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宣傳周新聞

“癌症村”的鄉親們現在好嗎?

------《石家莊日報》三年後再訪涉縣固新村

央視國際 2004年04月09日 15:43

  沿太行山南麓、漳河水系,分佈著我省的涉縣、磁縣、武安、臨漳等縣市。自20世紀70年代初期開始,這一地域的癌症患者明顯增多。上世紀80年代的統計數字顯示,這一地域的食管癌、胃癌發病率高達十萬分之二百四十四,是全國平均發病率的20多倍。有的村每年死亡的幾十人中,竟有一半是癌症患者。如今,這裡的發病率仍有上升趨勢。

  涉縣固新村有“癌症村”之稱。幾十年來,這裡的村民飽受癌魔的折磨。據涉縣腫瘤防治所統計,固新村食管癌、胃癌的發病率高達十萬分之三百以上。“恐癌”成為每一位村民的心病。

  2001年2月底,本報對涉縣固新村的癌症高發情況進行了報道,文章一經刊出,立刻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同年3月,省四院專門組成醫療隊前往固新村進行普查義診;華北制藥集團及天津中央藥業有限公司也紛紛捐贈抗癌藥物進行支援。一時間,愛心在“癌症村”凝聚。記者親歷了這一次次愛心救助行動,並進行了全程跟蹤採訪。

  三年過去了,在全國抗癌宣傳周(4月15日至21日)到來之際,記者再赴“癌症村”。

  新聞背景

  19名癌症患者中2人已病逝

  4月3日下午2時,固新村。正值清明時節,遠處山上不知何時栽的樹已經泛起了綠色,和近處田裏的麥苗相映,給古老的固新村增添了一絲生機。

  沿路經過村委會大院,不由又想起3年前發生在這裡的感人一幕。那是一個初春的早晨,山裏還透著寒氣。上百村民從四面八方走幾裏甚至十幾裏的山路趕到這兒,為的是能讓省四院來的醫生和專家給自己檢查一下。對於這個經濟相對貧困的癌症高發村來説,義務普查無異於雪中送炭。

  兩天普查得出的數字是觸目驚心的。在全村45歲以上的受檢人群中,有150人接受了胃鏡檢查,其中確診食道、賁門癌中晚期患者4人;早期癌及癌前期病變患者15人。為了挽救這些人的生命,省四院分期分批將這些人接到醫院,分別進行了胃鏡切除、放療等治療。

  如今,3年多過去了。在這19人中,已經有兩名晚期癌症患者病逝,畢竟晚癌手術後的存活時間最多也只有5年。不過,令人欣喜的是,3名早期癌症患者均得到有效治療,大部分癌前病變患者的病情也得到了有效控制。當年的愛心救助讓他們的生命得到最大程度的延續。

  在回訪過程中,記者再次見到了曾經採訪報道過的張鵬飛老漢和劉姣青大娘等人。

  普查讓患者重獲新生

  3日下午4時,記者趕到張鵬飛家時,不巧老人去很遠的地裏幹活了,要天黑了才回來。記者不得不第二天再去。

  4日上午9時,在村邊一小賣部外,記者終於見到了正在幫兒子卸貨的張老漢。看到記者,老人立刻認了出來,一邊拍打著身上的土,一邊熱情地招呼著,像是見著了親戚。

  從小賣部到張老漢的家,要穿過好幾條狹窄的巷子。已經64歲的張老漢走路既快且穩健,記者不得不一路小跑才能跟上。

  説起3年前的那次普查,張老漢仍心存感激:“要不是那次檢查,我可能早不在了,是省四院專家讓我撿回了一條命。”

  張老漢説,當時他只覺得吃飯有點噎得慌,趕巧省四院來村裏義務普查,他就去了,結果查出患有早期食管癌。後來,他和村裏其他幾個人一塊去了省四院,醫生給他做了胃鏡切除手術。現在,身體一直都挺好。去年和前年,省四院在其他村普查時,他又去查過兩次,結果都沒問題。專家告訴他,早癌治愈率可達到95%。看來,他不用再擔心了。

