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歷史回眸

第一次長沙會戰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12日 21:37

  1939年9~10月,中國軍隊為確保長沙抗擊侵華日軍的作戰。日軍為鞏固武漢佔領區,消滅中國第九戰區部隊主力,由第11集團軍司令官岡村寧次指揮4個師、2個支隊及海軍、航空兵各一部,共10萬餘人,以分進合擊戰法,從湘北、贛北、鄂南三個方向進攻長沙。中國第九戰區代司令長官薛岳指揮15個軍、1個挺進軍,20余萬人,企圖利用山嶽江河有利地形組織防禦,以逐次抗擊、側擊戰法消耗日軍,誘敵至長沙附近包圍殲滅。

  贛北作戰。集結于奉新、靖安一帶的日軍第101師主力、第106師一部9月14日向高安、銅鼓方向發動進攻。中國守軍第49、第32、第58、第60軍英勇阻擊。因日軍主力迂迴至中國4個軍的後方,守軍被迫撤退至錦江及宜豐等地。19日,日軍第101師一部攻克高安後,主力協同第106師西進,被第74、第58軍等部阻于大塅(屬銅鼓)、黃沙橋(屬修水)等地。21日,日軍為集中兵力西進,放棄高安。中國軍隊乘機反攻,收復高安,攻克上富、甘坊。10月3日日軍分途後撤,至13日退守靖安、奉新原陣地。 鄂南作戰。集結于通城地區的日軍第33師9月21日南犯,突破第20軍第134師王牙尖、麥市陣地,27日攻佔龍門廠後,主力沿長壽街向獻鐘攻擊,在第79軍猛烈抗擊下,于10月2日回撤,經渣津東攻修水支援第106師,遭守軍第8、第78軍夾擊,于6日由三都經九宮山退向通城。中國軍隊10月上旬收復獻鐘、修水。

  湘北作戰。集結于岳陽地區的日軍第6師與奈良支隊(相當於團)9月18日向新墻河北岸發起進攻,守軍第52軍奮力抗擊,反復爭奪。23日,日軍在炮兵、航空兵協同下,並施放毒氣,強渡新墻河。上村支隊(相當於旅)一部在新墻河口的鹿角、九馬嘴登陸,從側後迂迴攻擊,堵截守軍退路。守軍第52軍因中毒人數較多,被迫撤至汨羅江南岸陣地,與日軍對峙。同日,上村支隊另一部乘艦經洞庭湖至汨羅江口的土星港、營田登陸,配合主力作戰。26日,日軍猛烈向汨羅江南岸攻擊,守軍第37、第52軍奮戰竟日,後放棄汨羅江南岸陣地,誘日軍至長沙北面的福臨鋪、栗橋、三姊橋一帶設伏區。28日,日軍第6師、上村支隊遭到伏擊,損失嚴重。同日奈良支隊攻陷平江,30日與第33師在獻鐘附近會合,東進受阻。這時,日軍由於補給困難,傷亡增多,陷於中國軍隊伏擊區內的不利境地,遂中止攻勢,于月底相繼北撤。第九戰區令第52、第37、第4軍等部實施正面追擊和側後圍堵。至14日,雙方恢復戰前態勢。

  此戰,中國第九戰區部隊挫敗日軍的戰役企圖,予敵以有力打擊,併為爾後的長沙會戰積累了經驗。

(編輯:任吉東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