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頻道 > 腫瘤知識 科普宣傳 > 正文

甲狀腺腺瘤

央視國際 (2005年05月17日 10:23)

  甲狀腺位於頸部前面,喉結下方,氣管兩側,由兩個側葉及中間狹窄的峽葉構成,大小形態,因人而異,有少數人由於胚胎發育異常,可出現異位。上至舌根部,下達胸骨後方。正常情況在頸部不易摸到甲狀腺其輪廓。只能靠超聲檢查或同位素掃描,觀察其位置、大小、形態、是否存在病變。

  甲狀腺良性腫瘤以甲狀腺腺瘤頗為常見,約佔甲狀腺疾病的60%,以女性為多,女性與男性之比約為3:1,發病年齡不拘,多在甲狀腺功能活躍時期發病,即20-40歲為多,40歲以後,發病逐漸下降。臨床其他較常見甲狀腺良性疾病,還包括結節性甲狀腺腫、橋本甲狀腺炎、亞急性甲狀腺炎等,需與甲狀腺瘤相鑒別。

  臨床表現

  甲狀腺腺瘤頗為常見,一般初發症狀為頸前腫塊,多無不適,故臨床發現時多數已大如鴿卵,生長緩慢,有時腫瘤急驟增大,伴有漲痛,多由於囊內出血所致。腫瘤較大時可有壓迫感,或壓迫氣管移位。其腫塊多為單發,邊界清楚,表面光滑,可隨吞咽上下活動。

  結節性甲狀腺腫多見於地方性甲狀腺腫地區,沿海地區少見,病程很長,可數年或數十年,初為雙側甲狀腺瀰漫性腫大,隨年齡增長,可産生結節,常為多個,大小不一,質韌或較軟,表面光滑,隨吞咽上下活動,少數可發生癌變,表現為近期腫塊迅速增大,並出現惡性體徵。

  亞急性甲狀腺炎常見於20-40歲女性,一般認為由病毒引起,起病較急,發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伴有輕度發熱和其他全身症狀,如精神緊張、出汗及震顫等。此外,常有局部疼痛,以吞咽時為甚,可發射至耳部。甲狀腺可雙側普遍增大或單測局限性增大,較硬,表面不光滑。

  橋本甲狀腺炎多見於中年女性,典型表現為緩慢進行性雙側甲狀腺瀰漫性腫大,質硬,少數可局限于一側腺葉,常在無意中發現,表面光滑,無壓痛,可隨吞咽活動運動。部分橋本甲狀腺炎患者可併發癌變。

  診斷方法

  當患者發現頸前腫物時,應到專科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在目前的各種診斷方法中,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是一種有特異性、無創傷、無痛苦、可復查多次的檢查方法,近年來,應用彩色多普勒超聲像圖,鑒別甲狀腺良、惡性腫瘤取得了可喜的效果。而在臨床上已廣為應用的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對甲狀腺瘤診斷也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價值,此外CT以及磁共振檢查對胸骨後甲狀腺瘤及巨大甲狀腺腫瘤的判定診斷十分重要。

  治療方法

  甲狀腺腫瘤病理類型複雜,治療方法各異,一般而言,鋻於甲狀腺單發結節中10%-20%病理檢查為甲狀腺癌,臨床上甲狀腺良性腫瘤與癌尤其是早期癌難以區別,故一般甲狀腺單發結節直徑超過2公分者應手術治療。採取甲狀腺腺葉切除或腫瘤切除術,經我院近萬例手術後研究表明,甲狀腺腺葉切除仍為首選。對於橋本甲狀腺炎一般可採取甲狀腺素替代及免疫抑制療法。對於沒有産生 並發癥的結節性甲狀腺腫、亞急性甲狀腺炎可採用保守治療,我院自行研製的中藥沖劑甲狀腺Ⅰ~Ⅲ號在甲狀腺良性腫瘤的輔助治療中取得了滿意療效。

責編:吳曉洋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