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生活貼士

健康飲食十五要素

央視國際 2004年09月06日 11:19

  一、雜食:雜食充分體現食物互補的原理。日本提出“每天至少吃30種食物”,我國也應趕上,可先從每天吃10種、15種食物做起。雜食是獲得各種營養素的保證。

  二、慢食:已證明,“一口飯嚼30次,一頓飯吃半個小時”有多重效應:減肥、美容、防癌、健腦。

  三、素食:原意為“基本吃素”,而不是一點葷也不吃,這也是人的進食原型。素食是防治文明病的核心措施。

  四、早食:即三餐皆需早。早食與晚食大不一樣,可避免一天中營養的短期不平衡。早餐早食還是一天的“智力開關”;晚餐早食可預防十余種疾病。

  五、淡食:包括少鹽、少油、少糖三大內容。多鹽、多油、多糖稱“三害”,一個“淡”字可解。

  六、冷食:低溫可延壽,目前多為“外界降溫”,而冷食則是內部降溫法。冷食還可增強消化道功能。

  七、鮮食:絕大多數食物均以新鮮為上,許多“活營養素”可得以保持。提倡“鮮吃鮮做”、“不吃剩”。

  八、潔食:“乾淨”包括無塵、無細菌病毒以及無污染物。

  九、生食:並非一切均生食,而是“適合生食的儘量生食”。

  十、定食:定時定量進食,久之形成動力定型,這是人體生物鐘的要求,也是最佳的養生之道。

  十一、稀食:食粥養生自古延續至今,除粥外,還包括牛奶、豆漿等流質,已形成許多粥、湯模式。

  十二、小食:21世紀進餐制以日進五餐或六餐為宜,三頓正餐外的小餐(上午10點、下午16點及20點左右)稱為“小食”,具多重功效。它與平時所説的零食有別,後者無定時定量的概念,導致與正餐的矛盾。

  十三、選食:新世紀已進入個體營養時代,應根據自身情況來選擇食物(甚至可根據個體基因類型),使營養更具針對性。

  十四、斷食:即在一定時間內,一頓或一天不進食。可有效地增進消化道功能,還可徹底地排除體內毒素,利於挖掘人體潛力。

  十五、幹食:幹食增強了咀嚼功能,較強地刺激牙周、牙齦豐富的神經末梢,而起健腦作用。幹食還可健胃、美容、抗癌,應經常為之。

(編輯:回春來源:健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