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健康資訊

張維慶:中國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問題初見成效

央視國際 2004年08月11日 17:25

  相關專題:憂中國男女比例失調

  中國國家人口與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張維慶11日説,作為遏制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的重要舉措,關愛女孩行動試點工作自2003年啟動以來已經取得初步成果,全社會關愛女孩的環境正在形成。

  在11日召開的全國關愛女孩行動試點工作經驗交流會上,張維慶説,關愛女孩行動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各部門積極協作,嚴厲打擊非法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行為,狠抓各項獎勵扶助政策的落實,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問題的力度明顯加大。

  福建省安溪縣是首批11個試點縣之一,2000年出生性別比高達133.24。為倡導生男生女都一樣的觀念,安溪縣建立了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新機制,給純女戶以政策、資金、技術等扶持,並探索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給部分農村獨生子女戶和二女戶老人每人每月發放70元的獎勵扶助金。

  政府的政策導向和男女平等觀念的傳播使得群眾的生育觀念逐漸改變。在安溪,一些農村祠堂改變以往只為生男孩家庭操辦“添丁宴”的做法,開始為女孩考上大學操辦“成才宴”。更有一些農村祠堂,首開女性上族譜的先河,把女孩也寫進族譜。

  福建省安溪縣計生局局長李生明説:“群眾生育觀念的轉變使出生性別比升高的勢頭得到了初步遏制。”

  出生人口性別比,是指每百名出生女嬰對應的出生男嬰數。中國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這一數值為119.92,即當時平均每出生100名女嬰相對應地出生了近120名男嬰,這大大偏離了103-107的正常範圍。

  2003年,國家人口計生委啟動了關愛女孩行動,目的在於依託現有較完備的計劃生育基層網絡,廣泛倡導“男女平等、生男生女一樣好”的觀念,改善女孩生存環境,形成全社會關愛女孩的良好氛圍。

  到目前為止,全國24個出生人口性別比高於110的省(區、市)都以不同形式成立了關愛女孩行動領導小組或辦公室。第二批13個試點縣也將在此次會議期間啟動。

  中國中央政府提出力爭經過三至五年的努力,使出生人口性別比升高的勢頭得到遏制,之後才是逐漸促使其趨於正常。張維慶説,這是符合客觀規律的。出生人口性別比有其內在的規律,治理這個問題必須講求科學性,不可能一蹴而就。

  這位官員分析説,即使出生人口性別比趨於正常,對於一個深受幾千年重男輕女傳統思想影響的社會來説,轉變人們的婚育觀念仍將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心理學家憂慮:男多女少是否會成為暴力之源

  最近一段時間,包括中國在內的一些亞洲國家人口比例失衡的報道不時見諸報端,加拿大兩位著名心理學家對此進行了分析,認為男多女少將是世界暴力之源。事實是否如此?北京科技報記者採訪了兩位中國心理學專家。

  加拿大的心理學家哈德遜説:“縱觀歷史,暴力事實上一直主要是年輕男性的行為。我認為這個觀點確實具有其生物因素。在任何社會,成年男性都是最強大數量最多的個體。而任何社會都存在著利益衝突,一些衝突都要通過武力解決。”

  針對這一理論,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員張建新教授認為: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僅從研究性的角度説,男多女少是世界暴力之源這一説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從人的本能角度來講,男大當婚,女大當嫁。而男女性別比例的失衡會造成青年男子找不到配偶,這些人很有可能容易發怒,對他人實施搶劫或攻擊。

  從心理學角度講,在一個社會的分工中,男女性別各自承擔著不同的社會角色,在傳統的觀念中,男人的角色是向外的,女人的角色是向內的,所謂“男主外,女主內”,男人擔任著供養家庭的責任,女性則不同。這種男女文化角色的規定性,就使得男人要不斷去戰爭、擴張、採取攻擊性的行為,去獲得財産和資源,當資源有限時,男人之間就會出現衝突,如果沒有社會制度的規定,就很有可能形成暴力的傾向。需要強調的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男人把女人看成是自己資源的一部分。

  要保證人們擁有和諧的社會生活,就要保持社會角色的平衡。

  張建新教授説,當然,人與動物有本質的區別,人們的行為會受到社會文明的制約,人們對自身的行為會有理性的控制和協調。

  北京大學心理係教授、著名心理學家沈德燦説,我們只能説男多女少可能成為暴力之源。這種結果不具有必然性。

  但作為一個文明的社會,我們要保證人們擁有和諧的生活,就要保持社會角色的平衡,有意識地加強引導和教育,有意識地協調,男女平衡不能差得很遠。

  張建新教授説,男多女少可能成為暴力之源的説法是要告訴我們的政府,我們自己應該採取有利措施改變這種情況。

  反對把男人永遠看作是暴力製造者,把女性看作是男性暴力受害者的傾向。

  有專家指出,不應把男人永遠看作是暴力製造者,把女性看作是男性暴力受害者。一旦條件成熟,女性也可能成為道德敗壞和粗野的暴力製造者。最近美國女兵虐待伊拉克犯人就是女性暴露出深藏心底的邪惡,趕超了男性的事例。

  華盛頓婦女政策研究所的艾米塞亞扎説:“我不會因為婦女沒有製造暴力而過於相信她們,同樣我也不會因為男人有暴力傾向而詆毀他們。縱觀歷史,婦女不可能成為暴力製造者是事實,甚至連那些被推舉成為官員的婦女很少支持通過軍費預案。但這不是説婦女沒有能力製造暴力。婦女更有可能出現在性別角色快速變化的衝突中。”

(編輯:回春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