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宣傳周新聞

專家釋疑腫瘤防治四誤區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12日 10:01

  每年的4月15日至21日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近日,我們就市民在防治腫瘤中存在的無法預防、難早發現、患病保密、坐以待斃4個認識誤區,走訪了腫瘤防治與康復專家,請他們為市民釋疑。 一些市民認為,預防是對傳染病而言的,而腫瘤病因不明,又無有效疫苗可用,怎能預防呢?

  病因不明無法預防

  國際癌病康復協會會長王振國教授點評:這種消極的觀點毫無科學根據。雖然目前癌症的真面目還未被識破,但經科學家的努力,已有不少相關因素被揭示,特別是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與癌症的淵源已有比較明確的結論,那就是大多數癌症的發生、發展與人們的生活方式有關,如吸煙、貪酒、便秘、熬夜、營養不良或過剩、空氣污染等,都是致癌的禍根。

  難以早期發現有市民認為,醫院經常傳來某病人在確診癌症後不久便撒手歸天的消息,因而給人造成癌症難以早期發現,一旦出現明顯的症狀,就意味著死亡來臨的印象。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吳毅教授點評:癌症的發生與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從第一個癌細胞演變到明顯的癌症,前後一般需要幾年至幾十年的時間,只要我們嚴密觀察,完全可以在早期階段偵查到,並將其消滅在“萌芽”狀態中。以肝癌為例,從表面看,自臨床確診到病人死亡,似乎不過3-5個月,但從肝細胞癌變算起,可有2年或2年以上的自然存活時間。如果40歲以上或患有慢性肝炎的人,定期進行血清甲胎蛋白測定或B超與CT檢查,早期診斷出癌症完全有可能。

  進行錯誤保密

  一些病人家屬當得知病人患了癌症後,首先想到的是保密,盡可能地不讓病人到專科醫院、專科門診治療,他們以為讓病人知道自己患癌症只會加速死亡進程。

  黃浦區中心醫院乳腺外科主任包家林點評:當病人被確診患了癌症,從保護性醫療角度出發,暫時隱瞞病情是必要的,但保密的方法要得當,不帶病人接受治療絕不是恰當的保護方法。癌症不同於其它疾病,首次診治的正確與否對其後的治療方案有決定性的作用,而這方面,專科醫生往往具有較一般醫生更豐富的經驗,能結合病人的具體病情制訂最佳治療方案,從而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上海市癌症康復俱樂部會長袁正平教授點評:醫學發展到今天,癌症已並非絕對不能治療,特別是某些轉移癌,很可能是另一種被誤診的原發癌,如果放棄治療實在可惜。癌症康復俱樂部的群體抗癌模式,就是對患者進行心理調節、行為矯治、規範其康復行為,讓患者參與自救互幫,增加患者的成活率。所以患了癌症後一定要以積極態度對待治療和康復。

(編輯:吳曉洋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