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首頁 > 正文

流行性感冒的治療

央視國際 2004年02月03日 15:47

  流感的治療原則

  1.一般治療。病人應臥床休息,多飲水,流質或半流質飲食,要漱口,保持鼻. 咽. 口腔衛生。

  2.對症治療。高熱頭痛,給予解熱鎮痛劑,咳嗽者給予止咳劑,中毒症狀較重者,可適當用抗病毒藥物,酌情輸液。

  3.肺炎型流感的治療。要注意早期發現,及時治療,輸氧,防止心功能不全的發生,酌情用抗生素,防止繼發感染。一旦有繼發感染,可用青黴素。

  現代醫學治療

  目前尚無可靠的抗流感病毒藥物。鹽酸金剛烷胺早期使用能阻止甲型流感病毒進入細胞,從而減輕症狀,縮短病程。成人每日口服0.2克,分2次服用。因有一定毒性而尚未廣泛應用於臨床。如繼發細菌性感染時,應及早使用抗菌藥物。

  中醫辯證施治

  中醫學認為感冒是由於風邪乘人體禦邪能力不足時,侵襲肺衛皮毛所致。四時之中,氣候失常,如春應溫而反寒,夏應熱而反冷等,風邪易侵入人體而感冒,甚至引起時行感冒。引起感冒的原因,雖以風邪為主,但常有所兼夾。臨床上以風寒、風熱兩種證候最為多見。此外,時令之暑、濕、燥邪也能雜感而為病。故又有夾暑、夾濕、夾燥等不同兼證。感冒除風邪侵襲外,尚與體虛和不同素質有關。肺有痰熱,也易發為本病。 風邪入侵的病位主要在肺衛,而時行感冒因其感受時邪較重,而全身症狀比較明顯。年老體弱者抗邪能力差,外邪可由表入裏,變生他病。本病一般以實證居多,如體虛感邪則為本虛標實之證。

  外感風寒

  症狀:鼻塞聲重,鼻癢噴嚏,流涕清稀,咳嗽痰多清稀,甚則發熱惡寒,無汗頭疼,肢體酸痛,舌苔薄白,脈浮緊。治則:辛溫解表,宣肺散寒

  方藥:荊防敗毒散

  荊芥、防風、柴胡、川芎、枳殼、羌活、獨活、茯苓、桔梗、前胡、甘草。

  加減:風寒鬱閉較甚,加麻黃、桂枝;

  咳痰較甚者,加杏仁、浙貝母。

  風寒夾濕

  症狀:惡寒少汗,頭重如裹,肢體關節酸楚疼痛,咳嗽聲重,鼻塞流涕,舌苔白膩,脈濡。治則:疏風祛濕,散寒解表。

  方藥:羌活勝濕湯

  羌活、獨活、藁本、防風、甘草、川芎、蔓荊子。

  加減:無汗可加豆卷、蒼術;

  痰多加半夏、陳皮。

  外感風熱

  症狀:發熱惡風,或微惡寒,頭痛,鼻塞流濁涕,咳嗽痰黃,口乾渴,咽喉紅腫疼痛,舌邊尖紅,苔薄黃,脈浮數。治則:辛涼解表,宣肺散清熱。

  方藥:銀翹散

  銀花、連翹、桔梗、薄荷、竹葉、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鮮蘆根。

  加減:鼻塞頭痛明顯,加蒼耳子、辛夷、白芷;

  咽痛較重,加元參、馬勃、板蘭根;

