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 | 網絡電視直播 |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西行散記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5年12月13日 14:56 來源:CCTV.com

  (一)

  去西藏的念頭真的藏了很久。

  高原的一幅畫、一段描述....都會讓我有種莫名的感動,於是那份渴求慢慢的堆積了起來。終於在南方那悶熱的夏季剛剛來臨時做出了決定!是逃避那煩躁的季節?還是此刻的身心的確有些疲憊....?我無法解釋。現實中從不刻意的去尋求什麼,能來這荒涼的高原只是緣分而已!後來,在去珠峰的路上,一位同路的人問我:你為何來高原?我告訴她:從來沒有一個地方讓我維持那麼久的情感與關懷,所以來看看。我只不過把那念頭換成了一個行囊和一張車票.....。

  秀麗的江南景色在車窗外劃過,漸漸遠去。喧鬧的都市從眼前消失了,遠離人群的我卻在那越來越荒涼、越走越貧瘠的土地上感受到了溫暖,心靈上有了一絲寄託和依附。

  對我來説,每次出遠門,都是心在旅行.....。

  (二)

  很早就聽過王洛賓的“在那遙遠的地方”/這次終於靠近了

  火車一路向西,帶著多年的夢想,去無限制的靠近歌中的那個遙遠的、有著美麗姑娘的地方。西,指的是太陽沒落的地方。《史記.歷書》上就記載著“日歸於西”。可在好多熱愛這片土地的旅行人的眼中,卻是夢想與希望開始的地方!西寧市,位於青海省東北部的湟水谷地、蘭青鐵路線上,是青藏鐵路和公路的起點。城市比想象中的要小,四週都是山,高原人的確沒有南方人那樣愛説話,大街上行人匆匆而過,似乎一切的快樂、痛苦都被這起伏的山峰包裹著,壓抑著。做生意也缺乏南方人的精名,下午的時候滿大街的去找“羊雜湯”,可西寧人告訴你:早上來吧!到是在塔爾寺感受到了內地那種商業化的氛圍。導遊小姐跟前隨後的追著你,希望能在喇嘛教格魯派的六大寺院中告訴你一段宗喀巴大師的傳説,給你講講塔爾寺的三絕:酥油花、壁畫和堆繡藝術....。也許西部變化是從旅遊業開始的?發展的同時卻總讓人感覺到一絲遺憾,這樣的拿來主義只能去對付習慣了享受的人!我只想得到一個人的世界,在寂靜中去品味歷史、去感觸風景!

  不同的城市中該讓人感觸到不一樣的風土人情,一切都應是自然的,毫無修飾的,我們面對大自然,索取一份美、一份感動外,更應在意它的眼淚。一滴永遠無法流下的悲哀!

  (三)

  西寧火車站也許是我見過的最好的。並不是因為氣派、豪華,而是有種清爽的感覺。

  大廳分開成兩邊,去格爾木的候車室是在右手的一邊。那班車記得是晚上七點半由西寧開往終點站-格爾木的。候車室內的人不多,可能還沒到旅行的旺季,沒見到背著行囊的過客,大多是來省城裏採購貨物的生活在青藏線沿徒的人們。那些地名我很小的時候就聽過,是在收音機的天氣預報中:什麼“天峻”、“烏蘭”、“德令哈”...奇怪的很,去西藏的原因竟有一部分是因為這些陌生的地名!一直在心裏有些掛念著..。説也説不清的。其中小站“天峻”是青藏鐵路海拔最高的地方,據説外邊進藏的人到這都會有些高原反映。

  “你好,請問你是去格爾木嗎?”一對母女模樣的人站到了我的身邊。

  “是的”,“能請你給帶些東西去格爾木嗎?”....

  在陌生的地方給陌生的人帶東西,我可從沒遇到過。因為其中最起碼就是缺乏相互了解...

  見我有些遲疑,那母親説到:“我和女兒在這轉了一圈,沒見到熟人,女兒告訴我,這叔叔應該是個好人....”

  聽了這話,我真的有些感激那位女孩的話,不知自己在陌生人眼中感覺如何,可有一點就是能在外遇到信任也真的有些感動了,女孩很靦腆,一直靜靜的站在母親的身邊。“如果你們信得過我,就交給我吧。”,原來那位母親是要給在格爾木工作的丈夫帶些吃的東西,可見在那“萬丈鹽橋”的地方,生活是比不上省城的;女孩子則是給父親帶些禮物,禮物很小,可卻是女孩對父親的一份愛。禮物是用彩色的紙包裹好的,很漂亮的那種~。

  這些年來,外面的世界變化很快,很繁華也很熱鬧,可人的內心卻有種封凍了,是因為缺乏享受?還是少了些信任?人出門在外總是小心翼翼的生怕被人騙,,受人欺,總是用冷淡的目光去看周圍的世界...

