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健康推薦

臘八粥,今天你喝了沒?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30日 14:07


  農曆十二月初八,民俗謂之臘八,是春節前的第一個節令,此後“年味”日漸濃郁起來。臘八吃臘八粥的食俗,在我國已有千年之久了,別有一番來歷。

  1臘八粥的傳説

  傳説一:煮粥敬佛

  相傳,在古印度北部,即今天的尼泊爾南部,迦毗羅衛國有個凈飯王,他有個兒子叫喬答摩悉達多,年輕時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種苦惱,發覺社會生活徒勞無益,並對婆羅門教的神權極為不滿,於是,在他29歲那年,合棄王族的豪華生活,出家修道,學練瑜珈,苦行6年,大約在公元前525年,一天,他在佛陀伽耶一株菩提樹下,徹悟成道,並創立了佛教。史傳,這一天正是中國的農曆十二月初八日,由於他是釋迦族人,後來佛教徒們尊稱他是釋迦牟尼,也即是釋迦族聖人的意思。佛教傳入我國後,各地興建寺院,煮粥敬佛的活動也隨之盛行起來,尤其是到了臘月初八,祭祀釋迦牟尼修行成道之日,各寺院都要舉行誦經,並效倣牧女在佛成道前獻一種“乳糜”之物的傳説程式,煮粥敬佛。這便是臘八粥的來歷。

  傳説二:朱元璋“憶苦思甜”


  相傳,朱元璋小時候,家裏窮得一貧如洗。為活下去,只好去要飯。

  有一年冬天,朱元璋住在一個老財主的家廟裏。因大雪封門,沒法再出去要飯,他又冷又餓,只好在爛柴禾窩裏睡覺。他無意中看見一隻老鼠含著一個紅棗鑽到洞裏去了。他心裏想:洞裏有老鼠偷的糧食,我何不去扒出來煮煮吃呢?想罷,就動手扒了起來。扒了一會,還真的在洞裏扒出了紅棗、紅豆、小米等五穀雜糧。他高興極了,就煮了飽餐一頓。真是又甜又香哇!

  後來,朱元璋當上了皇上,吃什麼都不覺香了。這年農曆十二月初八,他不知怎麼想起來,要飯時扒老鼠洞裏的糧食做粥喝的情景,他就按照當年在鼠洞裏扒出米的那些東西的名稱開了一個單子,叫太監送到禦廚那裏,按照單子上所列的物品,煮點粥送來給他吃。等禦廚做了一嘗,味道果然不差,就把這種飯稱做“臘八粥”。

  後來,傳到民間。每逢臘月初八,人們就煮這樣的粥喝,逐漸成為一種習俗。

  1我國歷代臘八習俗

  宋朝 吳自牧撰《夢梁錄》卷六載:“八日,寺院謂之‘臘八’。大剎寺等俱設五味粥,名曰‘臘八粥’。”此時,臘八煮粥已成民間食俗,不過,當時帝王還以此來籠絡眾臣。

  南宋文人週密撰《武林舊事》説:“用胡桃、松子、乳覃、柿、栗之類作粥,謂之臘八粥。”

  元朝 元人孫國敕作《燕都遊覽志》雲:“十二月八日,賜百官粥,以米果雜成之。品多者為勝,此蓋循宋時故事。”

  清朝 到了清代,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世宗將北京安定門內國子監以東的府邸改為雍和宮,每逢臘八日,在宮內萬福閣等處,用鍋煮臘八粥並請來喇嘛僧人誦經,然後將粥分給各王宮大臣,品嘗食用以度節日。《光緒順天府志》又雲:“每歲臘月八日,雍和官熬粥,定制,派大臣監視,蓋供上膳焉。”臘八粥又叫“七寶粥”,“五味粥”。最早的臘八粥是紅小豆來煮,後經演變,加之地方特色,逐漸豐富多彩起來。

  清人富察敦崇在《燕京歲時記》裏則稱“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去皮棗泥等,和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頗有京城特色。

下一頁>>
第1頁
(編輯:吳曉洋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