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頻道 > 萬隆會議五十週年 > 正文

“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12日 11:03)


“克什米爾公主”號資料照片

  新華社北京4月11日電(記者李建敏)1955年亞非會議(即萬隆會議)召開之前,國際反動勢力和台灣當局相勾結,陰謀暗害出席亞非會議的中國代表團和周恩來總理,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

  1955年4月11日中午12時25分(當地時間),參加亞非會議的中國代表團成員和隨同採訪的中外記者共11人乘坐印度國際航空公司的包機“克什米爾公主號”從香港起飛途經雅加達轉赴萬隆。當飛機飛越北婆羅洲沙撈越附近海面上空時爆炸起火,機身墜入海中。中國代表團的工作人員石志昂、李肇基、鐘步雲,記者沈建圖、黃作梅、杜宏、李平、郝鳳格及同機的越南民主共和國代表團工作人員王明芳,波蘭記者斯塔列茨和奧地利記者嚴斐德等人全部遇難。據雅加達機場報告,飛機在失事前10分鐘曾向機場報告航行情況正常。13日,失事飛機的殘骸在新加坡東北500公里的印度尼西亞所屬的納土納群島的斯達瑙島附近發現,機身墜入離海岸1公里的水中。

  4月12日,中國外交部就此事件發表聲明,強烈譴責這起駭人聽聞的謀殺事件,表明了中國政府的嚴正立場。

  據印度尼西亞調查委員會公佈的調查結果説,“克什米爾公主號”的失事“是由於放在飛機右翼輪艙處的一個定時炸彈爆炸造成的”。

  9月3日,香港政府發表聲明説,港英警務處已從法官處獲得對被控有陰謀謀殺罪的周梓銘(化名周駒)的逮捕狀,周梓銘已于5月18日離香港赴台灣。英國已要求台灣當局將周梓銘交回香港當局受審。

  9月6日,香港《大公報》刊登了黃審文署名的“兇犯周梓銘炸機前後”的特稿。文章指出,周梓銘係廣東開平人,1950年入“香港飛機工程公司”工作,周平時工資不多,但十分好賭。飛機失事當天,周負責清潔飛機的機輪輪艙部分。事件發生後,周梓銘已逃往台灣。

  1995年,台灣《中國時報》週刊第171期刊登了專訪谷正文談籌劃刺殺周恩來始末的文章。當時任台灣保密局偵防組組長的谷正文承認,“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是台灣特務人員幹的。直接參與這一陰謀的一個是時任保密局敵後部署組組長的周斌成,另一個是組員陳鴻舉,最後選中周駒在飛機上安放了定時炸彈。(完)

責編:李菁  來源:新華社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