  説話間,院子裏的人越聚越多。不僅有張老漢的老伴、閨女、兒子、孫子、孫女,連他80多歲的老母親也從屋裏出來湊熱鬧,看得出來,這是個幸福的四世同堂之家。

  3日下午3時,當記者踏入劉姣青家大門時,她正在打掃院子。對記者的突然造訪,劉大娘先是沒回過味兒來,不過很快便認出了記者,“你不是跟四院一起來我們村的那個記者嗎?”這時,劉姣青的老伴也聞聲從屋裏快步走出來,“你是燕趙晚報的記者吧,我陪老伴在四院治療時,咱們見過面。”

  大家在院子裏坐下。劉大娘不善言談,只是微笑著。午後的陽光透過樹枝灑在她微微發胖的臉上,透著健康的紅。

  3年前那恐懼而憂鬱的神情已經不復存在。

  60歲的劉姣青3年前被查出患有早期食管癌,她和張鵬飛老人等一起到的省四院,醫生為她進行了放療。40多天后,她回到家中。期間,曾復查過一次,沒有發現問題。

  劉姣青的老伴在外面打工,在村裏算是有點兒見識的人。他説,老伴真的很幸運,假如不是早點查出來,等到了晚期,花多少錢也沒用了。“可不嘛!”劉大娘在旁邊應答著。臉上始終保持著那種微笑。

  很多村民不懂防癌知識

  66歲的李高保是縣裏的退休幹部,是村裏有文化有威望的人,説起話來也頗有思想。

  他説,當時自己什麼感覺都沒有,要不是省四院來村裏普查,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癌前病變。他是第二批去省四院進行治療的,醫生為他進行了胃鏡切除手術。現在他身體很好。

  李大爺説,通過這件事自己才明白,原來癌症這種東西在你沒有任何症狀的時候,可能已經得了,這時候如果查出來,花很少的錢就能治好。但是,如果等有症狀的時候再去治,往往已經是癌症晚期,即使手術也難以保命了。李大爺説,這個道理村裏很多人到現在仍不知道,也很少有人主動去檢查,當然這其中也有經濟原因。所以,他希望有關部門能加強防癌知識的宣傳,讓村民們有一個正確的了解。這樣,才能使全村癌症高發的情況有所改變。

  我省專家積極探索防癌良策

  4月3日、4日兩天,省四院胃鏡室的醫務人員在涉縣另一癌症高發村江家莊村進行了兩天的普查。在接受胃鏡檢查的近150名村民中,發現兩例中晚期癌症患者。胃鏡室的叢慶文教授沉重地説,由於目前還不知道癌症的發病原因,要降低癌症高發區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只能靠普查來預防,就像割韭菜一樣,把癌症控制在早期萌芽狀態。

  據叢教授介紹,這三年多來,省四院分別在涉縣的固新、原曲、申莊等村設點,對六七個鄉的1200多人進行了普查。將來,每隔3至5年,他們還將對普查過的村進行再普查。不斷篩選出早期癌症患者,然後進行治療。這樣連續幾次下來,就能做到這個村不會再有晚期癌症患者出現,從而降低癌症死亡率。

  但是這是一個繁重的工作,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涉縣,記者碰巧遇到了省腫瘤研究所副所長張建慧教授,她常年帶領幾名醫務人員在這裡搞腫瘤病因研究。張教授説,目前癌症的致病原因仍然是一個謎,水、糧食等外界因素雖然可能是病因的一個方面,但同樣環境下的人並非都得病。

  據張教授介紹,目前檢查胃癌和食管癌的方法只能是做胃鏡,不僅受檢人員痛苦,醫療耗資也比較高。在癌症高發區,很多老百姓因害怕做胃鏡而不願去做檢查。他們目前的工作目標,就是要通過基因研究,搞出一套可以對高危人群進行預測的指標來。這也是全世界腫瘤基礎研究的前沿課題。

  張教授説,目前,他們已經專門設立了涉縣食管癌病人的血清庫和DNA庫,並已經採集到了500多例樣本。通過研究,已經有一些發現,但還需要在高危人群中繼續尋找並加以驗證。

(編輯:吳曉洋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