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歷史回眸

武漢會戰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12日 21:35

  日軍侵佔南京後,國民政府雖西遷重慶,但政府機關大部和軍事統帥部卻在武漢,武漢實際上成為當時全國軍事、政治、經濟的中心。1937年12月13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擬定保衛武漢作戰計劃。在徐州失守後,即調整部署,先後調集約130個師和各型飛機200余架、各型艦艇及佈雷小輪30余艘,共100萬餘人,利用大別山、鄱陽湖和長江兩岸地區有利地形,組織防禦,保衛武漢。由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7月中旬~9月中旬由白崇禧代理)指揮所部負責江北防務;第九戰區司令長官陳誠指揮所部負責江南防務。另以第一戰區在平漢鐵路(今北京一漢口)的鄭州至信陽段以西地區,防備華北日軍南下;第三戰區在安徽蕪湖、安慶間的長江南岸和江西南昌以東地區,防備日軍經浙贛鐵路(杭州一株洲)向粵漢鐵路(廣州一武昌)迂迴。

  1938年5月日軍攻陷徐州後,決定先以一部兵力攻佔安慶,作為進攻武漢的前進基地,然後以主力沿淮河進攻大別山以北地區,由武勝關攻取武漢,另以一部沿長江西進。後因黃河決口,被迫中止沿淮河主攻武漢的計劃,改以主力沿長江兩岸進攻。6月初,第6師從合肥南下;波田支隊(相當於旅)由蕪湖溯江西進,向安慶進攻。守軍第26、第27集團軍節節阻擊。12日波田支隊攻佔安慶,繼續沿江西進。13日第6師攻佔桐城後,轉向西南方向進攻,17日陷潛山。至7月初,日軍在江北佔領太湖、望江以東,在江南佔領江西湖口以東的長江沿岸地區。4日,日軍華中派遣軍調整戰鬥序列,由其司令官畑俊六指揮第2、第11集團軍,負責對武漢的作戰。以第11集團軍沿長江兩岸主攻武漢;第2集團軍沿大別山北麓助攻武漢。日軍先後投入作戰的兵力共9個師、1個旅、2個支隊(相當於旅)和2個野戰重炮旅、2個戰車團,航空兵3個飛行團各型飛機300余架,海軍第3艦隊各型艦艇120余艘,共約25萬人。另以華中派遣軍直轄的5個師分別擔任對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區的警備任務,以鞏固後方,保障此次作戰。

  長江南岸地區作戰 第九戰區以第1兵團在鄱陽湖西岸地區,第2兵團在江西星子、九江至碼頭鎮之線組織防禦。日軍第11集團軍主力沿長江南岸地區進攻,7月23日,波田支隊在九江東面的姑塘登岸。守軍第2兵團以第70、第64軍等部協同第8軍實施反擊,由於日軍第106師繼續登岸,26日九江失守。波田支隊沿長江西進,8月10日,在瑞昌東北的港口登岸,向瑞昌進攻。第3集團軍在第32軍團增援下奮力抗擊。後因日軍第9師加入戰鬥,守軍力戰不支,24日瑞昌失守。第9師和波田支隊繼續沿長江西進,同時以第27師向箬溪方向進犯。第30集團軍和第18軍等部在瑞昌-武寧公路沿途地區逐次抗擊,相持月余,至10月5日,日軍第27師攻佔箬溪後,轉向西北進攻,18日陷湖北辛潭鋪(屬陽新),向金牛(今屬大冶)方向進犯。在此期間,守軍第31集團軍和第32軍團等部在瑞昌以西地區節節抵抗沿長江西進的日軍,至9月24日,碼頭鎮、富池口(屬陽新)先後陷落。第2兵團組織第6、第54、第75、第98軍和第26、第30軍團等部在陽新地區加強防禦,戰至10月22日,陽新、大冶、鄂城(今鄂州)相繼失守,日軍第9師和波田支隊向武昌逼近。

