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健康快報

“醫藥分離”越快越好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11日 08:15

  人民日報華南新聞:同事的親戚就醫于廣州某醫院,拿藥時被告之要繳700元,他乾脆收起處方到外面的藥店買藥,結果同樣的藥僅花了200多元。近日廣州市一名人大代表經過市場調查發現,現在不僅市民拿著處方到藥店買藥,有的醫生病了也去大藥房買藥。可笑嗎?筆者認為一點不可笑,即便笑,也是苦笑。

  藥價虛高由來已久,醫生開藥吃回扣是公開的秘密,早已不是什麼新鮮的話題。但讀到近日《經濟參考報》記者的一篇調查,仍不免觸目驚心。一盒“神威”牌參麥注射液出廠價是17元,到了醫院,其售價為112.7元,約是實際出廠價的6.6倍。10月中旬在成都舉辦的全國第50屆藥交會,該報記者發現大部分參與交易的藥品都能以“20扣率”(即以政府部門定的批發價為基準打兩折)左右的價格進貨。如“澳來克”(加替沙星),官方定價138元,而實際進貨價僅在13.8元-27.6元之間。這種不正常的鉅額利潤,使我國醫藥市場出現一種怪現象:誰家的藥品定價高,誰的藥品“回扣空間”大就越好賣,廠家採取一切辦法和手段找物價部門將藥品定價拉高,百姓和國家的錢就這樣進入了一些不法商人和醫務人員的腰包。

  氣憤之餘,百姓更多的是無助和無奈,生了病還得乖乖進醫院“挨宰”。不是有“醫藥招標”嗎?但業內人士卻把它譏為“招標找死”,由於招標藥品低價進入醫院,使得藥品經銷商給醫院和醫生的回扣空間受到擠壓,而回扣少了,就直接影響到藥品的銷量。而百姓望眼欲穿的“醫藥分離”卻是“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現實是一半以上收入來自藥費的醫院一旦割斷與藥品的“臍帶”,將何以生存?而衛生主管部門事實上擔當著醫院“總院長”的角色,長期的“管辦不分”使衛生主管部門與醫院之間形成了千絲萬縷的利益關係,因此缺乏“自我改革”的動力機制。

  針對藥價虛高,杭州市委書記王國平一針見血地指出:“這不僅僅是價格的問題,而且是與整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相關聯的重大問題。”為此,杭州市推出了12項舉措:允許“零距離”開藥店,推動平價藥房之間的競爭;市級醫療機構無條件滿足門診病人藥物外配,從政策層面剝奪醫院藥品的經營優勢;允許符合條件的營利性醫療機構經申請核準可為醫保定點單位;鼓勵民資、境外資本及其它符合條件的投資者興辦各類醫療機構或參股、收購現有醫療機構等。杭州的這劑“重藥”效果如何?前兩項立竿見影,如今杭州到處可見平價藥的蹤跡,撼動了以門診病人為主的中小醫院,市屬醫院醫療費用明顯下降,但對以住院治療為主的大醫院則收效甚微。而後兩項措施才是治本之策,因為醫藥分離的根本出路還在於醫院産權的多元化改造,只有一些有競爭力的醫院進入市場,對公立醫院的優勢地位真正構成衝擊,醫藥分離才可能真正在競爭中實現。

  “要讓人民群眾看得起病”,這是各級黨委和政府的一再要求,杭州市改革醫療衛生體制的實踐無疑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編輯:回春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