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健康推薦

聚焦“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

央視國際 2003年10月16日 14:38

  新聞背景


  

“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成效明顯

  人民日報記者富子梅2003年10月14日報道:今天,農業部有關負責人宣佈,農業部自2001年4月啟動“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以來成效明顯。據今年9月份對京、津、滬、深四個重點城市蔬菜農藥殘留狀況的檢測顯示,平均合格率為90%,比2001年7月提高了28.4%,全國37個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蔬菜農藥殘留合格率9月份為88%,比1月份提高了5.7%。生豬“瘦肉精”檢測合格率也大幅提高,9月份京、津、滬、深四城市“瘦肉精”樣品檢測合格率為98.6%,比2001年7月提高了27.4%,對鄭州、杭州等16個城市檢測結果顯示,合格率今年9月份比1月份提高3.3%。

  據悉,無公害食品是對食品安全保證的最低標準。“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主要解決蔬菜中農藥殘留超標問題;畜禽飼養過程中藥物濫用及畜禽産品藥物殘留超標、動物疫病問題;水産品生産過程中藥物濫用和水産品中有毒有害物質超標、貝類産品的污染問題等。

  這位負責人表示,下一階段農業部將在標準化生産技術的推廣和普及、農業投入品的市場監管、農産品市場管理和流通方式及法制建設方面,採取綜合措施加以改善。

  解讀“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


  目前安全食品可分為三類:無公害食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由於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對化肥和其它農用化學物質都有嚴格的限定,如A級綠色食品除要求生産環境無污染外,限量施用限定的化學肥料(尿素、磷酸二銨等),禁止施用硝態氮肥(關於禁止使用硝態氮肥的原因,吉林農大逯忠斌教授是這樣解釋的:蔬菜(特別是葉菜類)儘量少用,最好不要用硝態氮肥。主要因為植物吸收硝態氮肥料之後,銨離子和硝酸根離子經植物導管、篩管進入植物體內,沉積于植物活體細胞內,在細胞液、原生質及酶的作用下,轉化為亞硝酸鹽,這是一個複雜的生化過程。亞硝酸鹽化學性質比較穩定,在植物體內不易降解。

  有最新資料報導:亞硝酸鹽有致癌作用,因而蔬菜(特別是葉菜類最好不要用硝態氮肥);AA級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更為嚴格地要求在生産過程中不使用化學合成的肥料、農藥、獸藥、飼料添加劑、食品添加劑和其他有害於環境和健康的物質(有機食品絕對禁止)。

  有機食品是一類真正無污染、純天然、高品位、高質量的健康食品。如果中國要嚴格按有機食品和綠色食品的標準來生産農産品,那麼産量最低要減産1/3或者更多,可想而知將會有多少中國人挨餓。

  所以,從中國的國情出發,我國必須走以無公害食品生産為主,適度發展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的道路。只有這樣才不會導致農産品産量大幅度下降,同時又能為大眾提供安全、無毒、無公害的食品。

  什麼是“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


  為了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提高食品衛生質量,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實現對食品 “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質量控制,國家經貿委、財政部、衛生部、交通部、鐵道部、工商總局、環保總局、質檢總局8部委于1999年實施了“三綠工程”。農業部于2002年啟動了“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是國家實施的一項旨在提高農産品質量,保證農産品質量安全的利國利民工程。全面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大力提高農産品質量安全水平,是新階段農業發展的一項主要任務,也是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

  政府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的意義

  通過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努力提高農産品質量安全水平,有利於提高農業生産和管理水平,加快農業現代化的進程;有利於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積極主動地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有利於推進農業産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向縱深發展,提高農業的整體素質和效益;有利於增加農民收入和社會穩定;有利於生態環境的改善和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大力發展無公害農産品生産,提高農産品衛生質量,確保食用安全,是農産品市場準入的最低標準,對於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擴大農産品出口、增加農民收入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的必要性

  多年來,我國農業生産在農産品産量大幅度增長的同時,農藥、化肥、獸藥、飼料等農業投入品使用量持續上升,受農藥、化肥品種結構不合理,農業生産用藥、施肥技術不規範,農産品生産、流通、貿易環節監控不到位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以及工業“三廢”和城市生活垃圾對農業生産的污染,使得農産品中農藥殘留、獸藥殘留和硝酸鹽類、重金屬及激素類等有毒有害物質超標,導致部分農産品有害殘留物質超標,衛生質量不合格,不僅嚴重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直接危及消費者的健康安全,而且直接限制我國優勢農産品的出口貿易。同時,也增加了農業生産成本,污染和破壞了生態環境。

