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健康推薦

計劃免疫 不能鬆懈

央視國際 2003年08月01日 14:37

  

新聞背景

  衛生部2003年7月23日召開電視電話會議要求加強計劃免疫,規範預防接種行為。

  衛生部副部長馬曉偉指出,我國始終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依託免疫接種這一有效手段,控制、消除和消滅疫苗針對疾病,取得了顯著的成績,如過去嚴重威脅兒童健康的麻疹、白喉、百日咳等疾病得到了有效控制,全國實現了無脊髓灰質炎目標。同時,從中央到地方各級建立起了計劃免疫服務網絡和疫苗儲藏運輸的冷鏈系統,為提高免疫服務質量和實現計劃免疫相關目標提供了保障;以脊髓灰質炎監測為代表的計劃免疫針對傳染病監測系統等,為其他疾病預防控制提供了借鑒。

  但是,當前我國免疫預防也存在一系列不容忽視的問題,為此,衛生部要求各地規範預防接種行為,提高免疫服務質量;加強常規計劃免疫,拓寬免疫服務內容;加強疫苗管理,確保預防接種安全。


  

何謂計劃免疫

  通俗地講,計劃免疫就是按規定的免疫程序,對特定的人群,有計劃地利用疫苗進行預防接種,以達到控制乃至最終消滅針對傳染病的目的。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具有免疫效果理想的疫苗和高水平的免疫接種率,以及有效的組織實施系統和嚴密的技術措施來保證接種質量。

  計劃免疫的核心是“計劃”。因此,必鬚根據傳染病的疫情監測和人群免疫狀況分析,針對特定的目標人群,制訂出最科學、最經濟、最有效的免疫規劃和免疫策略,確定理想的免疫程序實施免疫接種。

  為了對計劃免疫工作效果進行評價,還要建立健全疫情報告制度,進行傳染病暴發、流行的調查和控制,開展接種率考核、免疫監測、冷鏈監測、經濟效益評價等。計劃免疫包括基礎免疫和加強免疫。

  基礎免疫: 是指按照一定的免疫程序,對特定年齡組兒童進行的疫苗初次免疫,它是控制和消滅相應傳染病最基本的免疫策略。

  加強免疫: 是指在完成疫苗基礎免疫後,在適當的時間,給免疫對象進行再免疫,以維持或鞏固接種對象抗病能力。

  計劃免疫是有效地控制和消滅傳染病的重要手段,1978年世界衛生組織宣告全世界消滅了天花,就是人類首次組織起來有計劃地接種牛痘疫苗的結果。

  

計劃免疫是公民應盡的義務

  在歷史上,傳染病曾給人類帶來巨大的災難,天花、白喉、結核、麻疹等傳染病在人間廣泛的傳播,折磨人類,吞噬著無數寶貴的生命,使人們提起傳染病就談虎色變。

  牛痘疫苗發明,給人類免疫預防帶來了一場革命。隨著科學的進步,疫苗的不斷發明應用,過去一度猖獗的傳染病被控制消滅。通過種痘,1980年5月8日,世界衛生大會莊嚴宣佈消滅了天花。

  消滅天花的經驗告訴我們,其它可用疫苗預防的傳染病,只要實行計劃免疫,是可以最終消滅的。

  1982年10月全國首次計劃免疫會議上,衛生部頒發了《全國計劃免疫工作條例》,明確計免工作的對像是社會人群,凡是有兒童的地方都需要提供免疫服務,每個公民,為了民族的未來,也為了自己及他人的家庭幸福,應積極配合衛生部門貫徹《計免條例》。

  1989年2月21日,全國人大七屆六次會議通過了《傳染病防治法》,該法第十二條明確規定:“國家實行有計劃的預防接種制度。國家對兒童實行預防接種證制度。”計劃免疫從法律上確定了全體公民的責任,因此,我們説計劃免疫是公民貫徹《計免條例》及《傳染病防治法》應盡的義務。

  

計劃免疫 刀斬病魔

  搞好計劃免疫,可以預防很多疾病。我國現在在兒童中開展的“四苗”(“四苗”指麻疹疫苗、卡介苗、百白破三聯疫苗、小兒麻痹糖丸)及乙肝疫苗,可以預防7種疾病。

  卡介苗:預防結核病,麻疹疫苗預防麻疹;

  百白破三聯疫苗:預防百日咳,白喉、破傷風;

  口服小兒麻痹糖丸:預防小兒麻痹症。

  當前,我國規定兒童在1周歲以內要完成1次卡介苗、3次小兒麻痹糖丸疫苗、3次百白破混合製劑,1次麻疹疫苗的接種和三次乙肝疫苗接種,稱為基礎免疫。從1992年1月1日起,國家已將乙型肝炎疫苗列入計劃免疫規劃。

