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歷史回眸

太原會戰

央視國際 2003年09月12日 21:28

  1937年9~11月,中國軍隊抗擊侵華日軍進攻太原地區的作戰。

  南口張家口戰役後,日本關東軍察哈爾派遣兵團佔領山西大同,立即以一部向豐鎮(今屬內蒙古)進攻,主力向雁北地區進攻。日軍第5師從河北宣化、新保安西下,連陷廣靈、靈丘、渾源等晉東北城鎮。9月下旬,日軍統帥部命板垣徵四郎率第5師及察哈爾派遣兵團主力進攻山西內長城防線,企圖向太原發展進攻。中國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指揮所部退守內長城的平型關、雁門關、神池一線。以第6集團軍總司令楊愛源為右地區總司令,指揮3個軍防守平型關東西一線;以第7集團軍總司令傅作義為左地區總司令,指揮4個軍防守雁門關東西一線;以第71、第72師為預備軍,位於繁峙;令第18集團軍(八路軍)朱德總司令以第115、第120、第129師分別馳援平型關、雁門關、五台山配合作戰。

  平型關伏擊戰 9月21日,日軍第5師先以兩個步兵營從渾源翻越高山南下,襲擊守軍第17軍側背,23日佔領團城口;再以第21旅由靈丘南進,從正面進攻平型關,遭守軍第33軍第73師抗擊,24日又增兵猛攻。傅作義率預備軍2個師增援,日軍攻擊受挫。八路軍第115師在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率領下,奉命以一部襲擊靈丘、淶源敵後,以主力3個團于平型關東北公路兩側山地有利地形伏擊日軍。9月25日,板垣師第21旅一部和大批輜重車輛由靈丘向平型關前進,在預伏地區被殲千余人,汽車被毀百餘輛(見平型關戰鬥)。察哈爾派遣兵團以混成第15、第2旅東進策應,27日進擊茹越口,守軍第34軍第203旅堅決抵抗,旅長梁鑒堂陣亡,次日茹越口陷落。察哈爾派遣兵團進佔繁峙,威脅平型關側背。30日夜,平型關守軍奉命撤向五台山。日軍遂陷平型關,西進至代縣。

  忻口會戰  閻錫山下令將所部撤向忻口組織防禦。忻口右托五台山,左倚雲中山,地勢險要,是晉北通向太原的門戶。10月1日,日軍統帥部命令板垣徵四郎率第5師和察哈爾派遣兵團進攻太原。同一天,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下令調第14集團軍(衛立煌部)至忻口與日軍會戰。閻錫山部署第14集團軍及配屬部隊共8個軍為中央集團軍,由衛立煌指揮,在忻口正面組織防禦;第18集團軍(欠第120師)及第101、第73師、新編第2師為右集團軍,由朱德指揮,在滹沱河南岸羅圈溝、峨口占領陣地,並以一部挺進敵後,威脅日軍左翼;第6集團軍2個師1個旅及第120師為左集團軍,由楊愛源指揮,在黑峪、陽方口占領陣地,並以一部挺進敵後,威脅日軍右翼;第34、第35軍為預備集團軍,由傅作義指揮,控制于定襄、忻縣地區。10月2日,日軍察哈爾派遣兵團混成第2旅從代縣向崞縣(今崞陽鎮)進攻,第19軍堅守一週,9日崞縣陷落;混成第15旅4日繞過崞縣進攻原平,第34軍第196旅旅長姜玉貞率官兵與敵肉搏,傷亡殆盡。日軍12日攻佔原平,進逼忻口。

  12日, 衛立煌調整部署: 以郝夢齡指揮第9、第19、第61、第35軍組成中央兵團,守備忻口山嶺及其左側川道;以李默庵指揮第14軍和第71、第66師等組成左翼兵團, 控制雲中山; 以劉茂恩指揮第33、第 17、第15軍組成右翼兵團,控制五台山。部隊展開于忻口以北龍王堂、南懷化、大白水、南峪一線。10月13日,板垣指揮5萬日軍向忻口進攻,以第5師為左翼,主攻南懷化;以混成第15旅、堤支隊(相當於營)為右翼,進攻大白水;以混成第2旅、大泉支隊(相當於營)擔任內長城二線守備。 第5師集中飛機30余架、重炮 40余門、戰車50余輛掩護步兵猛攻;中央兵團據險扼守,士氣旺盛,炮火猛烈,忻口嶺連日鏖戰,南懷化陣地幾失幾得,戰況慘烈。10月16日,中央兵團實施反擊,爭奪南懷化高地,第9軍軍長郝夢齡、第54師師長劉家騏、獨立第5旅旅長鄭廷珍奮勇督戰,以身殉國,相繼由第61軍軍長陳長捷、第19軍軍長王靖國接任中央兵團總指揮,始終堅守忻口陣地。

  其間,八路軍相繼在靈丘、廣靈、蔚縣、平型關、 寧武、雁門關襲擊日軍後方,配合忻口正面作戰。19日夜,第129師第769團夜襲陽明堡機場,毀日機24架。日軍在忻口傷亡2萬餘人,作戰不利,日華北方面軍于22、27和29日先後增調3個團馳援,始終攻不下南懷化,乃轉攻大白水。忻口會戰正酣,晉東娘子關失守,日軍西進威逼太原。11月2日,忻口守軍奉命退守太原。

下一頁>>
第1頁
(編輯:任吉東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