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健康快報

“醫藥分家”撼動醫療體制 醫院能否關閉藥房?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09日 11:39

  在藥費利潤佔據醫院收入半壁江山的“以藥養醫”體制下,如果有醫院只看病不賣藥,那會被人疑是天方夜譚。但眼下,上海海江醫院破天荒地關閉醫院藥房,專事診療;賣藥則由從社會上引進的平價藥店擔當。“醫藥分家”胎

  動滬上,現行醫療體制的核心終被撼動。

   醫院藥店:各打自己如意算盤

  11月14日,一份《關於海江醫院與“開心人”大藥房合作的請示》遞交到上海市虹口區衛生局。與此同時,平價藥店“開心人”大藥房進駐海江醫院的“請示”也已送到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虹口分局。這是一個強烈的信號:平價藥店圖謀醫院用藥市場,民營醫院決計“醫藥分家”。

  “開心人”大藥房總經理劉俊傑告訴記者,與海江醫院合作的具體模式是:海江醫院關閉自有藥房,醫院用藥交由進駐醫院的“開心人”大藥房提供,醫院只管診治、開方、護理,不再管藥。病人拿著處方,可到醫院內的“開心人”藥房購藥,也可以到其他任何地方購藥。“開心人”海江醫院藥房將利用其平價藥房的渠道統一進藥,統一定價。與其他醫院藥房比,這裡藥品總量不少,藥價平均要低30%以上。

  “醫藥分家是必然趨勢,只是先走後走一步的問題。對於我們這樣的民營醫院來説,現在是邁出這一步的時候了。”海江醫院院長施承中説。海江醫院是個從部隊醫院改制過來的民營地段醫院,知名度不高,不享受醫保定點政策資源。在“開心人”等4家享受“醫保定點藥店”這一政府特許資源的平價藥店衝擊下,海江醫院日就診人數不過百十來人,基本處於“半饑餓”狀態。而“開心人”大藥房擁有大量的客戶群,藥品日均銷售達十多萬元。海江醫院要在短時間內增加門診人數,借力“開心人”大藥房以平價藥吸引來者,實是上策。而一旦就診人數增多,躋身醫保定點醫院便只是時間問題。“開心人”大藥房能以體制外之身擠進醫保定點藥店之列,即是榜樣。

  而“開心人”大藥房也自有算盤:雖日進十多萬元,但畢竟藥品消費8成以上在醫院,只有把藥房開進醫院,才可能佔領藥品主戰場。於是二者一拍即合,醫藥分離胎動滬上。

  令人普遍擔心的是,醫藥分離後,醫院能維持下去嗎?施承中院長説,海江醫院的實踐證明“完全可能”。9月份,這家醫院嘗試對152個常規藥品降價30%左右,結果,藥品收入下降3成,但門診量翻了一番,由日均100多人增加到200多人,因而醫院總業務收入不降反升,10月份尚贏利3萬元。“這説明醫院是能夠承受藥房剝離的。關鍵看你怎樣加強內部控制,提供優質醫療技術與服務,從而擴大診治規模效應,實現技術、服務性收費成為醫院收入的主體。”

  政府部門:不批不查密切關注

  醫院與平價藥店合作,術業專攻,各司其責,這一在全國也聞所未聞的新生事物能不能獲得衛生、藥政部門批准?對於衛生局來説,這是道難題:平價藥房開進醫院的合作方式在中國醫療體制內史無前例,對現行衛生政策是個衝擊,衛生局批與不批都無章可循。而按規定,海江醫院是非營利性醫院,免繳營業稅等稅種,可“開心人”大藥房屬營利性商家,雙方一旦牽手,稅該如何收?且非營利性醫院的藥價只能在衛生與物價部門核準價的基礎上浮動10%,可“開心人”大藥房的藥價比現行核準價平均低30%以上,雙方攜手後藥價該怎麼定?

  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同樣感到棘手:醫院藥房從沒有對外售藥的先例,而“開心人”海江醫院藥房將來肯定是要對外營業的。批還是不批?王龍興局長明確表示,只要能讓老百姓真正得益,有利於推動“三醫聯動”改革,藥監局一定支持。對於海江醫院與另一家藥店之間不滿300米距離,有違300米內不能開兩家藥店的上海慣例,藥監部門還是決定網開一面。

  左右為難的衛生局最終也表示,給海江醫院一次“做試驗田”的機會。虹口區衛生局醫藥管理科王科長説:“因為沒有規章,無所謂批不批。先讓他們做起來,我們既不批也不查,而是密切關注。”

  對衛生經濟學頗有造詣的復旦大學經濟學副教授丁純博士説,藥政部門放手讓海江這個不大的民營醫院提供一份試驗樣本,這實在是個聰明的做法——如果成功,則為下一步向大中醫院推廣醫藥分家積累了經驗教訓;若失敗,那是民營醫院自己的事,再説民營醫院“船小好掉頭”,也不至於有大的震蕩。

  醫藥分家:能否燃起燎原之勢

  海江醫院畢竟只是家民營地段醫院,與全上海50多家三級醫院相比,它只是個弟弟。它與“開心人”平價藥房合作點燃的“醫藥分家”星星之火,能否在我國的醫療體制改革中燃成燎原之勢?

  問題的關鍵是,一半以上收入來自藥費的醫院一旦割斷了與藥品之間的“臍帶”,將何以生存?目前,我國醫療衛生機構主要由政府辦,而政府投入又嚴重不足,公立醫療機構不得不靠創收來彌補虧空,客觀上追求的不再是“效用最大化”,而是“利潤最大化”。一方面,醫療服務價格按照扣除財政補助定價,未充分考慮醫療行業高風險、高技術難度等因素,在整體上低估了醫療服務的價格水平;另一方面,政府對藥價卻實行差價制度,這便導致藥品加成收入成為醫院主要的收入來源。

  上海市衛生局的一位負責人向記者表達了如下“個人觀點”:在上述醫療體制下,絕大部分醫院並不具備承受醫藥分家的財力。公立醫院幾乎離不開靠賣藥的利潤補償醫院收入,一旦醫藥分家,失去藥品利潤的支撐,“大醫院是死是活難説,地段醫院肯定全死光”。因而,“醫藥分家”的首要前提是醫療技術勞務價格的價值回歸。

  在民營醫院,醫療服務定價不成問題;而在公立醫院,醫療定價怪圈與醫療體制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絡。丁純博士指出,醫藥分離的根本出路還在公立醫院産權改革。他建議,在政府補償不足,醫療技術勞務價格不到位的情況下,不妨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政府所辦醫療機構轉制,改變目前公立醫院的壟斷局面。畢竟,從眼下看來,醫藥分離的成敗,事實上仍由大醫院掌握著話語權。只有一些有競爭力的醫院進入市場,對公立醫院的優勢地位真正構成衝擊,醫藥分離才可能真正在競爭中實現。

  但無論如何,上海海江醫院點燃的火種已為人們照亮了醫藥分離的夙夢。(完)

(編輯:回春來源: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