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頻道 > 陳雲誕辰百年 > 正文

胡繩:陳雲同志是實事求是的楷模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21日 18:38)

  陳雲同志極重視學習哲學、學習思想方法。他常常教導周圍的同志要注意這方面的學習。他在1957年向商業部的領導同志們説:“學習理論,最要緊的,是把思想方法搞對頭。因此,首先要學哲學,學習正確觀察問題的思想方法。如果對辯證唯物主義一竅不通,就總是要犯錯誤。你們都是有經驗的,問題在思想方法。因為思想方法不對頭,所以經驗提不高(1)。”類似的話,在陳雲同志文集中可以多處看到。陳雲同志指出:“我們觀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唯物辯證法,也就是毛主席説的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2)。”早在1942年陳雲同志在延安養病的時候,曾仔細研究了毛主席的著作和文電,感到貫穿在裏面的一個基本思想就是實事求是。我們現在讀陳雲同志的著作,也會感到,他的著作堅持了實事求是的基本思想。他在處理任何問題的時候,總是把有關的各方面的事實弄清楚,並且把這些事實聯絡起來,進行充分的研究,然後才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就像他在1978年12月開始實行改革開放這個關鍵時刻考慮經濟問題時所説:“我們要堅持實事求是,就是要根據現狀,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首先弄清事實,這是關鍵問題(3)。”

  馬克思主義者不僅要認識世界,而且要改造世界;不僅是要從現實生活中發現矛盾,看出問題,而且要善於解決矛盾,解決問題。黨的政策就是解決各方面的矛盾、各方面的問題的方針和方法。政策的正確與錯誤,當然關係重大。但陳雲同志認為,難在弄清情況,不在決定政策,只要弄清了情況,不難決定政策。所以,他的著作中反復説明這樣的觀點:“我們應該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去弄清情況,用不到百分之十的時間來決定政策(4)。”這裡所説的弄清情況,包括調查和了解情況,也包括研究情況。陳雲同志有時也説,“要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研究情況”,並且説“所有正確的政策都是根據對實際情況的科學分析而來的。”從這一觀點出發,陳雲同志認為,“有的同志天天忙於決定這個,決定那個,很少調查研究實際情況,這種工作方法必須改變(5)”。

  陳雲同志説:“從實際出發的關鍵是,從片面的實際出發,還是從全面的實際出發(6)。”一定要把實際看完全,把有關的各種情況弄清楚,這才真正算是從實際出發。要做到這樣是很不容易的。陳雲同志説:“我們犯錯誤,就是因為不根據客觀事實辦事。但犯錯誤的人並不都是沒有一點事實根據的,而是把片面當成了全面(7)。”這句話雖然説來平易,但確實是總結黨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許多痛苦經驗而説出的。

  陳雲同志認為,為了能夠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認識客觀事物,是需要有些方法的。他提出交換、比較、反復這三種方法。所謂交換,是説一個人看問題,總是有局限性的,集體討論,與從不同角度看事情、有不同見解的人交換意見,是達到全面認識的重要方法。他把凡是肯用腦筋想問題,發議論的同志,看作是很好的同志。因為無論他的意見是正確還是錯誤,都有助於達到較正確、較全面的結論。所謂比較,就是指對於各種意見進行比較。在研究問題、制定政策、決定計劃的時候,要進行多方面的比較,要把考慮中的方案和其他各種方案比較,不但和現行的比較,和過去的比較,還要和外國的比較,這樣才可以把情況弄得更清楚,判斷得更準確。所謂反復,就是説決定問題不要太匆忙,要留一個反復考慮的時間。因為有些當時看來是正確的決定,過了一個時期可能發現不正確,或者不完全正確。陳雲同志反復提倡這些方法,而且從他的著作中可以看到,他在解決問題,提出和確定決策的過程中,的確是運用了這些方法的。我們的政策必須符合實際,才能有效地推動或者改造客觀世界,而不至於導致盲目的行動,或事與願違。但我們的認識又常常不是完全符合於實際,沒有達到對事情的本質的認識,這是一個矛盾。必須承認這個矛盾,採取必要的方法,使片面的認識逐步發展為全面的認識,使膚淺的認識逐步發展為深刻的認識。陳雲同志説的交換、比較、反復,就是這樣的方法。這些方法,可以説是唯物辯證法的具體化。

  陳雲同志常常説,“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他為別人題字的時候多次寫這幾個字。這是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態度。我們的思想認識的唯一齣發點,就是實際;檢查其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就是實踐。從各方面來的意見,必須是符合於實際,經受了實踐考驗的,才應該受到尊重。一種意見,不是僅因為是從上面來的,就受到尊重。許多正確意見往往來自廣大的群眾,正確的領導意見常常是集中了群眾的正確意見才得到的。書本知識當然是要重視的,但是不能只依靠書本知識來解決具體的現實問題。孔夫子的書、亞裏士多德的書,都要讀,但不能“唯書”。對於馬克思主義,對於馬克思主義的老祖宗,也不能採取“唯書”的態度。讀馬克思主義的書是為了學會觀察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解決問題時還是要從實際出發。唯上、唯書,不是馬克思主義的態度。但唯實往往是要付出代價的。這是因為客觀現實既複雜,又多變,為求實就需進行艱苦的探索;還因為有些主觀的原因,例如驕傲自滿或考慮個人得失,會妨礙唯實。陳雲同志是在任何情況下,即使為此而冒政治風險,也堅持唯實的馬克思主義者。

