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歷史回眸

棗宜會戰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12日 21:38

  1940年5~6月,中國軍隊在湖北棗陽、宜昌地區抗擊侵華日軍進攻的作戰。4月中旬,日軍第11集團軍司令官園部和一郎為鞏固武漢外圍,殲滅中國第五戰區主力,決定以第3、第13、第39師和第6、第15、第22、第34、第40師各一部,以及戰車50余輛,飛機約100架,分別在河南信陽、湖北隨縣(今隨州)、鐘祥地區集結,擬向棗陽、宜昌進攻。中國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5個集團軍及江防軍共55個師、2個旅組織防禦,其部署:左翼兵團第2集團軍守備河南明港,中央兵團第11集團軍守備隨棗正面,右翼兵團第33、第29集團軍守備襄河(漢水)兩岸,江防軍守備宜昌、沙市(今屬荊沙),第31集團軍在河南葉縣、確山為機動兵團,第41軍在湖北襄陽附近為戰區預備隊。5月1日,日軍三路分進合擊:第3師及第34、第40師各一部,由信陽北進,5日佔泌陽,7日陷唐河;第13師及第15、第22師各一部由鐘祥沿襄河東岸進攻,先後佔領長壽店、田家集,8日陷棗陽西面之張家集;第39師及第6師一部,4日由隨縣沿襄花公路(襄陽-花園)進攻,8日佔棗陽。第五戰區以少數兵力節節抵抗,主力迅速轉向日軍合圍圈外,待機破敵。10日,三路日軍會師唐白河畔,發現合圍撲空,已被中國軍隊反包圍于襄東地區。是日,李宗仁令所部發起反擊,以第2、第31集團軍從北向南,第39、第75軍從西向東,第33、第29集團軍從南向北夾擊棗陽地區日軍。經數日激戰,收復河南新野、唐河、泌陽、信陽、湖北棗陽等地,日軍傷亡慘重,向東南退卻,各反擊部隊跟蹤追擊、側擊。第33集團軍總司令兼右翼兵團總司令張自忠率部截擊日軍,于16日在湖北宜城南瓜店殉國,其第74師與特務營也傷亡殆盡。日軍乘第33集團軍失利之機,于17日向北反擊,21日再陷棗陽。守軍退至新野、唐河。日軍在棗陽、鐘祥地區稍事整頓,即開始進犯宜昌。第五戰區奉命編組左右兩個兵團,分由李宗仁、陳誠指揮。5月31日,日軍第3、第39師分別於襄陽、宜城渡襄河南下,連陷荊門、當陽,進逼宜昌。第13師等部6月5日于沙洋附近渡襄河,連陷江陵、沙市,與陳誠右兵團激戰三天,12日攻佔宜昌。當日軍第3、第39師由襄陽南下時,李宗仁指揮左兵團乘機尾追,收復襄陽、宜城,進至荊門、當陽以北一線。18日後,雙方在宜昌、當陽、荊門、鐘祥、隨縣、信陽一線相峙,戰役結束。

(編輯:任吉東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