  

兒童為何要進行預防接種

  孩子出生離開母體,也就失去了天然的保護層,雖然有母親通過胎盤、臍帶傳給的抵抗力,但由於出生後斷了供應,天天消耗,這樣先天性的抵抗力下降,到孩子6個月後就幾乎沒有了。而生活在外界環境中,受細菌、病毒侵犯的機會增多,很容易患病。有育兒經驗的婦女都知道,孩子滿半歲後容易發熱、感冒、拉肚子等就是這個道現。要抵抗細菌、病毒的侵犯.特別是防止對孩子的生長髮育有很大影響,甚至危及生命的傳染病的發生,如小兒麻痹症、白喉、百日咳、麻疹、乙型肝炎、結核病等,就必須讓孩子自身儘早産生對這些傳染病的抵抗力。預防接種就是把能使人産生對某種傳染病的抵抗力的疫苗接種於人體。孩子進行預防接種後,就會獲得對傳染病的特異的免疫力,這樣就不會得相應的傳染病了。 

  

孩子在預防接種前家長應該做什麼

  在孩子臨接種疫苗前,家長應做五件事:

  1.準備好孩子的《預防接種證》。孩子打預防針時必須帶上《預防接種證》,醫生憑證接種,並在證上登記接種的疫苗名稱和日期,以防止錯種、重種和漏種。 

  2.掌握孩子的健康情況,注意近幾天有無發熱、拉肚子、咳嗽等,有沒有接觸過正患傳染病的人,以便告訴醫生作參考。因為發熱等常表示孩子正在患病,接觸了傳染病人可能被傳染,此時打預防針可能會加重孩子原有的病情。此外,孩子如果患有心臟、肝臟、腎臟疾病、癲癇病(俗稱“羊癲風”),或者發生過驚厥等,一定要告訴醫生,讓醫生決定能否打針。

  3.了解這次要接種的是什麼疫苗,以及這種疫苗的作用性質。如果孩子在前一次接種後出現了發高熱、抽搐、尖叫等反應,或有蕁麻疹、哮喘等過敏反應,都要告訴醫生。

  4.要給孩子洗凈手臂。冬天接種前最好先洗澡,換上柔軟寬大的內衣,既便於挽袖子打針,也不會摩擦針眼處皮膚。  

  5.饑餓和過度疲勞時接種,容易發生暈針,所以接種前應讓孩子吃好,休息好。

   附:計劃免疫程序表

  

孩子打完預防針應注意什麼

  接種後孩子有一些反應,個別兒童出現輕度發燒,食欲較差,局部腫痛等現象,這是正常反應,一般不用處理會自行消退,也是接種成功的表現。因為每次接種均是一種“輕微的感染”,所以遇有此種情況請您不要發慌,如反應較重可請醫務人員檢查對症處理。萬萬不可因噎廢食,怕孩子有反應而不去接種,這樣做是對孩子不負責任,對孩子也沒好處。

  

打預防針時要求做到“一人一針一管”

  平常打針時,醫生把注射針頭扎進入胳膊後,要先抽一下注射針管的內芯,看沒有回血後再把藥液推入人體,為的是避免把藥注進血管,打預防針也是如此。抽看回血時,可把人體內的很微量的血或液體吸進注射器,如果再用這副注射器給第2個人打針時,從第1個人體內吸出的血或液體就會注入另—個人體內。如果第1個人正好患有某些傳染病,通過這一點微量體液就可以把病傳給第2個人。目前我國每10個人中就1人血液中帶乙型肝炎病毒,因此共用注射器很容易傳染上乙型肝炎,而聞之令人色變的艾滋病也能這樣傳播。所以在打預防針時,要實行“一人一針一管”,即一人用一個注射針管一個針頭,下一個人注射時,要全部換成沒有使用過的針管和針頭。不能只換針頭不換針管,只要做到一人一針一管,就不會因注射而患上傳染病。

  

我國計劃免疫工作有六個問題不容忽視

  衛生部副部長馬曉偉在2003年7月23日召開的全國衛生系統電視電話會議上指出,目前全國計劃免疫工作出現滑坡,存在著六個方面的問題。

  ●疫苗預防接種沒有全部到位,一些可預防的疾病發病回升;

  ●對預防免疫等預防接種工作的投入不足;

  ●缺乏計劃免疫外的疫苗使用規則;

  ●計劃免疫管理存在問題;

  ●對流動人口等計劃免疫脆弱人群的衛生服務存在缺口;

  ●專業隊伍不穩定,綜合素質不高。

(編輯:吳曉洋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