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視指南 |  新聞頻道 |  財經頻道 |  文娛頻道 |  體育頻道 |  生活頻道 |  國家地理 |  西部頻道 |  廣告頻道

首頁     關注夕陽     不老人生     多彩生活     相約夕陽紅     瀟灑走四方     欄目簡介     報刊信息     週末版         



雜技師徒


  河北省吳橋縣位於滄州南面,其縣城所在地古稱桑園。但其實這地方同滄州相似,自古以來就以大面積的鹽鹼荒灘聞名,土地貧瘠,人民生活困苦。然而就是在這古來發配囚犯的窮困荒涼地界,卻産生了一種特別能震動人心的藝術——雜技。

  張鳳樓今年66歲,和很多傳統雜技藝人一樣,他生於老式的雜技家庭,很小的時候就由父母帶著闖蕩天南地北。

  張鳳樓不久前動過一次手術,醫生告誡他要徹底休養,今後最好就不要動雜技了。但張師傅卻並不十分相信,他認為只要是練過雜技的人,絕不會容忍這種束手待斃的保命辦法。他每天仍然儘量保持活動。

  張鳳樓的雜技功夫在當地十分有名,多年來總有附近的孩子來向他拜師學藝,因此他的家就是一個小小的雜技館。這是雜技老式的傳授辦法,同正規雜技學校不太一樣,講究三年出師,就是説要求學生三年內完成學業,而且不分年級,不同程度的學生混在一起。

  目前張師傅有13名學生,各種程度的都有。因為他不打算徹底休養,所以也就沒有遣散這些學生,仍然繼續授課。

  就像雜技誕生於人們同艱苦生活的抗爭一樣,練雜技的第一步就是品嘗痛苦。劈叉彎腰是雜技第一入門功課,而對於剛剛接觸雜技的學生來説,這入門功課卻極其艱難。

  也許很多疼愛孩子的人都忍受不了這樣的情景,在那些人看來,張師傅實在是一個殘忍的人,他們會吃驚,在如今這樣衣食豐足的年代,怎麼還會有人願意去學這樣的技藝,這些孩子怎麼會受得了。

  這的確是一個迷。據張老師介紹,來學雜技的孩子中,有的根本就沒打算將來幹這個,他們只是自己想來學一學。在吳橋,學成雜技是孩子們的驕傲,可能他們是羨慕那些學成技藝的同齡人,想證實自己不比別人差。也有的孩子是被家長送到這裡,想讓他們經歷一些磨練。當然也有一部分孩子是想由此獲得一份工作。不管怎麼説,總是不斷地有人來到這個受苦的地方。

  這第一步的功課,張師傅監督得非常嚴格。他認為這第一步至關重要,如能獲得成功,就會在學生心裏種下信心。

  人是練什麼有什麼,這就是張師傅的信念。16歲的范志新正在練一門鍛鍊耳部肌肉的功夫,等將來練成了,他將用耳朵拉動一輛卡車。

  不知是哪位哲學家説過,面對災難、貧窮、或是艱難挑戰,人類的內心總是擺脫不了某種根深蒂固的恐懼。雜技就是這樣一種挑戰。幾乎所有孩子都曾經有過一時畏縮軟弱的心理體驗,有些孩子就此離開了這裡。

  張連超13歲,來自一個生活比較貧困的家庭,他學雜技的目標同他的父輩們一樣,為了掙一碗飯吃,而他剛來時的經歷就是一個在他的家鄉歷史上成百上千次上演過的節目。

  孩子會軟弱,大人也不是總能堅強。張金來9歲,是張師傅的孫子。教自己的孩子學雜技在吳橋比較少見。吳橋的雜技行有一種習慣,水平再高的師傅也要把自己的孩子讓別人去教,就是怕自己心軟,不敢讓孩子吃苦。

  誰不疼愛自己的孩子,只不過張師傅疼愛小金來的方式與很多人不同。同樣,張師傅並非不愛惜自己的身體,但他畢生的經驗告訴他,對自己的身體就應該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不能過分愛惜。

  大約經過一個半月的時間,大部分孩子都會成功地跨越第一道難關。

  張師傅介紹説,第一關過後,學生們將進入一個相對和緩的第二階段的學習。就好像是對最初的艱苦給予回報似的,三五個月之間,學生們都會有較大的進步,興趣也會有所增長。

  張鳳樓從小隨雜技團飄蕩,沒有上過學,像很多老藝人一樣,他的知識主要是靠他自己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中年以後授徒傳藝,他很注意學習科學知識,借鑒學校裏體育教學的經驗。張師傅認為,一般所説的科學練功方法,主要是在這第二階段比較實用。聯絡自己掌握的傳統經驗,張師傅逐漸總結出一套獨特的教學方法。比如寬緊適當,就是説總是要給學生留出自我調試的時間。

  再比如快慢相趕,就是一樣雜技最好有兩個人同時練,利用學生的競爭心理加快練功速度。

  再比如因材施教,是説學生素質不同,選擇自己的雜技單項要與學生素質相匹配。

  這樣大概經過一年時間,學生們掌握了一些雜技技能,體質也會有一個根本的改善,逐漸地進入第三個階段的學習。

  張師傅説,第二階段的功課相對容易,學生們看到自己的成績,信心會增長,而一年時間張馳有度的練習也讓他們對自己的身體加深了了解,因此進入第三階段時,學生們練功有了一定的自覺性。

  但是張師傅並不會因此就放鬆要求,而是恰好相反,他不斷增加功課量,不斷給學生提出更加苛刻更加難以企及的目標。這時候每一個學生都會感到壓力驟然增大。張師傅説,第三階段才是學雜技真正艱苦的時候。

  幾乎所有人到這一階段時,進步都會緩慢下來。原以為再努力一點就能完成的動作卻似乎越來越遙不可及。一天兩天,一個月兩個月,甚至一年半載都看不到明顯的進步,人的身體機能仿佛已經發揮到極限。

  張師傅家練功廳的一面墻上寫著四個字:勤學苦練。張師傅總是反復地向學生解釋這四個字的含義。而且張師傅的每次解釋都不盡相同,總是翻出很多新的意思出來,仿佛這四個字的含義是無窮無盡的。

  這是一次向潛能挑戰,向自己的極限挑戰的急行軍。在這個階段,學生的飯量有所增長。所有人都變得沉默寡言,似乎連説一句話的精力也不願浪費。

  如果你沒有努力,你不會知道這個動作你能不能完成:如果你沒有實踐,你不會知道你能不能跨越這道難關;如果不經過自己真正的艱苦磨練,你永遠也不會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大的潛能。這是張師傅經過一生實踐得到的堅強信念。製造艱苦的生存環境,引導學生發揮出最大的努力向環境抗爭,這是張師傅傳授雜技藝術的方法。每一個人對自己的潛能不斷有所發現,從而獲得一種對自己的近乎無窮的信心,勇敢地向自己發起更大的挑戰,這就是雜技精神。

  如果世界上沒有雜技,我們這些每天閒聊漫步的人怎麼會想到,我們這似乎脆弱的四肢怎麼能完成這麼複雜的動作,我們疲憊于許多瑣碎事務的身體怎麼會蘊涵著這樣奇異的力和美,也許舞臺上的雜技表演距離觀眾太遠。

- 返回 -
中國中央電視臺版權所有
地址:中國北京復興路11號(100859)
站長信箱:webmaster@mail.cctv.com
建議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顏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瀏覽器和中文大字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