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新聞訪談

[焦點訪談]合作醫療不是幌子  

央視國際 2004年05月24日 08:59


  CCTV.com消息(焦點訪談):河南省週口市太康縣是新型合作醫療試點縣。據太康縣提供的數字,2003年全縣有83.2%的農民自願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而記者在當地採訪時卻發現了另外一種情況。



  在太康縣城郊鄉,記者了解到,雖然每人每年只需繳交10塊錢就可以參加合作醫療,但不少村民對這項新制度不是特別了解,持觀望態度,積極性並不高。為此,有的鄉鎮就採取了強迫村醫和領導幹部&&墊付的辦法,交齊了太康縣上報的100萬人每人10元的個人繳費,達到了成為合作醫療試點要求的人數比例。要爭取成為合作醫療的試點縣,還有一個條件,就是要有合作醫療的定點機構,也就是每個鄉鎮都要建立一體化診所。為了及時達到這個要求,一些村醫也被要求墊付有關費用,建起了一個個看起來很漂亮的一體化診所。參加的人數比例夠了,定點醫療機構有了,太康縣被順利地批准為合作醫療試點縣,省級和中央財政的專項補助資金也陸續劃撥到位。按照國家的政策,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可以報銷部分醫療費。在太康縣,很多村民反映,他們不是報銷不了醫藥費,就是買到的藥品要比平時花的錢多。可見,這樣的試點並沒有給農民帶來實惠。


  太康縣如此進行合作醫療試點,讓本來就持觀望態度的農民,更加産生了懷疑,使原本應該是"民心工程"的合作醫療制度離民心越來越遠。這樣的試點又能為下一步的全國推廣提供什麼樣的經驗呢?又怎能惠及廣大農民呢?

  [全文內容]

  主持人:大屏幕上的這個漂亮的建築是一個農村的診所。河南省週口市太康縣作為新型的合作醫療試點縣有很多這樣的診所。據太康縣提供的數字,2003年全縣有83.2%的農民自願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而記者在當地調查時卻發現了另外一種情況。

  在太康縣城郊鄉記者看到了很多合作醫療的宣傳標語,看來太康縣還是挺重視合作醫療的宣傳工作的。但是記者在採訪時發現,很多村民對這項新制度的積極性並不高。

  太康縣城郊鄉謝莊村村民:我沒有參加,真的沒有,沒有。

  記者:你們村參加合作醫療的多不多?

  村民:不多。

  記者:一共有多少人?

  村民:據我所知大概有10%參加了。

  由於是一項新制度,有不少村民持觀望態度,不願意參加合作醫療。按照國家政策,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要本著自願的原則,資金籌集方式是每年每個人繳費十元。被批准為合作醫療試點縣後,中央和地方財政各按人均十元的標準劃撥專項補助,而按照有關規定,參加的農民要達到60%的比例才能成為農村合作醫療的試點縣。那麼太康縣在2003年實際上有多少人參加了新型合作醫療呢?

  太康縣衛生局局長 張玉萍:我們參保率是83.2%,全縣參保人數是1000497人,一百萬人吧。

  按衛生局的説法,太康縣有80%多的村民都參加了合作醫療,這與城郊鄉一些村民的説法相差不小,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記者又來到城郊鄉進行調查。城郊鄉王東月村為了動員讓更多的村民參加合作醫療,採取了村裏出五元,自己出五元的獎勵機制,即便如此,很多村民還是沒有動心。

  記者:你們村裏一共有多少人參加了合作醫療?

  太康縣城郊鄉王東月村村醫王錦廠:我們村總人口是1300人,參加合作醫療的人數是600人,在城郊鄉是參加最好的村莊,也就達到40%。

  如果按照這位村醫的説法,他們村40%的參加比例還算多的話,顯然這與太康縣衛生局提供的全縣83.2%的數字相差很大。

  王錦廠:為了搞好新型合作醫療,叫我們鄉鎮醫生按每一個行政村的戶口冊子,填寫太康縣新型合作醫療參加者註冊登記表,按100%抄寫一遍,交到太康縣衛生局。

  記者:就是把你們村所有的人名字都寫到這個表上了,交上去了?

