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西線
北線
南線


  《走進非洲》序曲:從使館看非洲——濃縮非洲精華之喀麥隆

  CCTV.com消息(記者于冰北京報道):喀麥隆,是個歷史悠久的國家,在這片土地上,公元前約五千年已有人類活動蹤跡。然而,這又是個歷經坎坷的國度,曾先後受到過來自葡萄牙、德、英、法等多國的殖民統治。而提起今天的喀麥隆,誰又都會立即聯想起那個被稱為“非洲雄獅”的喀麥隆足球隊。同時,喀麥隆還有非洲“魚米之鄉”的美譽……帶著尊敬和所有這些好奇,我們走進了位於北京三里屯五街的喀麥隆駐華使館。

  對照記憶中接觸過的的其他幾位非洲大使,這位大使先生身材不高,卻頗有威嚴。上好幾盤茶點,兩位大使秘書落坐一旁攤開記事本,我們的交談正式開始了。

  記者:喀麥隆地處北非、中非交界處,西南瀕幾內亞灣,從地理角度來説,可受到多方文化的共同影響。國內同時還存在有200多個部族,民俗、文化深具多樣性。能否請大使先生為我們做個簡單介紹?

  大使:首先,我非常高興你們選擇了拜訪我的國家,這明顯對我們是一個尊重和榮譽。喀麥隆是一個微型非洲,它的多元性很強。選擇它能夠使你們節約時間和成本。舉個小例子來説,喀麥隆每個街區都有自己的音樂,都有不同的風格,我們整個國家就是個音樂之國。在南部信奉天主教地區的民族音樂,具有強烈的天主教背景。同時,由於周邊鄰國的影響,喀麥隆也有許多穆斯林,同樣就有許多穆斯林的音樂,另外,現在一些佛教的音樂也進入了這個國家。

  從歷史上來説,與其他非洲國家相比,喀麥隆受到外來的殖民侵略更多一些,它不只曾受過一個宗主國的統治,包括葡萄牙、德國、英國、法國,都曾統治過那裏。所以會表現出幾個宗主國留下的不同的文化烙印。同時,它受到外圍的影響比較多,再和本地的文化融合在一起,就體現出了某種蘇丹(人種)、埃塞俄比亞(人種)、阿拉伯(人種)和本地(人種)的文化。從人類學角度而言,非洲的主要人種,在我們國家裏都能找到。從地貌的角度,喀麥隆也是具備的比較全。從北方我們可以看到,它貼近撒哈拉沙漠南源,炎熱乾燥,而南方卻是典型的非洲熱帶雨林氣候,雨季長達7、8個月。

攝製組一行與喀麥隆大使親切交談
總領隊華越在認真記錄
大使先生熱情講解
賓主盡歡合影紀念

  記者:我們聽説喀麥隆被稱為非洲“魚米之鄉”,這幾年的經濟建設也是成果顯著。能否請大使先生為我們即將踏上喀麥隆土地的攝製組介紹一些這方面的情況?

  大使:我的工作就是向你們介紹我的國家,中國有句話叫做“百聞不如一見”。我認為喀麥隆是非洲國家裏經濟發展最為成功的國家之一。我們的國家沒有饑荒,我們的農業收成非常好。我們還是一個定期支付工資、為大學生提供獎學金的國家。同時喀麥隆也是各國投資商比較中意的地方。在旅遊、金融、保險都有許多外來投資。你們一到了我的國家,就會親眼證實我的説法。當然非常直率的説,由於和世界經濟接軌,喀麥隆也在前一段遭受過經濟危機的影響。但現在我們已經走出了危機,近兩年我們的增長率都在4.5%到5%左右。

  記者:喀麥隆足球隊在中國赫赫有名,深受喜愛。那麼,足球在喀麥隆的民間是最風靡的運動嗎?

  大使:我一碰到中國朋友,就會讓我有機會為此而感到驕傲。去年12月28日參加一次中國舉辦的外交宴會,錢其琛副總理就坐在我身邊,就和我親切談起了喀麥隆足球。我去訪問黑龍江,那裏的副省長和哈爾濱的市長也和我談起我們的足球隊。這些都使我非常自豪。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兩國交換球員、交流經驗創造更多的機會。和中國一樣,我們的國家隊平時也是不存在的,球員都散在各個俱樂部中間,到有重大比賽的時候才組建起來,你們可以聯絡喀麥隆的青年體育部,幫你們安排採訪喀麥隆的足球明星。對喀麥隆而言,既不存在的大運動也不存在小運動,我們就是一個體育民族。還有一點要説的就是,我們知道中國為我們喀麥隆修建了一個體育館,我們全國人民對中國人民非常感激。

喀麥隆挂畫與塑料串珠圓凳
大使館中的精美挂畫
國寶:塑料串珠圓凳

  記者:今天拜訪您的一行人中有兩位女性記者。我很好奇,在喀麥隆,女性是否也有一樣的工作和學習的機會?

  大使:在喀麥隆,不存在性別上的歧視。在法律面前,男女是平等的,比如我,就是個父親,家裏有男孩有女孩,對我來説,沒有什麼特別偏愛(男孩或女孩)。當然事實上呢,在不同的領域男女的就業機會是有些差別,比如政府機關,男性就多一些,服務部門,女性就多一些了。(一秘先生又補充到:)就我們當地的民俗來講,這種歧視是很少的。從家庭角度來説,比如一個家庭有男孩有女孩,很多家庭還往往會選擇一個女孩來作為家族的繼承人。

  記者:作為網絡記者,關於互聯網的問題是不能不問的,那麼在喀麥隆,互聯網的發展情況又怎麼樣呢?

  大使:相比于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我們的發展還很有限。不過,在我的祖國裏,城市裏可以看到一些咖啡網吧,這是和我們的風俗相關聯的。和許多國家的看法一樣,這種公共領域的互聯網,它既可以傳載正面的價值觀,也可以傳播一些負面的東西。這裡有一個控制和管理的問題。除此之外,我知道許多喀麥隆的家庭也開始上網,跟世界上的許多地方一起,開始邁入互聯網時代。

  一個多小時的採訪在大家熱情的握手告別中結束了。帶著喀麥隆咖啡的滿口余香,我心中期待著,能有一天真的踏上這片神奇的土地……


  【背景介紹喀麥隆】

  國名釋義:“喀麥隆”在葡萄牙語中意為“龍蝦”。葡萄牙殖民者初到喀麥隆,在武裏河口尋找食物時網到大量龍蝦,後便以此命名。

  國歌:《集合歌》。

  面積:475000平方千米。 人口:1220萬(1992年)。

  民族:約200多個部族,以班圖語系的芳族、巴米累克族、杜阿拉族為主,其餘為富爾貝族、蒂卡爾族等。

  宗教:居民中35%信奉天主教,25%信奉原始宗教,22%信奉伊斯蘭教,18%信奉基督教新教。

  語言:法語和英語為官方語言。

  首都:雅溫得。

  主要城市:杜阿拉。

  貨幣:中非金融合作法郎。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 返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