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顆平和心 留住徽居美


  我們民族在漫長的歷史中很喜歡“破舊立新”。每一個朝代都對前一個朝代不恭不敬,欲毀之而後快。幾千年文明古國,唐代木構建築僅存四座,宋遼金元存在也不過寥寥。拆毀前朝建築似乎成為了新王朝勝利的標誌,幸虧清朝滿族人是馬背上得的天下,沒有建造新屋的手藝和經驗,無奈地沿用了明朝舊物,這才使我們今天能看到建於明永樂年間的紫禁城。

  這很幸運。

  好友楊大洲送我新書《漫遊徽居》。這書與我以前看的書有所不同。我們以前出書有個定式,要不以文字為主,要不以圖片為主,二者絕不兼顧。這種圖文等量忠實記錄客觀存在的圖書,我很喜歡。虛實相間,感受與記錄同在,讀之快感油然而生。

  過去常用的褒獎書的術語叫圖文並茂,《漫遊徽居》受之無愧。每翻閱一頁我都會有新鮮的感受,讓我不得不憶起二十年前我走過徽州時的感覺。那時我還年輕,感覺還沒有這會兒看書時複雜而細膩。我們每一個人在歷史的空間中移動都是極有限的,視野隨著年齡變化,角度也有所不同。年輕時興趣盎然的事物,年老時可能會寡然無味,反之亦然。靜下心來欣賞、品味歷史實際上是件奢侈的事情,説到容易做到很難。

  幸好我們有了《漫遊徽居》。你可以趴在書桌前翻閱,也可以坐在室外閒讀,甚至可以在床上側臥而看,徽州風情會撲面而來,讓你盡情領略。

  濕潤的空氣、灰色的調子,大洲在不溫不火地復述一個悠遠的故事。攝影與文字互相補充,自然與人文相輔相成,不論讀者感悟深淺,讀之愉悅,看之愉悅,這已十分難得了。

  漫遊,無目的地攝拍,全憑個人感受捕捉。徽居的地方特色,一點一滴地積累,構成一幅地方文化長卷,使去過徽州的人重溫舊夢,使沒去過徽州的人浮想聯翩。大洲在書中寫到:“是夜,我夢別桃花潭。一葉扁舟,隨江水緩緩而行,舟頭我與李謫仙飲酒吟詩,十里桃花,清香撲面,遠處,傳來汪倫踏岸擊節,依依不捨的歌聲……”

  徽州是明清富商巨賈發源地,徽商的精明世人有目共睹。安徽的名稱由來就是安慶與徽州各取一字,可見徽州歷史上的重要性。中國人講究葉落歸根,尤其出外發家之人,不回祖上建屋蓋房,上對不起列祖列宗,下對不起子孫後代。蓋房是古人頭等大事,財富的體現就看自家的房屋了。徽州的建築,除去文化內涵,還是歷史富庶的證物。

  看看愛日堂、司馬第、胡氏宗祠、承志堂,飛檐鬥拱、雕梁畫棟,無不窮極工巧。古人的拳拳之心,文化的巨大力量驅使一代代的中國人樂此不疲地蓋房建屋,傳宗接代。

  在世界七大建築體系中,中國古代建築是惟一木制結構建築。它的特點是易建造,抗外力。支撐整個建築的是柱,而墻並不承重,故傳統建築墻倒而屋不塌。歐洲有建造長達六百餘年的教堂,而北京故宮只建造了二十幾年,可見中國古建建造之易。推而思之,由於建造容易,所以古人拆毀時會毫不吝惜。

  我和大洲相識多年,欣賞過他拍攝的許多作品,對他嚴謹的治學態度欽佩不已。沒事在一起聊天的時候,也常常感到他那熾熱的情感。北方人豪爽的性格在大洲身上表現得淋漓盡致,以致我無法想象這細膩的文章出自他的手筆。攝影是惟一透過現代化設備産生的靜態藝術,正因為如此,它需要極敏銳的觀察力,極深厚的感悟力,在你按下快門的一瞬間,實際上曝光的是你學識與技術的全部內容,這一點不知讀者是否認可?

  想讓歷史的湖泊浩瀚而不乾涸,只有小心呵護他。讀讀《漫遊徽居》吧,你會感謝大洲。留住歷史,留住文化;留住財富,留住情感;《漫遊徽居》的優美不單憑藉相機和文字。更多的是大洲那顆平和的心。

  ■文/觀復古典藝術博物館館長馬未都

  《漫遊徽居》 (節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