  陳雲同志提倡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他自己正是這樣做的。他的許多關於實際工作的報告,給人一個突出的印象,就是細。他在説明必須用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時間去弄清情況的時候,舉例説,“比如,要解決豬肉供應緊張和豬的增産問題,若不管飼料、豬仔的來源,不管價格高低,不管群眾願意不願意飼養,而是臨時亂抓辦法,那就永遠也做不好這一工作(8)。”他在1956年八屆二中全會上解決豬肉供應緊張辦法的發言,就是論述了各方面的有關情況,然後提出來一系列可行的辦法。他提出來的這類解決具體問題的文章,雖然到現在情況變了,不可能完全適用,但是,讀了這些文章卻令人深刻地感到,要解決問題而浮光掠影,粗枝大葉,挂一漏萬,是何等誤事。陳雲同志在細緻週密地觀察問題的同時,也注意宏觀,注意從全局把握現實。例如他説:“開國以來經濟建設方面的主要錯誤是‘左’的錯誤。1957年以前一般情況比較好些,1958年以後‘左’的錯誤就嚴重起來了。這是主體方面的錯誤(9)。”這樣從總體上認識歷史實際,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時,陳雲同志提出,“講實事求是,先要把‘實事’搞清楚。這個問題不搞清楚,什麼事情也搞不好。”什麼是當時的實事呢?他説:九億多人口,百分之八十在農村,革命勝利三十年了還有要飯的,需要改善生活。我們是在這種情況下搞四個現代化的(10)。顯然這是了解了多方面的情況以後得出來的本質的概括。因為陳雲同志有很強的概括能力,所以他常能用新穎而精闢的語言説出發人深省的思想。例如他説,無農不穩,無糧則亂。陳雲同志確是如他自己所説的,既算大賬,又算小賬,算小賬時明察秋毫,算大賬時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

  陳雲同志又十分重視情況的變化,他在客觀情況有了變化的時候,要求人們不能停留在舊的認識上,而要根據實際得出新的認識,提出新的辦法。在1956年生産資料所有制改造基本完成的時候,陳雲同志反復強調,為了適合現在的情況,過去的那套辦法要加以改變。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的情況又有了巨大的變化。陳雲同志在這時特別強調,現在我們國家的經濟建設規模比過去大得多,過去行之有效的做法,在現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很多已經不再適用,這就需要我們努力學習新的東西,不斷探索和解決新的問題。1982年,陳雲同志在一次談話中回顧他從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的經濟工作,總結性地説:“因為碰到了問題,才出了新的觀點,不碰到問題出不了新的觀點(11)。”這是對新觀點的來源作出了辯證唯物主義的説明。新觀點不是來自脫離實際的冥思苦想,而是來自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既然有了新情況、新問題,也就一定要有新觀點。

  總之,從陳雲同志的文集中到處可以看到,他是如何運用著他極力提倡的實事求是的思想。

  從前有個詩人寫道:“鴛鴦繡了從教看,莫把金針度與人。”意思是説,可以繡出美麗的鴛鴦拿給人看,但不要把繡鴛鴦的方法告訴人。陳雲同志不是這樣。他是既讓人看到他所繡出的美麗的鴛鴦,也把金針度與人。

  應該看到,沒有金針是繡不出鴛鴦的,但有了金針並不一定就能繡好鴛鴦。思想方法也是這樣。知道怎樣的思想方法對頭,並不等於已經能掌握和運用這種思想方法。歷史經驗證明,人們雖然知道不要從想當然出發,而要從實際出發,不要片面性,而要全面性,但是由於某些主觀和客觀的原因,仍然會陷在主觀主義和片面性的錯誤中,陳雲同志説過這樣的話:做實際工作不犯錯誤是很難的,搞過肅反和土改的人都知道這個道理。文章上寫既要反對‘左’傾,又要反對右傾,這是容易的,但做起來就很不容易。社會經濟生活是複雜的,多變的,不會像看電影那樣簡單。當然,不能由此得出學習正確的思想方法不重要的結論。應該得出的結論是,只知道什麼是正確的思想方法還不算數,必須不斷地運用這種思想方法來研究情況、解決問題,在極複雜的情況和極難解決的問題中經受鍛鍊,並且克服那些妨礙實事求是的主觀因素。因此,我們必須像陳雲同志所要求的那樣,並以陳雲同志這樣的老同志為榜樣,認真地學習哲學,學習思想方法。

  (原載1995年6月20日《人民日報》)

  注 釋:

  (1)(2)(3)(4)(5)(6)(7)(8)(9)(10)(11)《陳雲文選》第3卷第46、46、235、46、46、343、46、281~282、250~251、310頁。

  (7)《陳雲文選》第1卷第343頁。  

責編:李菁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