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健康推薦

關愛骨關節“治”止骨性關節炎肆虐

央視國際 2004年10月20日 09:14


  今天是世界骨質疏鬆日。骨質疏鬆這個話題又被人們擺到桌面上來。在全世界,骨質疏鬆症是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骨質疏鬆症已成為嚴重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流行病,躍居各種常見病的第七位。預計2005年以後,骨質疏鬆症患者可超過1億,到2050年將成倍增加,達2.12億,佔人口總數的13.2%。有學者預測,到2050年,將有626萬人髖部骨折,其中一半以上在亞洲。如此嚴重的後果已引起世界各國政府和醫學界的高度關注。目前醫學界將防治骨質疏鬆症預防骨折、治療高血脂預防心肌梗死和治療高血壓預防中風三項工作放在了同樣重要的位置。

  腰酸背疼是很多成年人曾經有過的感受,特別是進入老年期,很多人變得步履蹣跚,上下樓時膝關節疼痛難忍,甚至出現“O”形腿。這都是骨性關節炎在作怪。近日,在北京召開的“骨與骨關節十年”全球大會及第四屆全球華裔骨科大會上,全球華裔骨科學會秘書長、解放軍總醫院骨科主任王岩教授告訴記者,全球有千百萬人遭受骨質疏鬆症、關節退行性變、脊椎退行性變、創傷以及先天性退行性變等骨骼肌肉疾病的折磨。其中,骨刺、骨質增生是最常見的骨性關節炎,保守估計中國有1億患者。

  骨性關節炎是一類退行性病變。人老了,關節軟骨會發生退變,軟骨細胞不能合成正常的透明質酸及聚氨基葡萄糖,從而導致軟骨基質軟化,並失去彈性和強度,形成骨贅,人們通常稱之為骨刺、骨質增生。這是産生疼痛和運動障礙的重要原因。嚴重的骨性關節炎可使關節軟骨全部脫落,導致關節畸形和關節功能喪失。

  哪些人容易發生骨性關節炎?

  人體之所以具有高度的柔韌性,是因為骨骼系統是由關節、肌肉和韌帶連接的。王岩教授説,全身關節都可能發生骨性關節炎,表現為相應關節疼痛、腫脹、摩擦音、變形和活動受限,其中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發病率最高,約佔骨性關節炎的41%。這是因為膝關節負重大、活動多、易受外傷、易感風寒。

  骨性關節炎高發人群是老年人、絕經後的女性和肥胖者。在45~55歲的人群中,男女發病率相當。但在55歲以上的人群中,女性患者較多,患病率約是男性的兩倍。肥胖也是重要的誘因,且對女性影響更明顯。肥胖不僅導致全身代謝發生改變,而且可使膝關節承受的應力增大。此外,骨性關節炎高發人群還包括重體力勞動者、職業運動員和舞蹈演員。他們因關節軟骨長期受高強度的應力磨損而容易患病。

  骨性關節炎的發病部位還有種族差異,西方人髖關節骨性關節炎發生率較高,而東方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發生率較高。

  醫學還沒有能力使骨性關節炎逆轉?

  王岩教授説,目前醫學還沒有能力使骨性關節炎的病程逆轉,大部分患者的病情會不斷發展惡化。但是,他們可以通過治療來緩解症狀,改善功能,矯正畸形。一旦病情到了晚期,則需採用人工關節置換手術徹底治療骨性關節炎。

  對老年人來説,患骨性關節炎在所難免,但可採取措施推遲這種病的發生。通過減輕體重,儘量少做登高運動,可減少膝關節所承受的應力,改變膝關節的受力點,推遲骨性關節炎的發生。另外,服用維生素A、維生素C、維生素E及維生素D等對骨性關節炎有一定的預防作用。

  王岩教授特別提醒人們,游泳、散步、騎自行車、仰臥直腿抬高或抗阻力訓練及不負重的關節屈伸活動等,可以延緩骨性關節炎的進程。但不正確或過度的鍛鍊會增加關節扭力或關節面負荷,使病情加重,如爬山、爬樓梯或下蹲起立等。

  治療骨性關節炎藥物的利與弊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上開始重視對骨性關節炎治療的研究。特別是2000年初,來自全世界52個國家的骨科專家在日內瓦成立了“骨與骨關節十年”組織,將2000年至2010年定為全球防治骨性關節炎的重點十年。王岩教授説,目前治療骨性關節炎的藥物可分為改善症狀和改變病情兩類藥物,但尚無一種藥物可以使骨性關節炎的病程逆轉或停止,藥物治療只能在一段時間內減輕症狀。

  非甾體類抗炎藥是治療骨性關節炎最常用的藥物,具有抗炎、止痛和解熱作用。但是其中的阿司匹林、保泰松、吲哚美辛和萘普生等,對關節軟骨基質蛋白聚糖合成有抑製作用,不宜選用,至少不應長期使用。適於選用的藥物有雙氯芬酸、美洛昔康、萘丁美酮、依託度酸、舒林酸和阿西美辛等,它們對軟骨基質蛋白聚糖的合成無不良影響,甚至有促進合成的作用。對中重度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使用以上藥物仍不能解除疼痛時,國外學者主張將阿片類藥物作為最後選擇。

  此外,臨床上還通過向關節腔內注射藥物來治療骨性關節炎。使用的藥物主要為兩種,一種是激素類藥物,另一類是透明質酸製劑。

  人工關節置換術是最佳的終極療法

  骨性關節炎發展到中晚期就只有手術治療了。常見的手術有關節鏡清理術、脛骨高位截骨術、關節融合術等。但這些不是根本的解決方法,特別是對晚期的老年患者,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給以後進行人工關節置換製造困難,增加下次手術的感染機會。人工關節置換術被譽為20世紀骨科發展史的重要里程碑之一,是骨性關節炎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它使患者術後疼痛明顯減輕,功能明顯改善,使過去只能依賴拐杖行走,甚至只能截肢的患者,重新獲得站立和行走的能力。

  作為一種成熟的治療方法,人工關節置換術在國內外已被廣泛應用。目前全世界每年約有100萬例全髖關節置換術,僅美國就有12萬例,而在我國僅有不到1萬例。除了與經濟條件有關外,主要是普及教育不夠,廣大患者不了解做人工關節置換有什麼好處,許多基層醫院的醫生也未認識和掌握此項技術。據報道,通過人工關節置換術後10~15年隨訪發現,有90%左右的人工關節還在使用。現在人工關節的使用壽命已經有了很大的提高,並且人工關節鬆動後還可以進行更換。

  小資料:正常人每日鈣的推薦需要量

  年齡       攝入量(毫克/天)

  1~10歲   800~1000

  11~24歲  1200~2000

  25~49歲  1000

  50~64歲  1000

  >65歲   1500

  孕婦期   1500

  哺乳期   1500~2000

(編輯:吳曉洋來源: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