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關注夕陽     不老人生     多彩生活     相約夕陽紅     瀟灑走四方     欄目簡介     報刊信息     週末版         



變革


  呂桂芬是江蘇省口向水縣黃圩鎮黃圩居委會的一位五保老人,今年已經78歲了,多年來都是由村組供養,自己單獨生活。

  呂桂芬:養是養著我們的,養呢是每年600斤糧食,都是小麥。

  由於村組集體每年只供養600斤糧食,柴米油鹽等各項開支都包括在內,呂桂芬老人只能勉強維持生活,如果遇到收成不好的年份,村組給五保老人籌集糧食時還比較困難。最後就是籌集到糧食,質量往往也很差。

  呂桂芬:人家以為600斤糧食,實際上沒有好糧食給你,哪來的好糧食?如果是米牙。面就好了,它現在沒有好糧食。

  楊應乾:籌集的糧食質量比較差,一般的農戶拿的都是劣質糧,五保老人反應比較大。

  由於籌集的糧食經過去除雜質以後數量少了很多,呂桂芬老人有時連飯都吃不飽。

  唐玉芳:她真的很苦,沒有吃的。

  呂桂芬:這日子怎麼過?然後到別人家,人家捨不得我(挨餓),給我弄點吃的,然後吃飽了。

  呂桂芬老人不僅生活有時困難,如果遇上疾病就更加艱難。

  呂桂芬:50元錢,病災護理費也在裏面,一瓶鹽水都不夠,比較艱苦。

  胡金海: 老人生病了,頭疼感冒了,要向農民籌錢,給老人治病,如果遇到大病,花錢多了,錢就更難籌了。

  楊應乾:過去在集體,大部分村五保老人的醫藥費,是很難解決的,因為過去本來村提留收繳的難度就比較大,有的資金就不得到位,所以有的資金就不得落實。

  由於向村民籌錢比較困難,老人生病時醫藥費往往都是親屬幫助解決。在響水縣一些五保老人就這樣艱難地生活著。為此縣委縣政府曾採取多種措施改善五保老人生活醫療等各方麵條件,但是由於響水縣經濟欠發達,再加上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有的村經濟條件較差,造成五保老人在生活醫療方面都不能得到可靠保障。

  王哲:一是(各村)供養標準不一致,有高有低,有的五保老人甚至連基本生活也難以保障;二以田供養的五保老人遇到收成不好的年份,有的連基本生活也難以維持;三醫療得不到保障,由於村級經濟有限,五保老人遇有重病、大病醫療費用很難得到解決。

  從全國來看,自1994年國務院頒布《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以來,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有了較大的發展,形成了以機構供養和五保服務網絡相結合的福利服務體系,五保老人供養所需錢物由鄉鎮村組集體解決,五保老人的生活和合法權益基本得到了保障。

  王素英:在2001年的時候全國共有3.2萬家敬老院,為68萬五保對象提供服務,這是集中供養這一塊;除此之外還有散養的五保對象,那麼這些人呢是有295萬人。集中供養的五保老人達到了1712元錢,一年一個人;散居的這些供養標準達到了994元。

  但是由於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在一些經濟不發達地區,五保老人的生活仍然不能得到很好地保障。

  王素英:差的比如説,他的供養經費的來源比較有困難,供養的標準比較低,因為散養的我們剛才説平均標準是900多塊錢,很多不發達地區,偏遠的地區,他的供養標準可能就很低了,就只有幾百塊錢。

  2000年,國家為減輕農民負擔,調動和保護農民生産積極性,陸續在安徽、江蘇、河南等一些省市開展了農村稅費改革試點,中央針對原來五保供養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問題,要求各省市在稅費改革時要因地制宜採取措施保證五保老人的供養。

  王素英:在稅費改革的時候規定,(向農民徵收的)一塊就是農業稅,另外還有一塊就是農業稅附加,五保供養這一塊必須要從農業稅附加中得到保證。

  原來五保老人供養各地基本都是從鄉統籌村提留中解決,稅費改革後取消了原來的鄉統籌村提留而改為向農民徵收農業稅附加,五保老人供養資金就從農業稅附加中劃撥。但是在執行過程中,由於各地經濟水平差別較大,經濟不發達地區向農民徵收的農業稅附加由於數額較小,不能保證五保老人的供養。

  王素英:稅費改革之後應該説絕大部分地區能保證五保老人的供養,但是我們也不能忽視有些地方呢確確實實存在五保老人的供養水平在降低的現象,不論是集中供養的還是散養的水平都在降低;還有一個就是五保對象的醫療問題越來越突出了,應該説這些問題也還是存在的。

