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專家留言

土豆加牛奶等於人體所需全部營養

央視國際 2004年03月29日 13:43

  大多數中國人都認為土豆是窮苦歲月的糧食,但研究土豆的學者們認為土豆在現代人生活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土豆其實並不“土”。

  在正在此間舉行的第5屆世界馬鈴薯大會上,小土豆帶來了各種高科技“時尚”信息:它們大小不一,有的大如小西瓜、有的小如指甲;它們顏色各異,有黃色、紫色、粉紅色、黑色。試管中,新培育植株在營養液中伸展著綠色嫩芽和白色根莖。一些展廳的地板和墻壁上都佈滿了馬鈴薯圖案。雖然會議組織者沒有讓與會者們一日三餐吃土豆,但各種薯條、薯片成為了他們會間休息的食品。

  中國農科院副院長、馬鈴薯專業委員會主任屈冬玉認為,中國是土豆生産大國,但由於傳統飲食習慣以大米和小麥為主,土豆被認為是可有可無的食物,但馬鈴薯在保障糧食安全正發揮著重大作用,中國應把馬鈴薯主産區列入國家商品糧基地,享受與水稻、小麥等商品糧基地同樣的財稅待遇。

  屈冬玉認為,在中國耕地面積在不斷減少的情況下,保障糧食安全將主要依靠提高糧食單産,在這方面馬鈴薯有著獨特的優勢,中國三大糧食作物水稻、小麥、玉米的平均單産已遠遠超出世界平均水平,但馬鈴薯的産量卻在14噸/公頃左右,低於16噸/公頃的世界平均水平,更低於荷蘭部分地區100噸/公頃的産量,還存在巨大的增長空間。

  屈冬玉説,馬鈴薯在增加中國貧困農民收入方面也發揮著積極作用,中國目前60%的耕地為旱地,這些地區只有靠種植馬鈴薯才能獲得高産,中國農科院做的一項調查顯示,與栽培同樣面積的小麥、玉米、水稻、大豆相比,農民栽培馬鈴薯的收益最高。

  雲南農業大學薯類作物研究所所長郭華春説,土豆最早被當作救災物資來重點培植,隨著社會的發展,土豆和人們的生活已密不可分,幾乎每個餐館都有土豆菜,隨著生活節奏和方式的改變,人們對西方傳入的炸薯條、土豆泥也不再陌生,休閒食品中的薯片、薯條等就是由馬鈴薯粉製成的,方便麵中也有馬鈴薯粉,用來調節麵條的味道、硬度和顏色。

  在荷蘭語中,馬鈴薯被稱為“地下蘋果”,它含有碳水化合物、維生素、氨基酸、胡蘿蔔素及礦物質,營養學家指出:每餐只吃馬鈴薯和全脂牛奶就可獲得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元素。

  屈冬玉説,土豆也是重要的工業原料,被廣泛應用在造紙和醫藥等行業。

  為期5天的第五屆世界馬鈴薯大會將於30日結束,大會每3年舉辦一次,以科促進科技交流和商貿合作,前4屆分別在加拿大、英國、南非和荷蘭舉行。 (完)

(編輯:回春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