  口渴甚,加天花粉;熱甚,加黃芩。

  風熱夾燥

  症狀:發熱微惡風寒,鼻咽乾燥,咳嗽無痰或少痰,頭身疼痛,口乾而渴,舌紅少津,脈浮數。治則:疏風清熱,潤燥止咳

  方藥:銀翹散合桑杏湯

  銀花、連翹、竹葉、荊芥穗、牛蒡子、薄荷、淡豆豉、甘草、桔梗、蘆根、桑葉、杏仁、沙參、象貝、梔子皮、梨皮。

  外寒內熱

  症狀:惡寒無汗,肢體酸痛,心煩,咳嗽氣急,聲音嘶啞,咽喉腫痛,舌尖紅苔微黃,脈數。治則:宣肺散寒,清熱止咳

  方藥:麻杏石甘湯

  麻黃、杏仁、生石膏、甘草。

  加減:內熱較重,加黃芩、梔子、蘆根;咳嗽重,加前胡、桑白皮;肢體酸痛明顯,加羌活、獨活。

  外感暑濕

  症狀:身熱微惡風寒,少汗,肢體酸重疼痛,頭昏重而脹痛,咳嗽痰粘,鼻塞流涕,胸脘痞悶,噁心嘔吐,口中粘膩,口不渴或渴飲不多,或心煩,或大便不爽,小便赤,舌苔黃膩,脈濡數。治則:清暑祛濕,宣肺解表

  方藥:五味香薷飲加味

  香薷、扁豆、厚樸、茯苓、甘草、青蒿、山梔、鮮荷葉。

  加減:若表濕偏重,肢酸頭昏重者,可加豆卷、藿香、佩蘭;裏濕偏重,脘痞嘔甚者,加蒼術、白蔻仁、清半夏、陳皮;裏熱盛而小便短赤者,加六一散。

  氣虛感冒

  症狀:發熱惡寒,頭身疼痛,咳嗽鼻塞,自汗出,倦怠無力,短氣懶言,舌淡苔白,脈浮而無力。治則:益氣解表,調和營衛。

  方藥:參蘇飲

  黨參、甘草、茯苓、蘇葉、葛根、半夏、陳皮、前胡、桔梗、木香、枳殼、生薑、大棗。

  若平素氣虛自汗,反復感冒者,可用玉屏風散進行預防。

  陽虛感冒

  症狀:惡寒重而發熱輕,頭疼身痛,自汗出,咳吐白痰,鼻塞流清涕,面色晄白,形寒肢冷,語聲低微,舌淡胖苔白,脈沉無力。治則:助陽解表,宣肺止咳

  方藥:麻黃附子細辛湯

  麻黃、附子、細辛。

  加減:咳嗽痰多,加杏仁、半夏。

  血虛感冒

  症狀:發熱微惡寒惡風,無汗頭痛,面色無華,唇甲色淡,心悸頭暈,舌淡苔白,脈細。治則:養血解表,疏風散寒

  方藥:七味飲

  蔥白、豆豉、葛根、生薑、生地、麥冬。

  加減:口渴咽幹,加天花粉、蘆根;

  熱重,加銀花、連翹、黃芩。

  陰虛感冒

  症狀:身熱微風寒,頭痛無汗,頭暈心煩,口渴咽幹,手足心熱,咳嗽少痰,舌紅脈細數。

  治則:滋陰解表、疏風宣肺

  方藥:加減葳蕤湯

  玉竹、蔥白、豆豉、桔梗、薄荷、白薇、甘草、大棗。

  加減:心煩口渴甚者,可加黃連、竹葉、天花粉;

  咳嗽咽幹,咯痰不爽,加牛蒡子、射幹、瓜蔞皮;

  咳嗽胸痛,痰中帶血,加鮮茅根、生蒲黃、藕節;

  大便乾燥,加生地、玄參。

  【單方驗方】

  1.大青葉、板蘭根、貫眾各30克,水煎代茶飲。可預防和治療流行性感冒。

  2.貫眾、紫蘇、荊芥各10克,甘草3克,水煎頓服,連服3天。可預防和治療冬春季的風寒感冒。

  3.蟬蠶解表湯:蟬蛻、僵蠶、板蘭根、連翹、桑葉各10克,薄荷9克,蘆根15克,先將上藥用水浸泡30分鐘,武火煎15分鐘,每劑煎2次,煎出的藥液相混合。根據病情輕重,每日1-2劑,分2-4次溫服。適用於風熱感冒。4.藿香、佩蘭各5克、薄荷2克、煮湯以代飲料。可預防和治療夏日暑濕型感冒。

