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健康快報

醫藥購銷“灰色通道”背後是“體制黑洞”

央視國際 2003年12月04日 09:24

  百姓和國家的錢,通過種種“灰色通道”進入一些不法商人和醫務人員的腰包,直接加重了百姓和政府財政負擔。《經濟參考報》的報道認為,表面上看,矛盾集中在醫院裏,百姓看到的是醫生開藥拿回扣,而其根本病因是一種“體制黑洞”和“體制腐敗”。

  藥品生産和銷售陷入“怪圈”難以自拔

  藥價虛高已到了“離譜”的程度。記者隨福建省一個代表團參加10月中旬在成都舉辦的一個藥交會,發現大部分參與交易的藥品都能以“20扣率”(即以政府部門定的批發價為基準打兩折)左右的價格進貨。記者隨機詢問了幾家:某醫藥集團生産的“澳來克”(加替沙星),有關部門定價138元,給經銷商的供貨價是“10扣率到20扣率之間”;國藥集團剛推出的一種瑞士進口藥“普利莫”(匹多莫德口服液),批發價每盒144.6元,代理商“40扣率”可以拿到貨,而且還有各種返利獎勵。

  藥價虛高的背後則是藥品重復生産的嚴重氾濫。河北一家藥廠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環丙沙星”和“左旋氧氟沙星”全國就有數百家藥廠在生産。福建省第二批全省藥品招標中,僅一種“阿莫西林”,報名競標的企業就有83家。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企業爭相上馬醫藥項目?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關鍵是現在醫藥生産的門檻太低,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審批“隨意性大”。這位人士説,作為醫藥大國的美國僅有醫藥生産企業200多家,而我國則多達上萬家。

  按照市場經濟規律,商品競爭的直接結果是價格走低。然而在我國卻出現了這樣一種怪現象:誰家的藥品定價高、“回扣空間”大,誰的藥就好賣。於是廠家就採用一切辦法和手段找物價部門將藥品定價拉高。在藥品銷售環節佔據重要位置的醫院和醫生的“胃口”也越來越大。山西恒大制藥有限公司銷售經理紀建華向記者抱怨,儘管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但是給醫生的回扣一分都不敢少,誰的回扣高醫生就開誰的藥。眾多廠家陷入了“拉高藥價——回扣——惡性競爭”的“怪圈”裏。

  “醫藥不分家”使醫生吃回扣難以根本遏制

  去年年初,福建南平市市立醫院曝出醫生吃回扣案,涉案醫生100多名。這家醫院的一位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認為,在現在醫藥不分家的體制下,很難從根本上杜絕醫生吃拿回扣的事件發生,儘管出臺了很多制度和辦法,但藥品是一種特殊商品,患者吃什麼藥打什麼針,還是由醫生説了算,“醫藥代表”推銷藥品瞄準的第一目標就是醫生。

  據福建省的情況分析,現在醫藥收入在醫院總收入中佔據的比例約在50%至60%。醫生可以從兩個渠道拿到“獎金”。一是一些醫院採取種種措施變相鼓勵醫生多開藥,將醫生獎金和其“業務量”挂鉤。二是通過醫藥代表。記者了解,現在基本上每家醫院都給醫生進行編號,通過電腦查詢醫生處方量十分方便,這使得各家醫院的電腦統計人員十分“吃香”,醫藥代表要找這些人統計每個醫生的開藥量。

  怎麼消除這些弊端,專家建議儘快推行“醫藥分家”改革。記者在採訪中也聽到一些對“醫藥分家”改革的爭議,反對意見主要有:目前對醫院的補償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醫院“以藥養醫”的情況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將醫院藥房分離出來,醫生照樣會開有回扣的藥品。但福建省監察廳副廳長江愛華認為,只有啟動“醫藥分家”的改革,患者有了更多的選擇權,市場機制才會逐漸發揮作用,才能從根本上遏制醫務人員吃回扣的現象。

  “管辦不分”使衛生部門監管機制失靈

  在目前的體制下,衛生主管部門事實上擔當著醫院“總院長”的角色,既是管理者,又是參與者,長期的“管辦不分”使衛生管理部門與醫院之間各種利益糾纏在一起。接受記者採訪的專家認為,這使得衛生管理部門的監督機制部分失靈。動了醫院的利益,就等於動了衛生主管部門的利益,衛生部門因此缺乏“自我改革”的動力機制。

  記者在採訪中還發現這樣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衛生管理部門的一些幹部和醫藥銷售人員關係很密切。如群眾反映,福建省衛生廳監察室一位副主任的妹妹就是福州市醫藥銷售市場上最大的“醫藥穴頭”(藥品代理商)之一,牢牢控制著部分新特藥的醫院銷售通道。

  專家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醫藥衛生部門的不正之風,首先要改變這種“管辦不分”的體制,衛生管理部門的角色定位就是“裁判員”,讓醫院真正成為經濟實體。在此基礎上,通過對醫院産權的多元化改造等措施,讓醫院建立起真正的法人治理結構和現代企業制度。

  在採訪中,專家和普通群眾向記者表達了一個同樣的意願,就是儘快推進醫藥和衛生體制改革。他們認為,這種“體制病症”到了下“猛藥”的時候了。(完)

(編輯:回春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