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頻道 > UNAIDS > 正文

歧視艾滋患者會有更多艾滋

央視國際 (2005年03月28日 14:40)

  昨天上午,全國著名預防艾滋病專家張北川教授和李銀河教授在浙大作公益演講,核心主題是:不歧視是對抗艾的最大支持。

  上世紀90年代初中期,美國和西方發達國家的艾滋病數量已明顯下降;90年代中晚期泰國、柬埔寨等發展中國家的艾滋病也得到控制。而中國還處在艾滋病增長期,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到2010年,中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達到1000萬。杭州1997年起進入艾滋病快速增長期,截至2004年11月底,累計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包括艾滋病病人)共265人。2004年增長的幅度較大,新報告患者74人,比2003年同期上升37.04%。今年1-3月,浙江省還從無償獻血中發現了5例艾滋病抗體陽性者。

  張北川教授説,阻礙抗艾的最嚴重因素是歧視。在我國,反對歧視做得還很不夠。

  張北川:歧視艾滋病會帶來什麼?

  張教授説,他曾經問一個和他相識8年的艾滋病患者,剛被發現艾滋病時心裏是什麼感受。對方説,害怕、驚恐、恨得慌,想一下子死掉的念頭也有,同時還有一個念頭:想把這個病傳開。這讓張教授很震驚,對方説,這幾乎是艾滋病感染者的普遍心理,因為如果所有的人都得了艾滋,就平等了,不覺得丟臉了。“大家想一想,歧視能帶來什麼?”

  張教授説,艾滋病患者也是受害者,如果他們真正得到關愛,他們會負起責任來。有一個職業畫家因同性戀感染艾滋病,無法忍受來自社會的壓力自殺了。他給張教授寫信,一直強調“充滿關愛、充滿關注”。

  “歧視是恥辱。”張講授反復強調這句話。他説自己曾和一個艾滋病感染者同住,一個盤子吃菜,也沒發生什麼危險。他説,近幾年中國在反對歧視方面已經有了可喜的進步,比如“性亂”“性濫”等有明顯道德指責意味的詞語,已經從有關法律文件中消失了。“高危人群”也改為了“高危行為人群”。

  李銀河:不要歧視同性戀者

  李銀河教授説,80年代初艾滋病在歐洲被發現時,男同性戀者佔了四分之三。當時流行一種説法,認為艾滋病是上帝對異常性慾的懲罰。“我認為,一種疾病就是一種疾病。如果要和上帝扯上關係,那世界上那麼多病都需要上帝負責,上帝知道了肯定不高興的。既然沒有因為梅毒否定異性戀,為什麼要因艾滋病否定同性戀呢?”

  李教授説,在她接觸過的同性戀者中,大部分人不願去醫院檢測艾滋病,怕暴露身份。她讀了幾段同性戀者寫給她的信:“我不怕病,病可以治,但怕被人瞧不起。”“絕不去化驗。如果社會不把我們放在眼裏,至少是有些瘋狂。”她説,同性戀者如果一直這樣被瞧不起,他們的活動就會一直在“地下”,不敢正大光明去醫院檢查。

  她提了兩個觀點:一是反對性別等級制,即同性戀和異性戀一樣應該受到尊重和保護,不應該是因為與眾不同而遭到歧視;二是保障所有人的性公民權——成年人只要不傷害他人,就享有和性有關的完整權利。她近期打算寫一本口述實錄,是關於對同性戀、雙性戀、瘧戀、異裝傾向等人群的調查。

  (都市快報)

責編:吳曉洋  來源: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