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健康推薦

  

預防意識不可鬆懈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科學家曾光在接受新華社 記者採訪時表示,保持室內通風是最廉價、有效和最易於實施的防治措施,也是應該首選的預防措施,應當大力提倡。

  此外積極預防應當小心避免的六個誤區:

  誤區一:瘋狂消毒把“非典”趕出去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消毒中心主任張流波:如果家裏沒有“非典”病人和疑似病人,那麼消毒預防的意義不大。正常家庭裏的正確預防方法是別把“非典”病毒帶進家門,能做到回家後立即洗手、更衣也就足夠了。

  誤區二:打預防針就能抗“非典”病毒

  衛生部辦公廳毛群安副主任:小心副作用。舉一個例子,糖尿病人因為缺乏胰島素而需要靠每天注射胰島素進行補充,但如果一個健康人也經常注射胰島素的話,就會使他自身慢慢喪失分泌胰島素的功能。這個道理同樣適用於提高免疫力的針劑,如果運用不當也會引起自身某種物質分泌水平的下降。

  誤區三:公共場所一天消毒兩次就行

  張流波:不能完全讓人放心。因為“非典”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密切接觸,間斷式消毒過後,在剩餘的時間裏,病毒照樣可以傳播。因此只能加大每日消毒的次數,最大限度地減少傳染病毒的數量。

  誤區四:不出家門最安全

  北京大學精神衛生所心理衛生專家呂秋雲:這會造成肌體抵抗能力下降。對“非典”過度恐懼,亂吃藥、亂吃偏方、閉門不出、到處打聽“非典”的小道消息,會使心理狀態過於焦慮,不僅生活質量嚴重下降,而且會使自身免疫力驟然下降,反而容易生病。

  誤區五:洗手是小節

  既然“病從口入”與手被污染的關係極大,那麼,注意保持手的衛生就顯得格外重要了。在現實生活中,相當多的人在洗手時陷入了“誤區”:一是不願洗手。這些人總覺得自己“身體棒”、“抵抗力強”,滿足於“眼不見為凈”,沒有養成洗手的良好習慣。二是簡單擦手。由於不具備洗手條件,或因沒有水,或因是污水,只好以擦代洗。吃東西前,或用手絹、手紙,或用衣襟、袖口,隨便擦拭一下就吃。三是盆水洗手。乍一看,確實是在用水洗手,但洗手時盆裏的水已弄臟了。用臟水洗手,手仍然是臟的,同樣達不到洗手的目的。甚至還有多人合用一盆水洗手,那手被污染的程度就更為嚴重。四是不用肥皂洗手。有的雖然是打開水龍頭,用流動水洗手,但不用肥皂或洗滌液,手依然洗不乾淨,充其量也只能是象徵性地“意思”了一下,使嫌臟的心理稍微緩和了一點,但遠沒有解決實質問題。五是只洗一遍手。有些人用流動水洗手時,雖然也打了肥皂或用了洗滌液,但剛剛搓洗出點泡沫兒來,就馬上用水沖掉了。由於泡搓時間短、沖洗遍數少,實際上仍不符合科學洗手的基本要求。

  遇到以下10種情況,需要洗手。具體包括:飯前飯後;便前便後;吃藥之前;接觸過血液、淚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後;做完掃除工作之後;接觸錢幣之後;接觸別人之後;在室外玩耍沾染了臟東西之後;戶外運動、作業、購物之後;抱孩子之前。尤其是接觸過傳染物品的,更要經過消毒反復洗。

  誤區六:亂吃補品補藥

  醫生不主張孩子吃中藥或者西洋參,特別是小嬰兒,不適合吃補藥或增強抵抗力的藥。小孩子預防非典最重要的就是避免接觸感染者,如果家人沒有發病,孩子也不到外面去,只要沒有接觸到非典的病人,孩子還是安全的。因為亂吃不要吃出問題。

  積極預防:您不可不知的小知識

  清潔鼻腔很重要

  鼻腔是肺進行呼吸和氣體交換的通道及門戶,也是各種病毒、細菌最易生長、繁殖、聚集和進入肺部及呼吸道的場所。

  清潔鼻腔可以增強鼻腔粘膜的抗病能力,預防各種鼻腔疾病和病毒、細菌引起的感冒,對預防“非典”有最直接、最有效的作用。

  先用肥皂或消毒液經流水徹底洗手後再洗臉,然後清除鼻腔內鼻涕和分泌物。用一盆清水或加一些食醋清洗鼻腔,每次時間不得少於1分鐘,每天不得少於2次,有條件時最好每天早、中、晚各一次,以清除鼻腔內各種病毒和細菌。

  憋住不吐傷己,隨地亂吐害人

  據專家介紹,痰是呼吸道的分泌物,健康人一般是沒有痰的。但如果患有呼吸系統疾病,受致病微生物感染後會産生大量的痰液。病人吐出的痰,相當於細菌的“培養基”,一口痰中會“駐紮”成千上萬的病菌。通過痰液可能傳播的疾病有傳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結核、流行性感冒、霍亂、麻疹等。有人隨地吐痰,其他人都有吸入致病細菌染病的機會,因為痰中致病微生物會蒸發到空氣中,經風一吹,這些疾病的病原體就會在空氣中揚起,其他健康的市民通過呼吸這些帶有病菌的空氣,很容易“中招”。

