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中華之魂

楊靖宇(1905-1940)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14日 19:19

  出生於貧苦的農民家庭。1912年,入當地私塾讀書。1918年,考入確山縣第一高等小學。1923年秋,入開封河南省立第一工業學校,開始接觸馬列主義,參加反帝愛國活動。1926年夏,加入中國共産主義青年團。不久,回確山開展農民運動。

  1927年2月,當選為確山縣農民協會執行委員會委員長,參與領導確山農民暴動,指揮攻克縣城。1927年6月,加入中國共産黨。同年11月,參與發動劉店秋收暴動,成功後,任確山農民革命軍總指揮。

  1928年秋,到開封、洛陽等地從事革命活動,其間3次被捕入獄。1929年春,在上海中共中央舉辦的幹部訓練班接受短期培訓後被派往東北。1929年7月,接任中共撫順特別支部書記,領導煤礦工人運動。同年8月,遭敵逮捕,屢受坐老虎凳、灌辣椒水、灌煤油、灌馬尿、上大挂等酷刑折磨,始終堅貞不屈。1931年春,刑滿獲釋,出獄第三天再次被捕。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經營救出獄,先擔任東北反日總會黨團書記、中共哈爾濱市道外區委書記,後調任中共哈爾濱市委書記。在日偽警察特務橫行的白色恐怖中,機智靈活地堅持鬥爭,全力推動抗日救亡運動的發展。

  1932年4月,兼代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同年11月,以中共滿洲省委代表的身份到南滿(今吉林省長春市以南地區)巡視工作,將磐石的工農反日義勇軍改編為“中國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遊擊隊”,將海龍的抗日部隊改編為“中國紅軍第三十七軍海龍遊擊隊”,發展以磐石紅石砬子為中心的抗日遊擊根據地,積極開展武裝鬥爭,給敵人以沉重的打擊。

  1933年9月,組織創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任師長兼政治委員。次年11月,獨立師發展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任軍長兼政委,並任抗日聯合軍總指揮部總指揮,領導開創了南滿抗日武裝鬥爭的新局面。

  1934年1月,在第二次全國工農兵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工農民主政府執行委員會委員。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滿省委書記、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軍軍長兼政治委員、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總司令。自此,率部轉戰在冰天雪地的長白山麓,繼創建磐石抗日遊擊根據地之後,又建立了蒙江(今吉林省靖宇縣)那爾轟、金川(今吉林省輝南縣)河裏、輯安(今吉林省集安市)老嶺山區和遼寧老禿頂子山等抗日遊擊根據地,建立人民政權,加強黨的建設。同時,指揮所部主動出擊,陸續進行了殲滅偽軍邵本良部、襲擊通濟鐵路隊道工程、伏擊敵騎兵教導旅、蚊子溝設伏、長崗殲敵、岔溝突圍、大蒲柴河奔襲等許多有名的戰鬥,均重創敵軍。為了打通和關內紅軍的聯絡,1936年6月、11月,還兩次揮師西征,把抗日聯軍的活動區域擴大到清原、鐵嶺、撫順一帶,有力地牽制了敵人,配合了全國抗戰。中共六屆六中全會高度評價他和東北抗聯的鬥爭,致電讚譽為“不怕困苦艱難奮鬥之模範”。1937年12月,經中共中央政治局通過,被確定為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準備委員會委員。

  1938年下半年以後,敵人調集重兵“圍剿”抗聯部隊,並以萬元巨金懸賞其頭顱,鬥爭進入異常艱難的時期。僅從1940年初到2月中旬的50多天裏,就率部與敵作戰40多次,有時一天打幾仗,又無糧食彈藥補充,只能以草根樹皮充饑,甚至吞咽衣中的棉絮。敵人曾千方百計誘其投降,但他堅定地表示:“為了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頭顱不惜拋掉,熱血可以噴灑,而忠貞不二的意志是不可動搖的。”1940年2月18日,隨身的兩名警衛員犧牲,只剩下他一人,且饑寒交迫,多處傷凍,身體已極度虛弱。2月23日下午,來到蒙江縣城西南的三道崴子,遇到4名打柴的農民,遂上前講述抗日道理,拿錢要他們幫助買糧食、衣服和棉鞋。農民中1人勸他投降,回答説:“我有我的信念,我不能投降。”那幾個人走後不久,敵人的“討伐隊”圍了上來,呼喊著要他投降。他沉著地掏出雙槍,擊倒幾名敵人。20分鐘後,敵人包圍了他,雙方只有50米距離。敵人想抓活的,停止射擊高聲勸降。他沒有應聲,乘機燒燬文件,又向敵人開槍射擊。敵人知道活捉已不可能,便集中火力射擊。他先是左腕中彈,左手中的槍掉在地上。但他繼續用右手猛射。這時候,他的全身又數處中彈,壯烈犧牲。敵人割下其頭顱,又剖開遺體的腹部,他的胃裏除了沒消化的樹皮、草根和棉絮,竟沒有一粒糧食。

  1946年,東北民主聯軍總部決定,將其犧牲地蒙江縣改名為靖宇縣。1958年2月23日,其遺首和遺體被隆重公祭合葬在為他專門建立的通化市靖宇陵園。中共中央、國務院和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分別送了花圈,並高度評價了他光輝的戰鬥一生。

(編輯:任吉東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