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面羊禮饃 |
羊、祥也,大羊為美。在中國的民俗中,羊不只是十二生肖中的一個,而且又屬陽性,長期以來作為美好的吉祥物出現於民間。到後來發展出“三陽(羊)開泰”的諧音喻意形象。
羊已經形成了歷史久遠的文化現象,存在於中國民眾的風俗之中,尤其在民間剪紙、刺繡、布製品、雕刻中被反復表現著。面花作為禮饃在黃河流域的民俗節令中代替著祭祀用的犧牲品,因此羊的造型出現于與之相應的禮俗中。
在河南,正月十六日有媳婦回娘家的風俗,姥姥要送給外孫一些面花、豬、狗、雞、魚、羊等,一般稱這種活動叫“送羊”。據説最早是送一隻真的小羔羊,後來變成送面制的小羊和其他動物了。孩子們得到這些禮品,先拿來玩耍,玩夠了就吃掉。這種送羊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在陜西、甘肅、河北、山西、山東等省的鄉間流傳著一種甚為隆重的“送羊節”,即在每年農曆七月十五日,母親要為出嫁的女兒捏蒸面羊。據傳姑娘出嫁後第一年,送面羊的儀式最為隆重,一般要送四隻。女婿先用刀從最大的一隻面羊切出一塊,用紅線拴起來挂在客屋墻上,等第二年送新面羊時才更換,這叫做:“陳羊見新羊,年年有餘糧。”女婿外孫吃麵羊頭,女兒吃麵羊腳,其他部分切開分給鄰里共享吉祥喜慶。河北磁縣一帶,面羊做得很大,象徵富餘。令人驚訝的是山西、陜北、河北等地遠隔數千里,面羊造型竟那麼相似,像似出自同一傳承。
(摘自《民間,黃河》。本書版權歸北京合和東方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所有,未經其允許,不得轉載。)
責編:王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