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頻道 > 萬隆會議五十週年 > 正文

周恩來總理與“萬隆精神” 
——難忘50年前親歷亞非會議的往事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13日 15:44)


  1955年4月18——24日在印度尼西亞花園城市萬隆舉行的劃時代的亞非會議,今年已屆50週年。作為有幸親歷這個重大國際事件的極少數倖存者之一,我回顧往事,怎能不感慨萬千!

  50年前,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不久,亞非民族獨立運動風起雲涌,殖民主義勢力卻不甘心失敗,力圖恢復舊有秩序,形勢嚴峻。新興國家越來越認識到,他們必須彼此團結互助、一致對外,才足以維護自己的勝利果實,維持地區的和平穩定。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由代表了世界人口將近三分之二的29個亞非國家的代表,在破天荒第一次沒有任何殖民主義國家代表參加的情況下,齊聚萬隆舉行了七天緊張的會議,取得了閃耀著歷史光輝的豐碩成果。

  當時,中華人民共和國剛剛誕生六年,又處於世界兩大陣營相互冷戰的氛圍之中,遭到美國不斷的封鎖制裁,盤踞台灣的蔣介石集團蠢蠢欲動,時刻妄圖“反攻大陸”。很顯然,亞非會議必然將成為兩大陣營角逐的一個特殊戰場。在受到五個發起國的邀請以後,中國政府立即決定積極參與這個重大的國際會議,主動出擊,爭取改變我們的國際環境,對維護世界和平做出貢獻。並且,派出了以周恩來總理兼外交部長為首的強大代表團。

  作為中國對外宣傳刊物《人民中國》的記者,我十分榮幸地被派前往報道新中國第一次參與的如此重要的國際會議。我本應隨記者團一起,乘印度包機“克什米爾公主號”經香港前往印尼首都雅加達。印尼駐華大使特別在北京萃華樓飯莊設宴為記者餞行,當時頻頻舉杯的歡樂盛況,至今仍然歷歷在目。但是,臨行前,周恩來總理突然受到緬甸總理吳努的邀請訪緬,希望商談兩國之間的一些問題,並與印度總理尼赫魯和埃及總統納塞爾會晤。於是,代表團決定與記者團分別前往,改道經仰光前往雅加達。我和新華社記者李慎之同志,由於同時兼任代表團的工作人員,參與一些起草文件和翻譯的工作,隨周總理與代表團同行。記得,在記者們離京赴港之前,我們彼此還相約:“雅加達見!”

  4月11日,突然發生了震驚世界的克什米爾公主號在沙澇越上空爆炸事件,形勢嚴峻。很顯然,敵人是妄圖謀殺周恩來,以此來破壞即將召開的亞非會議。中國外交部立即發表嚴正聲明,揭露這是一起美國和蔣介石的台灣特務機關導演的謀殺案,強烈要求港英政府對參與這一陰謀的特務分子逮捕查辦。事實上,早在4月3日,公安部部長已經接到廣東密報,國民黨特務獲悉我代表團行蹤,可能採取行動。9日晚,情報傳來,特務可能破壞代表團所乘飛機。消息報到昆明,周總理立即指示:外交部要將這一情況火速轉告新華社香港分社和中國赴萬隆會議代表團工作人員,要他們立即向港英當局提出交涉,請香港方面一定要保證有關人員的安全。總理還指示外交部立即召見英國政府駐北京代辦,請他們採取措施。所有指示的防範措施均得到了立即貫徹,並約見了印度航空公司經理,要求嚴禁可疑人士接近飛機。但是,不幸的是,仍沒有能阻止特務收買的上機做清潔的工人秘密將定時炸彈放上了飛機。

  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發生後,我們代表團人員個個對敵人的陰謀破壞充滿憤怒,為11位烈士的犧牲萬分悲痛,同時也更加堅決地為開好亞非會議做好準備工作。

  結束了對緬甸的訪問,周恩來總理率中國代表團飛赴雅加達。此刻的雅加達,到處都是迎接亞非會議召開的“AA”標致,熱烈的氣氛籠罩全市。中國代表團的到達受到了特別的關注和歡迎,我們的車隊來到中國駐印尼大使館時,門前馬路上已經擠滿了歡呼的人群,都想一睹周恩來的風采。第二天到達萬隆以後,這種氛圍就顯得更加濃烈。

  4月18日上午,亞非會議在萬隆的獨立大廈隆重開幕,印尼總統蘇加諾熱情洋溢發表了開幕詞《讓新亞洲和新非洲誕生吧!》。他説:“在我環顧這個大廳和在此聚會的貴賓的時候,心裏充滿了激動的感情。這是人類有生以來第一次召開的有色人種的洲際會議,是世界史的新起點。我希望,它將證明,亞洲和非洲已經再生了,新亞洲和新非洲已經誕生了。我們的任務首先是彼此取得諒解,從諒解中産生彼此間的更大的尊重,從尊重中産生集體的行動。”

  下午,開始大會發言。各國首席代表按英文字母順序發表演説,到中國發言時,周恩來為了想多聽一些不同的意見,主動後延了。大會發言中大多數代表譴責了殖民主義、種族主義,表示了促進亞非團結合作的良好願望。但是,很快各種各樣刺耳的雜音就出現了,將共産主義誣衊為“新殖民主義”,要反對“一切形式的殖民主義”,甚至懷疑中國對鄰國搞“顛覆”活動。人們發現,有的代表的發言,幾乎可以從美國報紙的社論中找到藍本。不能不讓人警惕地預感到,一隻破壞的黑手已經伸進了大會。

