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健康頻道 > 健康推薦 > 正文

暖冬,我們該防什麼病?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25日 09:59)


暖冬催得春花開

  1新聞背景

  據國家氣象局專家觀測,今冬,我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高出0.9℃。這是自1986年以來,我國連續出現的18個暖冬。每年的12月至次年2月,這3個月的平均氣溫如果高於歷史年份平均值0.5℃,即為暖冬。出現暖冬的原因是全球氣候變暖。

  1月17日,農曆臘月初八,通常是一年之中最寒冷的時候。不過這一天,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並沒有明顯下降。相反,據中央電視臺1月17日《新聞聯播》報道,北京的最高氣溫比前一天提高了2度,達到零上4攝氏度,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的氣溫也明顯偏暖。暖冬條件下,細菌等致病微生物活躍,空氣中病原體增多,呼吸道感染幾率自然增加,空氣污濁,使人機體抵抗力降低,氣溫冷暖交替,反復無常,更容易誘發或加重疾病發生。

  暖冬,預防流感最重要

  家住北京豐台區的張女士覺得不可思議,天氣轉暖,她反而患上了流感。對此,解放軍302醫院感染一科主任醫師趙敏介紹説,以往人們認為“天氣越冷越容易感冒”的觀點是錯誤的。冬季本來就是呼吸疾病高發的季節,暖冬氣候條件下會使致病菌增多,空氣中病原體增多,各種病菌、病毒繁殖能力增強,更易增加流感發生的幾率。趙大夫提醒:流感除了導致患者免疫力下降外,不及時控制,病毒還容易侵入各個臟器,引發病毒性肺炎、病毒性腦膜炎、病毒性心肌炎等嚴重並發癥。如果患者原來就有心臟病、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了流感,就更是雪上加霜。

  飛沫傳播是流感最主要的傳播途徑。人們應加強流感預防意識,未雨綢繆。當流感病人咳嗽、噴嚏或大聲説話時,病毒隨飛沫噴到病人周圍的空氣中,就會侵入健康人的鼻粘膜,健康人隨即被感染。因此,應儘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場所,非去不可時最好戴口罩。要注意養成勤洗手、勤洗澡、勤換衣、勤曬衣服和被褥等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趙大夫特別強調:如果身邊有流感病人,則應及時採取消毒、隔離等措施。暖冬並不意味著不會出現強降溫天氣,也不排除有強冷空氣影響而出現寒潮和大雪的天氣,所以,在暖冬同樣需要防寒保暖,及時增減衣物。

  暖冬時,下雪幾率下降,流感等疾病的感染幾率也會隨之上升。因老年人整體抵抗力及局部臟器功能下降,兒童免疫系統未發育完全,所以暖冬到來時,老年人和兒童最易受到傷害,應該作為重點防護對象。冬季,老年人、兒童要及時增減衣物、多喝水、適當休息、鍛鍊,有條件的家庭,可在室內使用加濕器,增加房間內濕度。

  暖冬,哮喘、鼻炎易發作

  天氣對呼吸系統疾病影響較大。半數以上的過敏性哮喘患者對冷空氣過敏,所以暖冬的出現可減輕病情,或減少發作次數。

  但是,就像上文提到的,暖冬可使流感病人增多,而感冒又是哮喘、鼻炎的共同誘因。據相關資料統計,冬季小兒哮喘中,90%是由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誘發的。暖冬多變的氣候,更容易誘使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復發或加重。如支氣管哮喘、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患者包括新生兒和嬰幼兒。

  65歲以上老人,由於抵抗力較差,也需要特別小心。此外,氣管炎、肺氣腫、心臟病、糖尿病、腎炎等慢性病患者、需長期使用免疫抑製劑和激素類藥物的腫瘤、哮喘、風濕病患者,也屬易感人群。記者日前從解放軍301醫院等多家醫院了解到,近一段時間,呼吸系統疾病患者佔門診量相當大的比例。大部分為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其中多數是經常外出和工作繁重的年輕人,其症狀為咳嗽、咳痰和發燒。

