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頻道 > 百集電視記錄片《故宮》 > 正文

宮廷西洋風,原計劃不變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26日 14:23)

  5月16日是個難得的日子,這一天,北京的天空陰雲密布,並在午後迎來了傳説中的小雨。因著這雨,因著那缺席了的太陽,《故宮》攝製組《宮廷西洋風》小分隊的古觀象臺延時拍攝計劃泡湯了,隊員們獲得了自4月29日開機以來的第二個休息日。


  按照原定計劃,《宮廷西洋風》的拍攝時間為2005年4月29日至5月27日,時間跨度為29天,中間休息一天(已經充分利用),計劃拍攝鏡頭數306個(不包括因領導後來的補充意見和導演老九現場發揮産生的鏡頭)。到昨天為止,所有拍攝都按計劃按部就班的進行,目前已經完成的拍攝有:除建國門古觀象臺之外的所有外景地的拍攝,包括北京行政學院利瑪竇墓、宣武門教堂、西什庫教堂的拍攝;除南懷仁、郎世寧兩場再現之外的所有再現鏡頭的拍攝,其中包括在懷柔影視基地、十三陵等地進行的利瑪竇進京的拍攝,以及湯若望、利瑪都、德理格等外國傳教士在明清皇宮活動的再現拍攝;用作本集結尾,設計長度為三分鐘,邀請中央音樂學院數名教授參加,還原康熙年間意大利傳教士德理格創作的奏鳴曲的MTV的拍攝;書籍的拍攝;以及在本集中佔用相當篇幅的鐘錶館館藏鐘錶的拍攝。

  因為這場雨,可以想見,以後的拍攝計劃難免會發生一點小小的調整,但可以保證的是,這些小小的調整不會對整體計劃産生實質性的影響,拍攝將在月底如期完成。


  其次向大家介紹一下《宮廷西洋風》一集的拍攝陣容。老實説這是一支倉促上陣的隊伍。因為總導演徐歡意外承擔了培養革命事業接班人的重任,因為助編宋晶晶要親自履行中西文化交流的使命,2005年三、四月間,按照上級指示,《故宮》所有12集必須進入大規模拍攝的日子裏,那個拍過《美麗新世界》、《美人草》,近些年跟“晉大爺”打得火熱,自稱老九的施潤玖風塵僕僕的從後海趕過來。老九不喜歡別人管他叫老師,誰叫他老師他都加倍客氣的回敬一句,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不再跟他過意不去,於是,就這麼“老九老九”的叫著叫著,也就習慣了。


  長話短説,老九的到來標誌著以老九為核心的新的工作集體的確立。與《故宮》其他小組不同,《宮廷西洋風》90%以上的成員是在開機前幾天,甚至第一天開始介入《故宮》這一項目的。其餘不足10%的成員其實只包括三個人:製片佟一平、錄音曹原,以及助編王興麗本人。可以想見,這支新舊結合的隊伍在很多問題的看法上存在著差異,好在領導核心老九同時是一名出色的政治指導員,總是在第一時間把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這支隊伍於是有了第二個同時也是最顯著的一個特徵:這是一個遇山劈路,過河架橋的富有戰鬥力的集體。舉例如下:

  其一,五一節期間,故宮博物院因為人手緊張要求所有拍攝一律避開開放時間和開放路線,在其他攝製組知難而退的情況下,《宮廷西洋風》多方努力,在總導演周兵的支持下,成為五一節期間唯一堅持按原計劃進行拍攝的小組;

  其二,故宮博物院保衛處王建新老師在一次拍攝結束後開玩笑的提問:“為什麼你們總是能夠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拍攝?”他説他們私下議論,得出的結論是:要麼這是一支特別有計劃很專業的拍攝隊伍,要麼就是這幫人敷衍了事,不負責任。隨後的日子裏,凡是王老師跟班的場合,他都會在很熱心的跟故宮的其他老師保證:放心吧,這個組的人説幾點收工就會幾點收工,他們特別有計劃性。每次聽到這樣的話,小佟和我,套用小時候寫作文的一句話——心裏別提有多高興了。嘿嘿……

  這個其三嘛,估計那個負責每天統計拍攝計劃進程的小姑娘林璟聽得最多,印象中她大概每天都會給我打一個電話,問下一步的拍攝計劃,答案只有一個:“不變”。當然,這是在老天爺照顧的前提下的唯一答案。

  作者:王興麗

責編:李菁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