  王錦廠:對。

  記者:那個時候老百姓交錢了嗎?

  王錦廠:沒有,都沒有交錢。那是先造一個假帳。

  按規定,太康縣上報的一百萬人參加人數,可按每人每年十元的標準獲得中央財政的專項補助資金,但前提是個人繳費要到位。既然很多村民都不願意參加,那這一百萬人的個人繳費能否及時到位呢?

  記者:你們村一共多少人?

  太康縣王集鄉田莊村村醫 徐萍:1540人。

  記者:自願參加合作醫療的人多嗎?

  徐萍:有三四十個,三四十個人交三四百塊錢。

  記者:實際上你們往上交多少錢?

  徐萍:實際上交一萬多。

  記者:一萬多?

  徐萍:嗯。

  記者:差的這個錢誰出的呢?

  徐萍:我們墊資的,我墊五千塊錢,另外的別人墊的。

  記者:你交了五千塊錢?

  徐萍:對。

  記者:是自願的嗎?

  徐萍:不是,鄉里領導來了幾次,催著你非要交不行。

  記者:如果不交會怎麼樣?

  徐萍:不交就關門不幹,不開了。

  記者:不交錢就不讓你開了?

  徐萍:對。

  張玉萍:所有的縣直機關的職工幹部有的捐十塊、有的捐二十、有的捐三十,這都不等。

  錢收不齊就強迫村醫墊,再不行就領導幹部&&捐,看來為了把這一千萬元及時湊齊,縣裏還真是想了不少辦法。其實要爭取成為合作醫療的試點縣,不僅要保證參加人數的比例,還有一個條件,就是要必須有合作醫療的定點機構。在太康縣被稱為鄉村一體化診所,每個鄉鎮要建兩至三個。為了及時達到這個要求,太康縣有關部門也同樣是想法設法。

  太康縣城郊鄉王東月村村醫 王錦廠:當時建這個診所的時間,是院裏、局裏催得特別急,院長每天都來,就是看你這個診所壘啥樣了,封好頂沒有,底下地平打好沒有,每天都過來。在建所期間我跟院長多次反映,我説這個診所建起來,你可得給我錢,不能叫我一個人墊錢,這是大家的事。再一個,衛生局有文件,這個診所産權歸衛生院,資金由衛生院統一構建。結果院長讓我自己先建起來。

  很快,一個個看起來很漂亮的一體化診所建起來了。參加的人數比例夠了,定點醫療機構有了,太康縣順利被批准為合作醫療試點縣。省級和中央財政的專項補助資金也陸續劃撥到位。

  記者:一共給了你們多少錢,到現在為止?

  張玉萍:中央財政是641萬,省市縣的在一起是1000萬,農民自籌1000萬,就是2641萬。

  按照國家的政策,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可以報銷部分醫療費。在太康縣雖然很多村民個人沒有交錢參加合作醫療,但是已經被登記在冊,成為一百萬參加合作醫療的組成部分,縣裏還給每人發放了合作醫療就診卡,只不過這些對村民來説只是個擺設而已。

  記者:比方説這個村民他沒有交這個十塊錢,實際上是有人給他墊了這個錢,但是他這個人能不能享受合作醫療?

  張玉萍:他能。為什麼能呢?因為有人給我墊了,這個錢是該墊這個人的,但是國家給我的優惠政策,我不能不執行。

  記者:這是你的合作醫療本。

  太康縣城郊鄉王東月村村民:對。

  記者:什麼時候發給你的?

  村民:是去年10月份。

  記者:你當時交錢了嗎?

  村民:我沒有交錢人家就給個本,反正看病到哪都不報銷。

  記者:拿這個本看病不報銷?

  村民:沒有報過。

  有人給墊了錢而納入合作醫療的村民不能享受到報銷醫療費的政策,那麼這些對合作醫療充滿希望,自願交了錢參加合作醫療的村民能否得到實惠呢?

  村民:我六七百塊錢化一回療,我參加合作醫療了就得一兩千,這我就不用了。

  記者:你就不用這個本了?