  解放軍302醫院感染一科主任醫師趙敏提醒:目前已進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急性肺炎、衣原體肺炎、支原體肺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趙大夫建議人們:第一,應注意常開門窗通風換氣,但每次通風時間不宜過長,以15-30分鐘為宜,或在室內放一台小型高效負離子發生器,保持空氣流通,保證空氣新鮮。常開門窗換氣,污濁空氣可隨時飄走,而且室內也得到充足的氧氣和光線,多種病毒、病菌也難以滋生和繁殖。同時要定期採用臭氧紫外線或者點衛生香等措施給室內空氣進行消毒。第二,提高室內空氣的相對濕度。冬季屬於乾燥季節,暖冬會使乾燥程度加重,為細菌、病毒生長、繁殖創造了條件,致使呼吸道抵抗力明顯下降,感染幾率增加。支氣管哮喘等較嚴重的呼吸道疾病對室內環境比較敏感。其中,空氣濕度對呼吸道疾病的影響最大。

  趙大夫説,研究證明只有當居室空氣濕度達到55%~65%時,才比較有利於各種下呼吸道疾病的治療和康復。天氣乾燥,濕度偏低,常常會導致病情加重。為了提高空氣的相對濕度,她建議採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比如,補水工作不能放鬆,要多喝開水;室內生爐子或取暖時,可以在爐子上燒一壺水,使水分蒸發;在室內晾一些潮濕的衣服、毛巾等;在地面灑水,放一盆水在室內,使用空氣增濕器或負氧離子發生器等,增加空氣中的水分含量,增強人體的舒適度,從而避免呼吸道疾病的發生或減輕其症狀。

  暖冬,心腦血管病人須謹慎

  通常,心腦血管疾病多發生於冬季,但並不完全是因為冬季寒冷所致,天氣越冷,心腦血管病發病率越高的説法站不住腳。例如生活在零下30多攝氏度的愛斯基摩人,他們的發病率並不高。主要原因在於冬季晝夜溫差大。從血流動力學角度分析,心律、血壓、情緒、環境越穩定,越符合規律性,心腦血管發病率就越少。協和醫科大學心血管病研究所主任醫師吳希桂教授認為:“暖冬的出現,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不利影響可能會多一些。暖冬裏的霧天和陰霾天,特別是連續數日不晴的天氣,非常不利於空氣中污染物的擴散,就連健康人也會因為空氣不新鮮而感到憋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就更是難以忍受。這種天氣條件下,要適當休息,保持正常的生活規律,避免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的睡眠,減少心理壓力,提高機體抵禦疾病的能力。”

  暖冬,風濕病人不能麻痹

  風濕病受天氣影響較大,天氣發生波動,風濕病人就會犯病,人們形象地將風濕病人稱為“天氣預報”。其實風濕病的種類有上百種,其中包括硬皮病、紅斑狼瘡、強直性脊柱炎等,老百姓常説的風濕病是指風濕性、類風濕性關節炎。

  河南省風濕病醫院副主任醫師婁銘認為,冬季是風濕病的高發期,許多病人犯病後才吃藥,這種情況在暖冬更易出現。因為天氣暖和,病人服藥後病情很容易得到控制,藥品也常被遺忘在角落裏。病人一旦停藥,遇寒冷還會犯病。如此反復,病情就會向更深處發展,增加致殘率。風濕病是慢性疾病,儘管暖冬對風濕病人來説感覺會好一些,但防範意識也不能麻痹。當氣溫出現驟降時,風濕病人由於準備不足,加上外部環境大幅改變,人體應激反應跟不上,病情就可加重。應時刻注意天氣變化,外出要加強防護,如戴手套、護膝等。另外,還應積極應對突然到來的寒流。

  《健康時報》記者葉依 特約記者黃顯斌

責編:吳曉洋  來源:健康時報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