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文:葛劍雄)
1月份在北京才第一次與扎西合作,是為了拍一段樣片,去友誼賓館採訪一位伊拉克專家。他給我的印像是極其認真,哪怕是拍樣片。如今我們成了同一拍攝組的隊友,朝夕相處。特別我作為主持人,與他這位攝影師抬頭不見低頭見,一天總得打幾回交道。
按年齡和資歷,我都可以當他的老師,但在他的鏡頭面前,我只能當小學生。雖然已經對著鏡頭説過無數次話,去年拍《永遠的三峽》時也曾客串過一兩次主持,但我一向習慣於人家問我,卻從來沒有問人家的經驗。這可苦了扎西,好不容易拍完,我卻習慣性地問上一句:“好了嗎?”“結束了!”或者還不等他鏡頭對好,就迫不及待地向採訪對象發問。雖然可以重新開始,但現場的氣氛就不如第一次自然。不過每次他總是説:“沒有關係,可以再來一遍”。而且都是鼓勵為主:“很好,可以再自然些。”還經常提醒我:“把頭髮整理一下,現在你是主持,要注意形象。”拍完後,他還會對我提出進一步的要求:“在鏡頭面前你要有自信,要始終對著鏡頭,眼睛不要走神。”
以前也知道電視攝影師的辛苦,知道這是“年輕人的職業”,但與扎西相處,覺得他格外敬業,就像有些人説的“玩命”。在車隊的行徑中,他乘的三號車不時前後奔馳,一會他已攀上山頂,一會又蹲在路旁。為了拍一個鏡頭,他得在烈日中呆上很久,或者在飛馳的越野車中探出上身,扛著攝像機猛拍。為了拍一個特寫鏡頭,他常常將機器推得很近,而顧不得可能招來的不滿。每次停車或住宿,我們可以休息,他卻常常要繼續拍攝。要不是他那在青藏高原上長成的健壯體魄,大概早已受不了這長途跋涉的折騰。
今天清晨,當他在撒哈拉沙漠邊緣的沙丘上拍完翻譯尚賽丁迎著朝陽禱告的鏡頭後,給他遠在拉薩的家人通了電話。“扎西德勒!”他的臉上漾著歡樂,就像朝陽般燦爛。原來昨天是藏曆新年,他還來不及給家裏打通電話。
“扎西德勒,扎西旺佳!”祝我們的扎西新年快樂,吉祥如意!
2003年3月4日于摩洛哥埃爾福特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