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頻道 > 勿忘歷史 正視現實 > 正文

中日關係:堅持對話 平等協商 妥善處理分歧

央視國際 (2005年04月28日 13:31)

  人民日報消息:4月23日晚胡錦濤主席在雅加達會見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這是中日關係處於關鍵時刻的一次重要會晤,對緩和緊張氣氛、推動中日關係突破困局進而走上正常軌道意義重大。胡主席的五點主張對指導今後中日關係的改善和發展更直接具有指導作用。會晤本身就是對“通過對話、平等協商妥善處理分歧”的體現。儘管困難重重,過不在我,中國也不會關上交流對話的大門,更不會搞政治對抗。

  有關中日關係的一系列原則和重點問題,中日之間三個政治文件早有定論,遺憾的是沒有得到嚴格遵守,日本官方一些人的錯誤言行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也損害了兩國關係大局。冷戰結束十幾年來,日本社會、政治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呈現多元化、兩極化發展趨勢,自民黨一統天下的局面不復存在,自民黨總裁、內閣總理對黨內、對國內支配力下降,而且政界面對中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存在種種疑慮,這些是事實。但作為一國領導人,若真正具有歷史感,真正從本國、本民族的長遠利益出發,就應該對國內政治氣候加以積極引導,而不是對其中的消極因素予以迎合或者利用,要把重視日中關係的意願表達落實到行動上。

  中國從自身的國家發展戰略出發,沒有理由不重視中日關係。但是,對日長期穩定、友好合作的基本政策不能以喪失原則為代價。根據1998年中日共同宣言,妥善處理歷史和台灣問題是中日關係的“重要基礎”,是原則問題。

  中日關係出現困難局面,成因複雜,而日本外交戰略的內在矛盾是主要根源,小泉內閣錯誤的亞洲政策更是起了導火索的作用。最近日本的亞洲鄰國在日本“入常”及歷史問題上的強烈反應、聯合國內有關國家就安理會改革問題的表態,對日本現內閣來説不啻為當頭棒喝。

  胡主席指出:“要堅持通過對話,平等協商,妥善處理中日之間的分歧,積極探討解決分歧的辦法,避免中日友好大局受到新的干擾和衝擊。”這些主張針對性極強。現在,可以説國家之間再沒有單純的合作或對立,合作與摩擦並存、協調與競爭同在將成為一種常態,對此我們首先要逐步適應。中日更是如此,關鍵是如何妥善處理。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日本研究所所長 楊伯江)

責編:李菁  來源:人民日報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