  中央和一些省市地方為保證五保老人的供養又從財政中拿出一部分資金作為補助。

  王素英:有些地方經濟水平好些,那麼這塊基本能夠得到保證;那麼有些地方呢比較困難,他們在稅費改革的時候,農業稅附加就沒有辦法保證五保對象的供養,那麼他們就專門從財政撥出資金來,用轉移支付的形式對五保老人的供養提供資金上的支持。

  2001年6月江蘇省響水縣按照上級要求也開始了農村稅費改革,在稅費改革時,為改變原來有些五保老人生活不能得到很好保障的狀況,他們採取了每個五保老人每年1320元供養資金,全部由縣財政直接撥付的辦法,所需資金從農業稅附加中劃撥,不足部分由中央和省財政對村轉移支付中解決。

  周德樣:針對農村稅費改革以後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結合我們的縣情,因地制宜,在財力不足的情況之下,改變了過去鄉統籌、村提留當中籌集資金,改為由縣財政直接撥付的辦法,優先保證五保老人的供養資金按時足額地落實。

  王哲:我們採取了四統的措施:統—供養方法,以籌錢籌糧供養改為現金供養;統一供養標準,每人每月安排110元錢;統一供養資金髮放渠道,由縣財政從農業稅附加中劃撥返還到各鄉鎮,各鄉鎮負責發放;醫療費統籌使用,小病以醫療單據報銷,大病重病由各鄉鎮在醫療經費中統籌解決。

  稅費改革以後,五保老人的供養資金由縣財政統一劃撥到各鄉鎮後,由各鄉鎮負責給五保老人安排使用。

  徐莉:就是對五保老人每個月110元的生活補助費進行了適當的安排,每個月我們給他們安排生活費90元,另外呢還剩下20元我們全鎮進行了統籌,這20元呢,全年是240元,我們主要是這樣安排的:醫藥費是每人每年是120元,添置衣服的費用是70元,另外呢還有50元就是老人的喪葬費用來進行統籌。

  從2001年9月份開始,五保老人供養資金就由鄉鎮民政部門造冊,按照每人每月90元生活費發放到各村,然後由各村送到五保老人手中,五保老人的生活條件有了明顯改善。

  呂桂芬:從去年開始,天天有菜吃,我都買魚,我也不節省,每個月發多少錢我都吃了。

  唐玉芳:現在生活比以前好了啦,反正不困難了啦,要吃什麼就買點什麼,穿的蓋的也不缺。

  2002年初,縣民政局為進一步規範五保老人的供養,他們給每一個五保老人確定了扶養人,有親屬的由其親屬扶養,無親屬的則由黨員和幹部作為扶養人,老人去世後遺産歸扶養人繼承,村委會、扶養人、五保老人三方簽定扶養協議書,明確各自責任和權利。呂桂芬的鄰居唐玉芳是黨員,她主動當起了呂桂芬的扶養人,負責照顧她的日常生活。

  唐玉芳:她年紀大了,眼也不大行了,有些事情呀,揀菜呀、刷鍋呀都不方便,我給她幫幫忙。

  在簽定扶養協議時,民政部門為了解稅費改革後五保老人的生活狀況,還對全縣五保老人進行了一次調查,調查後令他們吃驚的是有些村幹部將五保老人的供養資金領回去後竟然沒有發放給五保老人,一些五保老人幾個月都沒有領到縣裏統一發放的供養資金。

  黃圩鎮的五保老人吳德良今年已經九十高齡,他外甥周文祥和外甥媳婦繆鳳林是他的扶養人,吳德良和周文祥一家一起生活。2002年初民政部門工作人員來到周文祥家了解吳德良的生活情況,民政部門發現村裏從來就沒給吳德良發過供養資金。

  楊應乾:龍馬村的吳德良這戶呢,檢查以後發現呢,他這個村幹部呢認為他的房子不行了,要替他修房子,要把這個資金控制在村裏,好用它修房子。

  繆鳳林:一開始錢我們不知道,後採聽楊助理説的,供養資金的錢被村會計領了,他沒給我大舅手裏。

  潘宗正:吳德良這戶他的組長當時給我講,他的房子不行了,上邊漏。當時通過黨員研究,把這個錢積攢起來,到下個月把這個房子修好。

  黃圩鎮民政辦調查時還發現像吳德良這樣沒有及時領到供養資金的情況不僅僅龍馬村存在,其它村也有類似情況發生。

  楊應乾:我們在檢查中發現,有的村他以扣過去的五保老人的費用為由把這個資金呢剋扣,一部分,這是一方面;第二個呢,是有的村幹部不太負責任,供養資金領回去以後沒有及時的發下去,送到五保老人手中;

