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心靈茶社

過分靦腆是心病

央視國際 2003年11月18日 14:51

  婷婷自小由爺爺、奶奶照顧,兩位老人對她寵愛有加,要什麼都立即滿足。老人年事已高,整天呆在家裏,婷婷自然也很少出門,難得與其他小朋友來往。開始父母想,有老人這樣疼愛孩子挺好的,可漸漸發現孩子特別靦腆,一見生人就害羞地躲到一旁,不敢説話。老人卻説女孩子文靜一點好。直到進幼兒園以後,老師發現婷婷從來不和別的小朋友説話,不與任何孩子玩,經常獨自一人坐著,看著別人玩耍。老師建議家長帶她到心理門診檢查一下,看是否有心理問題。

  的確,婷婷患上了“心病”,她的表現屬於一種社交性退縮的心理障礙。這種人平時表現正常,一旦處於社交情境或集體生活時就出現異常反應,如害怕見生人,回避集體活動,不敢與人説話和交往,膽怯退縮,表情淡漠。據分析,導致兒童社交性退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屬於氣質性社交障礙,生性靦腆、膽小、好獨處。有的屬於挫折性社交障礙,起源於某次社交情境中不愉快的經歷,如被他人呵斥、搶白而産生自卑,尋求自我保護而不願與人交往。還有些孩子則是由於家庭教育不當造成了封閉性格,特別是孩子幼年時處於相對封閉環境,缺乏與外界同伴相處、交往的經驗,不知該如何與人交往。

  婷婷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源於此。研究結果表明,社交性退縮多發生在獨生子女身上,而家教不當則是其主要原因。

  社交性退縮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一系列不良後果和心理問題,使得兒童難以應付各種人際交往而變得自卑和膽怯。一些孩子還因此不願進幼兒園,不敢去上學。兒童教育家認為,要為這類孩子創造一個開放式的家庭環境,如果家長能不失時機地提供各種社會生活和人際交往體驗,多讓孩子與同齡兒童玩耍,可以預防孩子出現社交性退縮。倘若孩子對社交已有一定的畏懼情緒,家長要鼓勵孩子勇敢地走出去,廣交朋友,使他認識到“我很棒,同樣很有吸引力”。

  一般來講,3歲以後的孩子就開始有交往的願望,他們強烈希望與同齡人交流、溝通。此時,應讓孩子儘早參與集體活動,一方面滿足其交往的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又能使他們的交往能力獲得很好鍛鍊,促進其身心健康。

  (雲南大理州第二人民醫院 陳福新 )

(編輯:吳曉洋來源: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