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中華之魂

馬本齋(1901-1944)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14日 20:06

  原名馬守清,回族,河北獻縣人。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冀中軍區回民支隊的創建人。

  馬本齋,1901年出生於河北省獻縣東辛莊。少年時代隨父親到東北,投身奉軍(東北軍)。1924年在東北講武堂畢業後,從士兵升到團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因不滿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毅然棄官還鄉務農。

  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馬本齋響應中國共産黨號召,率領弟弟和幾十名群眾在家鄉組織了“回民抗日義勇隊”。他們的行動受到了孟慶山領導的“河北遊擊軍”的支持,很快擴充、改編為“河北遊擊軍回民教導隊”。1938年5月,與冀中軍區司令員呂正操領導的回民幹部教導隊合併為回民幹部教導部隊,馬本齋任總隊長。1938年9月,部隊在河間整編時擴大到六七百人。10月,他光榮的加入了中國共産黨。他在入黨志願書上寫道:“我決心為回回民族的解放奮鬥到底,而回回民族的解放只有在共産黨的領導下才能實現。”

  1939年日寇掃蕩華北,馬本齋領導的回民支隊在河間、青縣、滄縣地區轉戰,並幫助“回民抗戰建國會”組織伊斯蘭小隊,開展敵後遊擊戰爭。在日寇對冀中根據地的掃蕩中,與八路軍主力縱隊和賀龍、關向應率領的120師協同作戰,消滅土匪武裝第六路。回民支隊威震冀中平原,有“攻無不克、無堅不摧、打不垮、拖不爛的鐵軍”之譽。

  1940年,馬本齋指揮部隊使用圍點打援戰法取得衡水康莊戰爭的勝利,又組織精幹的小分隊巧取深縣榆科偽軍據點,鞏固了隊伍。1941年,日軍血洗東辛莊後抓住馬母,為了不讓敵人利用自己牽制兒子,馬母痛罵漢奸絕食而死。馬本齋得知後抑制著悲憤的感情,識破敵人的一次又一次誘降騙局。

  1942年6月,馬本齋率回民支隊轉移到冀魯豫邊區。後任八路軍冀魯豫第三軍分區兼回民支隊司令員,採用遊擊戰術,率部在冀魯豫平原上進行了大小數百次的戰鬥,取得了“反掃蕩”戰鬥的多次勝利。他勇謀兼備,注意貫徹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和民族平等政策,在冀魯豫地區為粉碎日軍掃蕩、建立鞏固的抗日政權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長期的戰爭生活中,馬本齋積勞成疾,1944年2月7日在山東省莘縣不幸病逝,年僅43歲。

  黨中央在延安為他舉行了追悼會,總參謀長葉劍英高度讚揚了他光輝的鬥爭經歷和卓越的軍事指揮才能。毛主席寫下了“馬本齋同志不死”,周恩來副主席題詞“民族英雄,吾黨戰士”,朱德總司令輓聯“壯志難移,漢回各族模範;大節不死,母子兩代英雄。”

  新中國成立後,黨中央將馬本齋的故鄉命名為“本齋回族自治縣”。1954年將他的遺體遷至石家莊市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編輯:任吉東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