  縣民政局在調查時還發現除了一些村沒有將供養資金髮放到老人手中外還有一些鄉鎮因為資金緊張等原因,將供養資金挪作它用而沒有及時領到供養資金。縣裏發現這種情況之後,要求各鄉鎮村不論何種原因,拖欠五保老人的供養資金都立即發放到五保老人手中,否則將嚴肅處理。

  潘宗正:後來鎮裏檢查時看到我們資金沒到位,我們知道上面的要求以後,我立即找組長,結果當天中午(供養資金)就發放到吳德良手中。

  後來鎮村又籌集一部分資金在周文祥家給老人建造了兩間新房,吳德良的住房和生活問提得到了妥善解決。隨後縣民政局為杜絕拖欠五保老人供養資金的情況再次發生制定了新的發放辦法。

  王哲:我們規定五保資金由五保老人直接到鄉鎮農經站領取,行走不便的,由民政、農經部門派專人送到五保老人手中,也可以由五保老人的扶養人代領。

  從2002年1月供養資金實行新的發放辦法以來,各鄉鎮為五保老人每月20號就可以按時領到供養資金。

  五保老人:我們每月是90塊錢,20號按時領取。

  繆鳳林:我舅舅是五保老人,我替他採領錢的。

  在醫療方面,五保老人患病之後,也可以得到及時治療。2002年初吳德良老人因患肺氣腫住進了醫院,看病治療的醫藥費鎮裏就給予了及時解決。

  繆鳳林:用了1700多塊錢.基本上都是鎮上解決的,我們就是跑跑腿,照顧一下老人,這是我們應盡的義務。

  響水縣從2002年1月到8月共發放五保老人供養資金132萬元,妥善解決了全縣1501名五保老人的生活醫療等各方面的問題,五保老人的生活醫療條件比稅費改革以前有了明顯改善。

  周德祥:這一舉措呢對於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對於我們計劃生育工作的開展和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都起了積極的作用。

  杜鵬:就是在口自們費改稅之後.尤其是在農村貧困地區老年人如何採解決生活保障問題是政府非常關注的—個問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像響水縣的做法它呢就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個嘗試.也就是説在我們缺少社會保障制度的情況下它能夠通過政府的財政支出財政撥款來保證老人的基本生活.而且還充分考慮了老人的醫療和喪葬這方面的費用,我覺得這是一個制度上包括觀念上的變革.就是説為農村將來向社會保障制度發展是—個非常有利的過渡形式。

  在響水縣現在每個五保老人每月110元的供養資金,他們的生活醫療條件雖然比以前有了明顯改善,在保障方法上有了一個明顯的改變,但是各鄉鎮感覺供養標準還是有點偏低。

  楊應乾:像生活費90元,整個老人的錢呢、燒的、用電用水、零用錢都在這裡面,這個標準呢相對偏低了一點:另外呢整個醫藥費統籌的費用還比較少,因為我們(2002年)上半年已經安排重大疾病的17人.已經安排了8000多元錢,全年(全鎮)統籌的費用也就13000多塊錢.這個經費還是比較緊張的。

  響水縣民政局負責人就如何進一步改善五保老人的生活醫療等各方麵條件談了他們的打算。

  王哲:一是隨著經濟的發展要不斷提高五保老人的供養標準,隨著社會醫療保險的建立健全.我們將把五保老人納入醫療保險.解決看病難問題:二是在經費發放渠道上,由農經部門發放改由銀行憑卡發放:三是擴大集中供養面.通過三年努力,集中供養的五保老人達到40%左右。

  目前,全國已有20個省份實行了農村稅費改革,各地在做好五保老人供養方面都做出了有益的探索並取得了一定的經驗。

  王素英:在稅費改革中,很多地方政府通過轉移支付的方式保證了五保供養,這樣通過農業稅、農業稅附加、通過政府的轉移支付這三條途徑使得五保供養工作在一些地方做得比較完善,確確實實保證了五保老人的生活供養和各種權利的實現;近幾年呢,我國在城市實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從去年開始,有些省市已經從城市轉移到了農村,使得很多五保老人也納入了最低生活保障的這個線裏面,這樣呢也使五保供養得到了實現。

  據了解,民政部從2003年開始將在星光計劃中加大對敬老院建設的投入,使敬老院能夠穩步發展,為五保老人集中供養提供支持。另外各省市今後也會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逐步提高五保老人的供養標準,完善各種保障措施,我們相信明天五保老人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美好。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