點將就想點我們這些經常參加群眾歌咏活動的歌友們,以及我們節目組的兩位人員以及我們的傅老一起唱出這首歌。進入今天的《相約點將臺》。
第47期幸運觀眾:
馬玉和 黑龍江雞西市恒山區和平委9組
陳先林 安徽省五河縣國防路40號
王勝林 黑龍江省林口縣畜牧局
許玥 貴州省畢節市第二中學高一7班
黃福林 灤河發電廠
李建軍 北京市西城區阜外大街37號(兩岸關係)雜誌社
王 凱 北京大興縣張子營鄉周營大隊
李秀敏 吉林省松原市寧江區教師進修學院
鄧建華 雲南省威信縣保健街49號
郭凱 重慶市城口縣農村信用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