   “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實施的關鍵點


  1、制訂配套完善農産品質量和安全標準。要加快農産品産地環境、生産技術規範和産品質量安全標準的制定並完善配套,逐步引進和採用國際標準,與國際農業接軌。主要農産品品種、生産、質量、安全、包裝、保鮮等方面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配套,使各環節都有相應的標準可以遵循。

  2、建立健全無公害農産品管理體系和監測網絡。農業部已組建了中國農産品質量安全認證中心,並得到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認可,獨家承擔全國無公害農産品的産品認證和標誌管理。目前,我省已成立了由省農業廳、河南農大、省農科院、中國農科院鄭州果樹所等單位的領導、專家組成的“河南省無公害農産品産地認定委員會”和“河南省無公害農産品産地認定專家組”,負責全省無公害農産品産地認定與監督管理工作。各地要從加強農産品、農業投入品和農業生態環境質檢入手,充實儀器設備,完善檢測手段,提高檢測能力,儘快形成網絡。

  3、建立無公害農産品基地。控制農産品質量和安全的源頭在基地,在提高設施農業建設標準的基礎上,開展農業標準化和無公害食品基地建設。嚴格農産品産地環境的管理,重點解決污水、污泥、有害、有毒廢氣、廢棄物的排放和化肥、農藥、飼料、獸藥等農業投入品的污染,按照無公害農産品的産地環境標準,科學規劃無公害農産品基地佈局,提高設施農業建設水平,保證農産品的産地環境符合要求,從源頭上把好質量安全關。

  4、淘汰高殘毒農業投入品。按照《農藥管理條例》、《獸藥管理條例》、《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等有關規定,健全農業投入品的市場準入制度,嚴格農業投入品的生産、經營許可和登記。通過市場準入的管理,引導農業投入品的結構調整與優化,發展高效低殘毒品種。加強對農業投入品市場的監督管理。建立農業投入品的禁用、限用制度,及時向社會公佈禁用、限用的農業投入品品種。

  5、規範生産操作規程。農産品生産、經營者要嚴格按照生産技術標準和操作規範進行生産和加工,科學合理使用化肥、農藥、獸藥、飼料等農業投入品和灌溉、養殖用水,要加快推廣先進的動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推廣高效的低殘毒農藥、獸藥、飼料不含添加劑品種,推廣配方施肥技術和有機肥、復混專用肥。健全動物防疫和植物保護體系,加強動植物病蟲害的檢疫、防疫和防治工作。加快動物無規定疫病區建設,加大動植物疫情的監督管理。生産基地和加工企業要建立健全生産全過程規範化管理,建立規章制度,落實責任。

  6、無公害農産品認證。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依據國家和行業標準,建立起完善的無公害産品認證體系,制訂完善的認證程序,産地認定在前,産品認證在後,沒有獲得産地認定證書的,不能申請産品認證,從而有序地開展無公害農産品的産地認定和産品認證。

  7、培育無公害市場和組織。在生産基地要逐步建立農産品自檢制度,産品自檢合格方可投放市場;選擇一部分産地批發市場、批發交易市場和農貿市場以及超市,建立自檢機構,設立無公害農産品專營區;檢測機構要進駐基地和批發市場進行經常性抽檢,無論是生産基地還是農産品批發市場、農貿市場,都要自覺接受和配合國家主管部門指定的檢測機構檢驗,接受執法單位對不合格農産品依法做出的處理。

  8、推行國際性制裁量規範。職能部門要以無公害農産品生産基地認定和標識認定作為重點基礎工作來抓,有條件的企業和基地要積極推行GMP(良好操作規範)、HACCP(危害分析與關鍵控制點)、ISO9000系列標準(質量管理和質量保證體系系列標準)、ISO14000系列標準(環境管理和環境保證體系系列標準)認證和管理工作。加強農産品質量和安全認證體系的建設,大力培育具有市場前景的名牌農産品,提高農産品的市場競爭力。

  9、加強技術的研究,推廣無公害生産技術。圍繞農産品質量安全,抓好新品種、新技術、新産品的開發、推廣和技術服務工作。加快開發農藥殘留、獸藥殘留等有毒有害物質快速、準確檢測的儀器設備和方法,研製農産品有毒有害物質降解技術和産品。如四川綿陽光友薯業有限公司,利用天然食用材料研製出無明礬粉絲,避免鋁離子對人體的損害。

  10、建立農産品質量和安全信息網點。結合農業信息網絡建設,加強無公害農産品網站建設,拓展網上訂單等服務內容,及時向農産品的生産、加工、經營和使用者提供農産品質量、安全、標準、品牌等方面的信息。

下一頁>>
第1頁
(編輯:吳曉洋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