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頻道 > 健康推薦 > 正文

關注手機依賴綜合徵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31日 10:04)


  中年人朋友多、交際廣、業務忙,想必多數中年人都會有手機。小小手機在給你帶來通訊便捷的同時,也會悄悄把疾病帶到你身邊。試試看,如果你現在把手機關掉,而且24小時之內不再打開它,你是否會坐立不安,會焦慮甚至是恐懼?如果有的話,那你很可能已經患上手機依賴綜合徵,這是因為手機引發的身心健康問題。

  十大表現辨疾病 主要體現三方面特點

  北京安定醫院精神科鄭毅主任説,手機依賴綜合徵表現為對手機過分依賴,如果你具備了下述的多數表現,那説明你已經患上了手機依賴綜合徵。

  表現一:你總是把手機放在身上,如果沒有帶,就會感到心煩意亂,無法做其它的事情,甚至還有些害怕,但自己也説不清怕什麼。

  表現二:如果你沒帶手機,被告知今天沒有任何工作,就是出去玩,但是你也會覺得很不塌實,坐立不安,這是一種。

  表現三:會總有“我的手機鈴聲響了”這種錯覺。聽到鐘錶的聲音,會當成自己手機的聲音。

  表現四:有時還會産生一些幻覺,比如長期對手機特別敏感,可能沒有任何的聲音刺激,卻總會覺得耳邊好像老是有手機的鈴聲,要不停地去看自己的手機。

  表現五:你是否經常下意識地找手機,不時地拿出手機來看看,有時候甚至手機老攥在手裏頭才塌實。

  表現六:吃飯的時候要把它放在桌子上,總是怕漏過信息,或者漏過電話。

  表現七:你晚上睡覺的時候,即便是沒有什麼事情也經常開著手機。

  表現八:你對別人看自己的手機,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都非常地反感,非常地惱火。

  表現九:你最近經常有那種手腳發麻、心悸、頭昏、出汗、胃腸道功能不好的現象。(我們通常説“心身相關”,如果你心裏過分焦慮緊張,就會反應到身體上不舒服。———編輯注)

  表現十:在假期沒有工作的時候,這時完全可以不用手機,但如果手機不在身上,就會不塌實,覺得坐立不安,什麼也做不下去。

  鄭主任説,手機使用多不一定就是手機依賴,關鍵要看是不是在健康地使用手機。手機作為現代通訊工具有它的好處,但也有一個依賴成癮的問題,它是一把雙刃劍,具有雙重性。就像毒品,它可以用於臨床止痛,也可以使人成癮墮落,其實判斷手機依賴綜合徵的標準不止上述幾條,可能還有很多,但總而言之應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手機的濫用,不該用的時候也頻繁使用;二是手機過多地影響生活、工作和學習;三是停機或手機不在身邊時,身體會出現一系列的不適反應,包括心理和生理反應。

  輕度依賴非心理障礙  關鍵要看是否濫用

  手機本來是一個工具,但是現在這個工具已經影響了我們的行為,影響了我們的心理,就像很多科幻片裏面都演過的那樣,本來是人創造了某種工具,機器人也好,電腦也好,但最後這個工具卻影響了人類自身。

  鄭主任指出,對手機有依賴的人有很多,但是不是説有了手機依賴就是患上心理障礙疾病了呢?這兩者的關鍵區分標準有兩個:第一,你有沒有濫用的趨勢?即在非需要的時候,非需要的功能你過多地使用,比如説遊戲功能、網絡功能、短信功能、拍照功能等。雖然説手機短信是很正常的一項功能,要聯絡、要溝通,但是,有的人發短信的條數驚人,每天要發1千多條,顯然,他們發短信並不完全是為了聯絡,這裡面絕大多數的短信並不是必不可少的,甚至可以説是毫無意義的。還有的人每月手機費用達上千元,這對一般人來説可能就是濫用了。患有手機依賴綜合徵的人,體內有一種受體,會對某種刺激産生反應,比如會調動體內的內啡呔。曾經有人做過這樣的實驗:在猴子的頭上扎個針連接導管,只要猴子一按電鈕,就會自動往其體內輸入一種能引起它興奮的物質,結果呢,這個猴子不停地按電鈕。這個實驗説明了,只要有一種物質能調動體內的內啡呔,我們就會本能地去尋找這種物質,從而成癮。手機依賴也是如此。也許大家不相信,如今在門診中,經常會有這樣的手機依賴症患者前來就診,他們有的每天不停地發短信,到最後都無法自控了。他們能到醫院來看病,説明他們已經意識到自己得了病,還有一部分患者,還根本沒有意識到  自己這是種病,但他周圍的親人覺得他不正常,因此強行帶他來醫院。當然,每天發上千條短信的人肯定是極少數,這是種病,大多數人可能還只是一種手機依賴。

  手機依賴與疾病近在咫尺 部分患者需要用藥治療

  鄭主任説,病和非病之間有一個過程,就跟我們用安眠藥一樣,你剛開始用的時候可能還是為了治病,或者是為了需要才用,等過一段時間以後,可能就會進入濫用的階段。我們對手機可能也是這樣,很多人現在已經開始濫用了。