  那女孩的話給我的印象很深。

  火車開動的剎那,我帶走了母女的信任,也留下了一份感激!

  拉薩“八廓街”

  對於西藏,我一直是既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因為從未踏進這片凈土;熟悉是因為夢裏去過許多回...。

  拉薩的街巷比起北方的四合院還要顯得粗獷、簡練;較之南方的老街卻要安靜、整潔...。

  八廓街可以説是去拉薩旅行的遊人必去的地方,沒有喜瑪拉雅的高聳與挺拔;也沒有拉木措的靜謐與神聖....,卻有著她獨特和永恒的魅力。

  據稱,高原人到本世紀四十年代才見到汽車的模樣。八廓街建成至今已有千百年曆史 ,自始至終都沒有遊人能見到汽車穿行而過。步行是人們用腳步去丈量行路的艱辛與喜悅,去感觸生命的奇跡。如果人們被汽車包裹著呼嘯而過,印象只能是撲面而過的人群與建築,根本説不上去把握這個城市的脈搏和留給你的點滴感觸。

  在拉薩停留的期間,常常閒散的一個人去逛這條海拔最高的熱鬧的街道。

  整個八廓街全長1108米,沿街兩側全佈滿了大大小小的店舖,鱗次櫛比...,人流擁擠量可以與王府井大街相提並論。除了遊客外,就是每天按順時針方向環繞而行的信徒們,他們虔誠的、口中唸唸有詞的圍繞著這繁華的街道寂寞的行走著,仿佛那熱鬧、那濃厚的商業氣氛都被這千百年的“虔誠”拒之門外一般,在朝聖者的心目中蕩然無存。高原所延續的宗教信仰在這八廓街上清晰的展露出來。

  和內地大城市裏的商業中心一樣,八廓街也是高原著名的購物天堂。

  外來的旅遊者到拉薩,都會逛幾回八廓街,帶上幾樣來自雪域高原的禮品回去送給朋友和親人。藏族的文化、歷史、手工藝品...都在這圓形的街道上充分的展示出來:你可以見到各類金、器製品;雕塑、唐卡、藏傳草藥和飾品工藝等;也可在這品嘗藏族風味的小吃;沿街的墻內會忽隱忽現的傳來幾段濃郁的藏族韻味的戲曲腔調;或許你會不經意地見到迎面而過的藏族美少女...。一切都會讓你驚喜、令你感嘆。

  在拉薩的尋常巷陌間穿行,就好像穿過了一段歷史、一段塵封已久的往事。白色的、平頂的藏式民房的窗臺上,不知名的鮮花和藍白相間的幔帳比比皆是,讓人的視覺有種和諧的舒暢感覺。偶爾飄過的一首“青藏高原”會讓你有種莫名的感動,讓你忘卻了高原的氣候與種種不適。從內地帶來的煩惱與疲倦在這高原的陽光下、在這碧藍的天空裏被消耗的無影無蹤。自我的靈魂也在這片凈土上裸露無疑,內心獲得了從未有過的寧靜與平和....。

  喜歡去逛步行街,更喜歡這高原的八廓街,沒有機動車的喧囂、沒有空氣的污染,只留下一片屬於自己的天空。

  羅布林卡

  高原的黃昏其實很短促。

  我在高原停留時幾乎對黃昏的來去沒什麼印象,只是感覺那似乎是一個見不到落日余暉的黃昏,當陽光離去時整個高原的一切就被暗淡的夜色所替代了。

  在拉薩,自己感覺最美的地方就是在位於西郊的“羅布林卡”公園。好像看過一篇介紹上説“羅布林卡”的黃昏是最美麗的,於是,在從色拉寺的天葬臺上下來後就選擇了這個公園。到門前時已是快五點鐘的光景,這個公園開放時間是上午九點半到下午的六點。這個時間在初夏的江南應該是接近黃昏了,天氣好的話,可以享受如血般的殘陽、可以目送著最後一絲光輝緩緩滑入遠處山巒的背後...。可這一刻的高原卻陽光依舊,高高地鑲嵌在碧藍的天空和如畫般的雲端間。

  羅布林卡藏語是“園林寶貝”的意思,是當時的達賴喇嘛的夏宮。

  步入園內,竟然被這裡的清幽寧靜所吸引住了。沒想到在高原上有這樣一座其景內似南方的園林,但其規模又有些如北方的皇家園林建築。園內樹木參天,黃瓦紅墻深藏其間,無不透射出王公貴族般的典雅與莊重。面對正門的不遠處有一座別致、豪華的小樓閣,據説,達賴就是在這上面欣賞藏戲。置身樓閣前的一片由鬱鬱蔥蔥的樹木包圍著的一塊空地上,仿佛置身於幾個世紀的輪迴中:無論看客們將來的結局如何,是否永遠的這樣陶醉在歡樂之間...,空地上總是載歌載舞,凝固著歡樂。有句話説的極是:你在看“風景”的同時,看“風景”的人也在看你...。一生中,誰能永遠地去做看客?誰又會永恒的“表演”下去?戲總有落幕的時候。誰能説得清?只有蒼天依舊。