  村民:不用了。你用這個本還高了,用它有啥用?

  記者:看病的人多嗎?

  王錦廠:看病的人多,拿本的人少。

  記者:為什麼,拿本不是能報銷嗎?

  王錦廠:拿本報消,但貴了。

  記者:為什麼?

  王錦廠:因為他拿本了,我要如果是還一塊錢給他,我再退給他0.25元,我等於0.75元賣給他,0.75元賣給他我就賠錢。賠錢了我這個診所就牽涉到效益不好,賠錢了。

  記者:這個0.25元鄉衛生院不是返回給你嗎?

  王錦廠:縣衛生院按合作醫療的規定,應該將0.25元返給我,但是衛生院不給我錢。

  按照規定,如果參加合作醫療的村民一年之內沒有住院看病報銷過醫藥費,他們可以到一體化診所進行一次免費身體檢查。這項政策村民是否能享受到呢?記者來到城郊鄉一體化診所了解情況,但是令記者倍感意外的是,這個新建的外觀漂亮的一體化診所院裏雜草叢生,一片狼藉。

  王錦廠:這個一體化診所都全散了,現在都沒有了。以前比如我這個診所是八個人,現在我這個診所八個人全都走完了。

  雖然早已停用,但記者在空空蕩蕩的診所裏看到一個資料櫃,裏面整齊地擺放著很多檔案。翻開一看,原來是村民就診和體檢登記表。在一份孕婦分娩登記表上,記者蹊蹺地發現,第一個登記的時間是2003年2月5日,而第五個登記的時間是2003年1月19日,比第一個日期還早。這些檔案的真實性到底如何呢?記者決定帶著幾份村民健康檢查檔案到村裏進行調查核實。

  記者:謝喜英,這是你的體檢表,你體檢過嗎?看過這張表嗎?

  太康縣城郊鄉王東月村村民謝喜英:沒有,沒有檢過。誰知道有這個表,體檢啥東西?正常,正常,我不知道,反正我不知道,這都是啥,誰也沒有見過這個表,我也沒有檢查過。

  記者:沒有檢查過?

  村民:問問我們這兒參加的,哪個人都這樣説,實話實説,沒檢查就是沒檢查。

  記者:這個人你認識嗎?王錦文。

  村民:以前認識。

  記者:現在呢?

  村民:現在在地下了,死了三年了。

  記者:去世了?

  村民:去世三年了。

  記者:去世了,怎麼去年還有他的體檢表?

  村民:這不知道。

  人在三年前已經去世,卻還有去年進行健康體檢的檔案。在王集鄉王東村一體化診所裏,我們也看到了同樣的資料櫃。

  記者:這是誰寫的,這些東西?

  太康縣王集鄉王東村村醫 蔡齊海:醫院寫的。

  記者:哪個醫院寫的?

  蔡齊海:王集鄉。

  記者:鄉衛生院寫的?

  蔡齊海:對。

  記者:那為什麼放在你們這兒?

  蔡齊海:應付檢查。

  記者:這個王集鄉王東村,這個人做過體檢嗎,在你們這兒?

  蔡齊海:沒有。

  記者:沒有做過體檢,那就是説這個體檢表是假的了?

  蔡齊海:這個資料全部都是……

  記者:都是什麼?

  蔡齊海:都是假的。

  太康縣合作醫療的如此試點運行,讓本來就持觀望態度的農民更加産生了懷疑,使原來本是民心工程的合作醫療制度,離民心越來越遠。

  太康縣城郊鄉王東月村村民:那不是很清楚嘛,他的目的不是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他的目的就是為了想弄這個錢的,上面坑國家,下面又坑老百姓,那不是很清楚嗎?

  主持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為了減輕農民因疾病帶來的經濟負擔,提高農民的健康水平,是一項事關農民利益的民心工程。國家投入了鉅額專項補助資金。而作為試點的太康縣自願參加的人數有水分,定點醫療機構成為擺設,參加的農民又很難得到實惠。試想這樣的試點又能為下一步全國推廣提供什麼樣的經驗呢?又怎樣能夠惠及廣大的農民呢?

(編輯:回春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