  人們的目光,都聚焦到周恩來身上,以為他一定會拍案而起,予以反擊。如果這樣,就會像某些人所期待的那樣,大會必然爭論不休,以至最後陷於僵局,不歡而散。但是,人們注意到,周恩來一直在耐心地傾聽各種不同的意見,並且不時在紙上記錄些什麼。直到19日上午大會結束,他還沒有發言。但是,那天中午,回到住地別墅卻突然展開了一場準備下午發言稿的突擊戰。周總理在屋裏口述,由他的貼身秘書翻譯浦壽昌用鉛筆記錄。我們幾個翻譯都坐在打字機前等候,送出一頁,就立即翻譯,緊張的氣氛,猶如在進行一場戰鬥。但是,當時誰都沒有想到,總理出口成章的這個短短的《補充發言》,竟在亞非會議上發揮了旋轉乾坤的偉大作用。

  下午的大會三點開始,我們的車隊前往會場時,正遇上了一場熱帶的瓢潑大雨,其激烈程度是我們溫帶人從未見過的,像天老爺用桶在往下倒水似的。可是,令人吃驚的是,會場前面的馬路兩旁依然站滿了打著雨傘的人群,他們知道今天下午中國的周恩來要講話,他們希望直接從廣播喇叭中聽到。

  大會開始以後,泰國外長在發言中還點名攻擊中國,土耳其副總理也為其國家參加反蘇反共的《北大西洋公約》軍事同盟辯護。然後,會議主席宣佈:“我現在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發言!”在熱烈的掌聲中,周恩來健步走上講壇。這時候,會場已經座無虛席,不少人都只能站著聽。我注意到,和我一起坐在記者席上的各國記者尤其緊張,顯然他們都在期待著將要發生的爆炸性新聞。

  他們萬萬沒有想到,周恩來心平氣和地告訴大家,他的大會正式發言稿已經分發給各位代表,現在只作一個簡短的《補充發言》。會場一片寂靜,與會者都豎起耳朵聽這個《補充發言》將説些什麼?誰也沒有料到,周恩來的第一句話竟是:“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團結而不是來吵架的。”接著,他又直截了當地告訴大家:“我們共産黨人從不諱言我們相信共産主義和認為社會主義制度是好的。但是,在這個會議上用不著來宣傳個人的思想意識和各國的政治制度,雖然這種不同在我們中間顯然是存在的。”他並且進一步坦率地説明:“中國代表團是來求同而不是來立異的,我們的會議應該求同而存異。從解除殖民主義痛苦和災難中找到共同基礎,我們就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猜疑和恐懼、互相排斥和對立。”整個補充發言不過20分鐘,除了中間由浦壽昌念的譯稿,一頭一尾都是周恩來用洪鐘般的聲音講的。講話結束後,會場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每一個人都不約而同地感覺到,會場裏的空氣陡然變了。好心的人們無不欣慰地意識到,面臨分裂危機的亞非會議因此得救了,心裏懸著的一塊石頭落下了地。狼狽不堪的,是那些事先早已寫好爆炸性新聞的西方記者。

  樹雖欲靜而風不止,在隨後幾天大大小小的會議中,各種交鋒不斷出現,有時甚至是風暴。時刻都讓人感到,有一股黑色勢力在起作用,為的是使會議達不成一致協議。同時,人們也看到,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國代表團,總是以折衝樽俎和協和萬邦的高超外交藝術,努力掃除逆流,將會議一步一步引向以求同存異和平共處為核心的萬隆精神的勝利。

  亞非會議期間,周總理過人的精力是令人吃驚的。他和代表團工作人員同住在一座別墅裏,他屋裏的燈光經常徹夜通明。有人統計過,周總理平均每天夜裏只睡三個小時,而白天除了參加會議與活動,就是在別墅不斷接待客人。他有一條原則,不論什麼國家的代表來做客,都同樣尊重。總理的法語翻譯陳定民教授曾經告訴過我,有一次他漏譯了“親王閣下”四個字,總理立刻讓他糾正,就是這麼嚴謹。許多在會議上與周恩來交鋒過的人,後來都非常尊敬這位傑出的中國外交家,並且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知道周恩來歷史背景的人,不難看出,幾十年來最擅長在國內鬥爭中運用統一戰線這個武器的周恩來,這一次在國際大舞臺上將統一戰線的高超藝術發揮到了極致,達到了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的崇高目的。這不僅使亞非會議獲得巨大成功,而且使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為中國外交的發展鋪平道路。

  同樣,為了革命而無所畏懼的精神,又一次在周恩來身上得到活生生的展示。在陌生的、沒有外交關係的新加坡機場,他竟毫不猶豫地大步走向貴賓室。會後,在雅加達對印尼進行正式訪問時,他和蘇加諾總統站在敞篷汽車行進在大街上,接受萬人空巷的歡呼。

  50年過去了,亞非會議已經成為世界歷史上的一座豐碑,在這個會議上誕生的萬隆精神早已普照大地。但是,了解這段歷史的人,都不會忘記周恩來是舉世公認的、造就這一成果的英雄人物。

  尤其是對於我們這些親歷者,他的偉大形象將永久銘刻在心,他永遠是我們學習的光輝榜樣。

責編:李菁  來源:中國網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