  專家同時指出,有痰憋住不吐也會害人。痰在呼吸道內不及時排出,給細菌繁殖提供溫床,導致呼氣不順暢及呼吸困難,可能發展成肺氣腫;誘發咳嗽,反復咳嗽將使肺泡發生變化導致功能低下;痰還含有收縮支氣管的物質,使支氣管痙攣;有些病人的痰還具有抗原性,可引發過敏性哮喘。因此專家指出,有痰還是要“一吐為快”,但注意不要隨地亂吐。吐痰時,最好用紙巾包好,再把它扔到垃圾桶裏。

  專家提醒:補充維生素C並非多多益善

  “維生素C是臨床常用的治療藥物,不宜長期服用,”針對流行補充維生素C以增強免疫力的做法,全軍臨床營養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營養科主任、博士生導師蔡東聯教授疾呼:“攝入維生素C應適量而不能過量,否則對健康有害無益。”

  許多年輕人熱衷於服用口感好的維生素C泡騰片,而中老年人也把吃維生素C片當作禦病的寶物,以至於市場上出現了維生素C片劑緊俏、泡騰片脫銷的場景。一些外資企業甚至從海外調集百萬片泡騰片應急。

  蔡東聯説:“人體在受到傳染或有其他炎症時,對維生素C的需求有所增加,但這並不等於維生素C多多益善。一般認為,每日攝入30毫克維生素C,即可滿足代謝要求,此時維生素C作為營養素,能起到營養作用;每日攝入100毫克,這已是藥理劑量。如果每日吃一片維生素C泡騰片,就達到了人體維生素C的最高極限。”

  對於時下的維生素C熱,蔡東聯認為,這主要是因為老百姓出於祛病強身的迫切願望,往往盲目跟風或病急亂投醫;還有的專業人士則是從臨床治療的角度片面推崇維生素C製劑對人體的生理作用,産生了誤導。


  “長期服用維生素C,會給人體帶來隱患,”這位專家不無憂慮地指出:“因為人體具有生理調節作用,會逐漸適應高劑量的維生素C,一旦停用,3天后就可能出現維生素C缺乏的症狀,輕者晨起有牙齦出血,重則皮下出血甚至瘀斑。長期過量服用維生素C,還會誘發尿路結石,加速動脈硬化的發生。此外,過量維生素C不但不能增強人體的免疫能力,反而會使其受到削弱。”

  蔡東聯強調,健康人只要不挑食偏食,葷素相宜,肯定就不缺營養。由於維生素C廣泛存在於新鮮的蔬菜和水果中,平時多吃青菜、蘋果、橙子、辣椒等蔬果,即可獲得足夠的維生素C。

  維生素亦有藥、食之分

  現在市場上的維生素産品很多,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維生素亦有藥品和營養補充食品之分。根據相關規定,如果屬於非處方藥品的維生素製品就應該註明非處方藥品的標誌“OTC”,但是市場上出售的很多維生素産品沒有這一標誌,這就令消費者更加迷惑。

  那麼食用和藥用維生素究竟是如何界定的呢?記者從有關部門了解到:根據規定,對於維生素C的産品來説,屬於藥品還是營養補充食品的標準取決於其“含量”。記者仔細地觀察了一下:有的維生素C註明每片含有60毫克維生素C,而有的泡騰片的維生素C含量就高於60毫克。這“60毫克”就是臨界線:一片片劑的維生素含量等於或者小于60毫克的就是營養補充食品,而大於60毫克的就是藥品。

  即使是屬於營養補充食品的維生素製品服用時也要限量。據悉,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孕婦和乳母每日都可補充30毫克維生素C,我國成年男性每日需要量為75毫克,成年女性為70毫克,孕婦為100毫克,乳母為150毫克。

  清潔與消毒雙手的時機與方法

  做好手的清潔與消毒,主要是要把握好手清潔與消毒的時機,選擇有效適用的清潔與消毒方法。

  在日常生活中,應在下列情況下對手進行清潔與消毒:飲食飲水前後;便前便後;接觸血液、淚液、鼻涕、痰液和唾液之後;做完掃除工作之後;接觸錢幣或與人握手之後;在室外玩耍、戶外運動、作業和購物回來之後;外出回歸脫換衣服之後和接抱孩子之前。特別是接觸病人的衣物和污染物之後都應該及時進行手清潔與消毒。

  在醫院或其他醫療場所進行醫療活動時,應該在下列情況下對手進行清潔與消毒:直接接觸病人或處理同一病人不同感染部位前後;接觸兩個病人之間;進行侵入性操作或其他無菌操作前;進入隔離室、傳染病房等重點感染區前與離開後;接觸傳染病房等污染區物品表面及其他污染表面和儀器設備、接觸病人排泄物,分泌物及其他污染之後;穿戴與脫下工作服之後;向病人發送藥物、食品及生活用品前後等均應對手進行清潔與消毒。

<<上一頁
第4頁
(編輯:吳曉洋來源:)

相關文章:

  • 專家警告:百姓日常過分消毒可能破壞生態平衡 (2003/09/04/ 17:07)
  • 專家指出,液態消毒劑存在安全隱患 (2003/09/04/ 17:07)
  • 根據不同的消毒對象選擇適宜的消毒劑 (2003/09/04/ 17:07)
  • 錯誤消毒有害健康 (2003/09/04/ 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