  歷經了幾個世紀的羅布林卡,在風雨的侵蝕下,景已不在變得鮮亮,留下那些物件、壁畫和這片空蕩蕩的園子讓後來的人回味、思索。

  樹木依然在這高原的風中,在高原的陽光中默默地生長,靜靜的感觸著歲月的滄桑和歷史的變遷。

  走在園裏的林蔭道上,陽光在葉片的分割下支離破碎地灑在腳下...。

  沒有夕照的林間,一位藏族少女(可能是我在高原上見過的最美的女子)和她的奶奶似乎在採摘著長在地上的野菜,顯得格外悠閒而愉悅。坐在林間,目送著少女漸漸遠去的背影:再來時,還能見到少女那純美的笑顏嗎....。

  很想等到黃昏,看看羅布林卡是不是如書上説過的那樣美麗。可惜,挺大的園子卻沒有我停留的地方,只能匆匆地如過客般走過。

  瑪吉阿米酒館

  去西藏前在一些報紙雜誌上就看見了許多有關對“瑪吉阿米酒館”的林林種種的介紹。篇幅很短,而且都有著濃厚的商業氛圍。

  在八廓街上東南角,那座已歷經風雨近半個世紀的黃房子裏發生過的故事與傳説至今仍舊讓人懷念....。黃色是所有色彩中最具有反射力的,使人感到歡快、振奮。在高原每天要面對熱烈的陽光,可這黃色仍吸附人的目光,不知道別人的感覺,那種吸引對我來説更多是在心裏。

  在離開拉薩前的一個午後的黃昏,我走進了那座沒有藍天沒有風景的黃房子裏(自己來西藏時間很短,可不知為何異乎尋常的想要靠近她)。

  沿著暗暗的,陳舊的踩上去發出吱呀聲響的狹窄的樓梯來到酒館的二樓,酒館沿墻成圓弧形擺放著十來張西餐桌椅,中間圍著一圈寬大的沙發,茶几上散落幾本顯然是陳舊的西藏雜誌。室內墻上挂著許多據説是一位異國的旅行者來西藏時拍攝的照片,之所以珍貴,大概是因為年代久遠的緣故吧。房頂和中央的木柱上的裝飾明顯的有著濃郁的藏族情調。

  要上壺甜茶,在靠近窗口的位置靜靜地坐了下來。臨窗而望,八廓街上轉經的人群依然不知疲倦,經幡在風中飄蕩,大昭寺門前的桑煙裊裊的盪漾...。這中間包裹著多少期盼和無窮的夢幻,延續了千百年。

  不知何時室內緩緩地響起了《Secret Garden》的音樂,我很驚詫,因為感覺在這裡聽幾首西藏的民間音樂才合呼情理的。可轉念一想,這音樂的確應該讓這房子最早的主人去聽聽(如果靈魂真的存在)。

  喜歡挪威二人組合secret Garden,是因為它的音樂憂傷、壓抑、意味深長....。《Secret Garden》從早期作品一直到後來都是以悲傷的小提琴作為主要的表現手法,每一個音符都觸動著我內心深處的傷感地帶。點上一根煙、倒上一杯香濃的奶茶,靜靜的欣賞幽靜、孤寂的secret Garden音樂,更是遙想起早以如煙的往事...。

  高原黃昏的陽光依舊燦爛,從寬暢的玻璃窗外在室內灑落開來,使人感覺溫暖,但總有種淡淡的憂傷充斥著室內的每個角落,也許是這裡曾經的故事讓人心碎....。吧臺裏面的一幅照片吸引了我的目光,這就是傳説中的“瑪吉阿米”,傳説中的達賴六世倉央嘉措最傾心的情人。“瑪吉阿米”意思是指“未嫁的嬌娘”。

  照片中:一個美麗而端莊的藏族女子,雙目靜靜的凝視著前方,有些哀怨有些傷感,似乎仍在苦苦的等待——昔日的重來,溫柔的重現。美麗的青海湖邊,永遠的留住了倉央嘉措的軀體...。“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在這裡似乎是一種美好的願望,成了一段心痛的結局。

  在高原,人們對來世有著企盼,對靈魂的存在也深信不疑。

  聽著《Secret Garden》的音樂,仿佛看到:在高原的風中、在飄浮的雲端裏、在天堂中他們再度重逢,永恒的相守...。

  網絡原創,嚴禁轉載,如有需求,請聯絡作者【fsss】或CCTV.com國家地理論壇版主信箱。

責編:陳玥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相關鏈結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