  鄭主任説,有一次他到一所高中去講課,那些校長、老師就反映,很多學生都買了很高檔的手機,功能齊全,在課堂上就這麼來回發短信,上課不好好聽講,結果學習成績受影響了。當然對那些人格發展還不是很健全、防禦能力還不是很強的中學生來説,特別容易患上手機依賴綜合徵,就像網絡綜合徵一樣。但中學生畢竟還有繁重的功課和考試壓著,用手機聯絡的機會相對成年人要少,對於那些整天與花花世界打交道的中年人來説,可能患上手機依賴綜合徵的人就比較多了。

  對於一般的手機依賴需要吃藥嗎?鄭主任説,如果是這種症狀還沒有影響到你的工作和生活,這就還沒有到要吃藥的程度。但是鄭主任還舉了一個例子:那天他碰見一個熟人,已經到了單位,轉頭就往回跑,説是因為手機沒帶。按照他回家半個多小時的路程計算,來回就得1個多小時。其實,單位也有電話,但是他就不塌實,一定要跑回去,這樣來回一折騰,身體疲勞先不説,工作也肯定會受到一定影響。像這種情況就屬於對手機過分依賴,有必要的話就可以通過藥物來干預了。

  手機依賴究竟是否需要臨床治療,這要看具體情況,如果沒有手機就坐不住、站不穩、不塌實、緊張、出汗,甚至手腳出現嚴重發抖,出現軀體的各種反應,這個時候恐怕要看醫生了,甚至要用一些抗焦慮的藥物,或者是需要一些心理方面的調整。

  壓力大者屬高發人群 適時關機是治病良策

  臨床發現,孤僻的、不合群的人得手機依賴綜合徵的可能性更大一些,還有一些就是工作特別緊張的、壓力特別大的人。這些人本身就工作壓力大,而手機隨時又會誘發這種焦慮,因為這些人老覺得手機隨時會給他下命令,容易産生刺激,使之産生焦慮,産生一種期待,或者是心理衝突更嚴重,這些相當於是一種促發因素。這種情況很多人都有,但是有的人重,有的人輕,可能有些人很嚴重了,但是他意識不到。

  其實作為通訊工具,除了手機我們還有固定電話,還有傳呼機,但是以前就沒有聽説過固定電話綜合徵,也沒有呼機綜合徵,為什麼單單手機出現了之後,各種各樣的麻煩都來了呢?這主要是因為手機的功能比較全,它不只有一個通信功能,它還有娛樂功能,還有筆記本功能,我們可以把手機説成是一種文化,它已經不單純是一種工具了,因為它是精神、知識和物質的一個共同整體的統一狀態,這種狀態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而且,因為它是無處不在的,你無論在天涯海角的任何一個角落,想找你的人都能通過手機找到你。

  24小時都開著手機的人,一般不可能24小時都會有人給你打電話,即使隨時叫你,那也是有時機的。你可以做這樣的試驗,你24小時開機,看到底有多少電話。結果你可能會發現,必須的電話實際上並沒有多少,有多數是可打可不打的電話,可能只有少部分是有用的電話。

  鄭主任建議,已經患上手機綜合徵的人,可以通過強行關機的辦法來治療此症,在其他聯絡方式能夠找到你的情況下,最好把手機關掉,不要長期地沒完沒了地使用,這是一種最好的方法。最好平時要把自己的心態調整好,學會放鬆,張弛有度。採取這種辦法,一部分患手機依賴綜合徵的人很快就會調整過來,但是那種比較最嚴重的,比如每天發上千條短信的人除外。

  1背景鏈結:手機電波有可能致癌 儘管目前尚無確鑿證據

  顯示手機有害健康,但使用者千萬不可掉以輕心。

  據電臺報道,一個由歐盟資助的實驗室在對7個歐洲國家進行了長達4年的研究後發現,手機發出的無線電波會損害身體細胞和破壞DNA。研究發現,當細胞處於手機磁場中時,造成DNA的部分損害是細胞無法修補的。這代表病變細胞隨著分裂會一直繁衍下去,而細胞突變被視為致癌的原因。此外,研究也顯示放射物對細胞造成其他破壞。

  不過,由於研究只在實驗室進行,研究人員聲稱這不能確實證明手機有損健康,但建議進一步對人類和動物進行基因毒性和形態影響測試。但專家建議,應儘量使用固定電話來降低對輻射的吸收。另外,一些研究手機放射物對健康影響的調查也顯示,放射物可能對人體構成影響,導致頭痛和反胃。

  1編後感言:

  手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方便,同時,它也帶來了壓力、麻煩甚至疾病和災難。其實,手機本身並沒有問題,是我們自己出了問題。現在人們熱衷於手機功能的研究開發,手機已經不僅僅是一種通訊工具,已經是一種文化了,它影響我們的人際交往、娛樂、情感。再好的東西也要使用有度,不能説好東西我們就可以無限制地、不加控制地去使用。其實,像這種情況已經不止是手機了,網絡出來的時候,計算機出來的時候,包括遊戲機出來的時候,都經歷過使用、依賴、濫用的過程。我們怎麼樣能夠讓手機這種現代科技優化我們的生活,而不帶來負面的影響呢?專家為你提供了一個最簡單的檢驗標準,那就是:手機給你的生活帶來了方便,使你少跑了很多的路,每天都覺得生活挺舒服。這就是成功使用手機的標準。

  (《健康時報》記者:王純)

責編:吳曉洋  來源:健康時報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