  當西進日軍進攻瑞昌的同時,第106師從九江沿南潯鐵路(南昌-九江)南犯。守軍第1兵團第29軍團和第4、第8軍等部依託廬山兩側及南潯鐵路北段的有利地形進行頑強抗擊,日軍進攻受挫。8月20日,日軍第101師從湖口橫渡鄱陽湖增援,突破第25軍防線,攻占星子,協同第106師企圖攻佔德安,奪取南昌,以保障西進日軍的南側安全。第1兵團總司令薛岳以第66、第74、第4、第29軍等部協同第25軍在德安以北的隘口、馬回嶺地區與之激戰,雙方成膠著狀態。9月底,日軍第106師第123、第145、第147團和第101師第149團孤軍深入,進至德安西面萬家嶺地區。薛岳指揮第4、第66、第74軍等部從側後迂迴,將其包圍。日軍第27師一部增援,在萬家嶺西面白水街地區被第32軍等部擊退。10月7日,中國軍隊發起總攻,激戰三晝夜,多次擊敗日軍反撲。日軍由於孤立無援,補給斷絕,戰至10日,4個團大部被殲。史稱萬家嶺大捷。

  長江北岸地區作戰 7月24日,日軍第11集團軍第6師從安徽潛山向太湖進攻,相繼突破第31、第68軍防線,至8月3日,先後攻佔太湖、宿松、黃梅(屬湖北)等地,繼續西進。第五戰區第4兵團以主力在湖北廣濟(今梅川)、田家鎮、浠水地區準備迎擊日軍,第11集團軍和第68軍固守黃梅西北一線,調第21、第26、第29集團軍由潛山、黃梅西北山區南下側擊日軍,至28日先後收復太湖、宿松。第11集團軍和第68軍乘勢反攻,未果,退至廣濟地區,協同第26、第86、第55軍等部繼續抗擊日軍。第4兵團令第21、第29集團軍自黃梅西北實施側擊,未能阻止日軍,至9月17日廣濟、武穴相繼淪陷。接著日軍圍攻田家鎮要塞。第4兵團以守備要塞的第2軍並加強第87軍一部固守陣地,以第26、第48、第86軍在外圍策應作戰,攻擊日軍側背,激戰旬余,終因陣地被日軍優勢火力摧毀,傷亡甚重,29日田家鎮要塞失守。日軍繼續進攻,10月19日陷浠水,24日佔黃陂,直逼漢口。

  大別山北麓地區作戰 第五戰區第3兵團以第51軍和第19軍團第77軍在安徽六安、霍山地區,第71軍在富金山、固始(屬河南)地區,第2集團軍在河南商城、湖北麻城地區,第27軍團第59軍在河南潢川地區,第17軍團在信陽地區組織防禦。8月下旬,日軍第2集團軍從合肥分南北兩路進攻。南路第13師于29日突破第77軍防線攻佔霍山,向葉家集方向進犯。第71軍和第2集團軍在葉家集附近的富金山至商城一帶依託既設陣地頑強抵抗。日軍第13師受挫,得第16師增援,9月16日攻佔商城。守軍退守商城以南打船店、沙窩地區,憑藉大別山各要隘,頑強抵抗,至10月24日,日軍逼近麻城。北路日軍第10師于8月28日突破第51軍防線攻佔六安後,強渡淠河和史河,9月6日進佔固始,繼續西進。第27軍團第59軍在春河集(屬固始)、潢川一帶組織抗擊,鏖戰旬余,19日潢川失守。21日日軍第10師突破第17軍團第45軍陣地,攻佔羅山,繼續西進,在信陽以東地區遭第17軍團反擊,被迫撤回羅山。日軍第2集團軍以第3師增援,協同第10師向信陽進攻。10月6日,一部迂迴信陽以南,攻佔平漢鐵路上的柳林站。12日日軍第2集團軍攻佔信陽,然後沿平漢鐵路南下,協同第11集團軍進攻武漢。

  中國軍隊由於處處設防,分兵把守,且未掌握強有力的預備隊,沒有充分發動群眾,破壞對方交通線,因此,未能重創日軍。在日軍已達成對武漢包圍的情況下,為保存力量,中國軍隊不得不于10月25日棄守該城。日軍26日佔領武昌、漢口,27日佔領漢陽。

  武漢保衛戰,是抗日戰爭戰略防禦階段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中國軍隊英勇抗擊,消耗了日軍有生力量(日軍承認傷亡共3萬餘人),遲滯了日軍行動。日軍雖然攻佔了武漢,但其速戰速決,迫國民政府屈服以結束戰爭的戰略企圖並未達到。此後,抗日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編輯:任吉東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