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歷史回眸

  8月18日至20日,日軍第3、第11師先後由日本出發,至22日到達上海以東120公里的海域,換乘小艦艇準備登陸。第3戰區鋻於敵登陸威脅增大,遂以第9集團軍專負上海市區之作戰,以新編成的第15集團軍(總司令陳誠)負責吳淞鎮以下沿江防線的作戰。

  8月23日晨,日軍上海派遣軍第3、第11師在優勢火力掩護下,于川沙河口、獅子林、吳淞一帶強行登陸。24日,中國第15集團軍先後進至上海,向登陸之敵發起反擊。9月1日,日軍1000余人圍攻獅子林炮臺,第98師一部與敵反復白刃搏鬥,多數犧牲。9月5日,日軍集中30余艘軍艦,掩護陸軍向寶山發起猛攻,中國軍隊頑強抵抗,守衛寶山的第18軍第583團第3營500名官兵,在營長姚子青率領下,浴血奮戰,擊退日軍數次衝擊,奮戰2晝夜,多數壯烈犧牲。

  9月上旬,由於日軍不斷增兵,戰爭逐步升級,中國軍隊也陸續增援,不斷調整部署。9月11日以後,蔣介石自兼第3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任副司令長官。以陳誠的第15集團軍為左翼作戰軍,以張治中的第9集團軍為中央作戰軍,以張發奎的第8集團軍為右翼作戰軍。9月21日,再次調整部署,朱紹良任中央作戰軍總司令兼第9集團軍總司令;陳誠任左翼作戰軍總司令,下轄第19集團軍(薛岳為總司令)和第15集團軍(羅卓英為總司令);張發奎任右翼作戰軍總司令,下轄第8集團軍(張發奎兼總司令)和第10集團軍(劉建緒為總司令)。

  9月下旬至10月初,日軍第101、第9、第13師等增援部隊陸續在上海登陸,加入上海派遣軍之作戰。至此,日軍總兵力達20萬人。儘管日軍在武器裝備上佔有很大優勢,但至11月初仍未能獲得決定性勝利,卻付出了重大代價。日本統帥部急於在上海方面取得預期戰果,決心採取新的措施。11月5日拂曉,日軍利用大霧、大潮在杭州灣的全公亭、金山咀登陸,對淞滬實施迂迴包圍。中國右翼軍部分沿海守備部隊已抽調支援市區作戰,猝不及防,陣地相繼失守,戰局急轉直下。日軍第10集團軍于11月6日佔領金山,力圖與上海派遣軍達成合圍。蔣介石被迫於11月8日下令全線撤退,日軍于11月9日佔淞江、11月12日佔上海。至此,戰役結束。

  淞滬會戰從1937年8月13日開始,至11月12日結束,歷時3個月。日軍投入10個師28萬人的兵力,動用軍艦30余艘、飛機500余架、坦克300余輛;中國投入70余個師的兵力,動用艦艇40艘、飛機250架。中國官兵同仇敵愾,鬥志昂揚,以劣勢裝備與敵人拚搏,斃傷日軍4萬多人,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速戰速決的迷夢。

  淞滬會戰期間,上海人民以各種方式積極參加抗戰,支援前線。各界群眾都組織了救亡協會。文藝界救亡協會、學生界救亡協會、上海市紗廠工友救亡協會等團體,都開展了宣傳、募捐、演出、慰勞等活動。全國各界民眾積極支援上海抗戰。湖南學生戰地服務團和福建省民眾組織的慰問團,都到前線進行慰勞。海外華僑踴躍捐獻,支援祖國抗戰,到10月16日,捐款已達330余萬元。

  中國共産黨領導的抗日武裝挺進敵後,也從戰略上配合了淞滬抗戰。

  因此,淞滬會戰,是中國全民族的抗戰。

<<上一頁
第2頁
(編輯:任吉東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