  5.暑令感冒合劑:香薷6克、藿香、佩蘭、厚樸各10克,炙楷杷葉12克、鴨跖草15克,每劑加水適量,浸泡半小時,武火煎10分鐘,過濾取藥液備用,每日1劑,分2次溫服。適用於夏季暑熱感冒。6.蘭地湯:板蘭根50克、生地50克、寸冬20克、知母20克、桑葉20克、桔梗15克、蟬蛻15克,每日1劑,水煎2次,分2-3次溫服,連服3次,適用於陰虛感冒。

  【外治法】

  風寒感冒

  1.蔥白頭、生薑各30克、食鹽6克,白酒1盅,將前3味藥共搗爛呈糊狀,入酒調勻,用紗布包緊,涂擦前後背、手足心及腘窩,涂擦1遍後,讓患者安臥,一般30分鐘後即有汗出。

  2.白芷3克,冰片0.6克,共研細末,過篩,貯瓶密封,用時取藥粉適量,藥棉裹之,塞入一側鼻孔內,每側鼻孔交替塞30分鐘,每日3次,3日為1療程。

  風熱感冒

  1.桑葉、菊花、薄荷10克,連翹20克,生薑10克,桂枝6克,青蔥1根,將諸藥打碎分2份裝入布袋,水煎20分鐘,先取1袋熨頸、項、肩、背等處,稍冷則更換藥袋,交替使用,每次30-40分鐘,每日2次,3日為1療程,同時也可用藥汁熏洗各部位,以加強療效。

  2.銀花4克,連翹4克,桔梗2.4克,牛蒡子2.4克,淡豆豉2克,甘草2克,竹葉1.6克,上藥共研細末,過篩,取藥粉適量,紗布包裹,敷神闕穴,包紮固定,每次貼藥4-6小時,每日2次。

  【針灸療法】

  1.體針療法:

  取穴:風池、大椎、曲池、合谷等。

  配穴:風寒感冒,加風門、肺俞;風熱感冒,加魚際、外關;暑濕感冒,加支溝;氣虛感冒,加氣海、足三里;陽虛感冒,加百會、關元;血虛感冒,加血海、三陰交;陰虛感冒,加太溪。

  2.耳針療法:

  取穴:肺、氣管、內鼻、脾、三焦、耳尖等。

  局部消毒後,耳尖穴點刺出血,余穴每次選2-3個,雙側同時針刺,捻轉瀉法,留針10-20分鐘。

  3.電針:

  取穴:大椎、曲池、合谷、風池等穴。每次選取2穴,以毫針刺入,産生針感後,加電刺激,選取適當的波型和頻率,以病人出現能耐受的麻脹感為度,每次通電時間10-20分鐘。

  4.刺絡療法:

  取穴:尺澤、委中、少商、大椎、耳尖、耳垂等。 大椎挑刺出血,並拔罐5-10分鐘;尺澤、委中用三棱針點刺出血,令其血流自止;少商、耳尖、耳垂諸穴,點刺出血數滴即可。

  5.皮膚針療法:

  風寒感冒取脊柱兩側、肘窩、大小魚際、鼻部;風熱感冒取胸背部、風池、大椎、合谷、曲池。以中度或重度刺激,每日治療2-3次。

  6.頭針療法:

  取感覺區、胸腔區,平刺,每次捻轉1-3分鐘,留針15分鐘。

  7.光針療法:

  取穴:大椎、風池、風門、膈俞、合谷、曲池、魚際、外關。

  每次選穴2-4個,用氦-氖激光器照射,功率一般為10-30毫安,照射距離為20-30毫米,每日照射1次,重症每日照射2次,每次每穴照射2-5分鐘。

  【推拿療法】

  手法:拇指按揉風池、風府、大椎、外關、合谷、曲池,拿肩進。

  風寒感冒,加用拇指禪推法自攢竹穴沿足太陽分佈推至天柱穴,以疏通足太經絡,止頭痛,利肺竅,按揉列缺以宣肺止咳、助汗解表;外感風熱者,加用拇指禪推法自印堂沿督脈分佈推至神庭穴以祛風熱,再用拇指抹法自印堂穴沿前額分別向兩側抹至太陽穴,以疏風散熱,通絡止痛。

(編輯:吳曉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