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地理 > 道孚行 > 正文

(16)蓮座惠遠寺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26日 15:28)


僧寮

  離開道孚縣城一路南下,經龍燈草原,中午到達八美鎮。這裡被繪畫和攝影愛好者稱之為油畫世界,每年都有眾多的美術攝影愛好者前來寫生拍攝。在八美吃過午飯,吳工到康定辦事,我們沿新建成的八美丹巴柏油路前往惠遠寺。

  惠遠寺位於道孚縣協德鄉境內,距縣城89公里,距八美鎮8公里,距雅拉自然風景區17公里,海拔3600米。惠遠寺的所在地,的確是風水寶地,它坐落的地點有個很美麗的地名:蓮花壩子。傳説很多年以前這裡是一片大海,亞拉雪山山神來此,隨手把一片小小的蓮花擲入海中,只見一朵巨大的金蓮花升出海面,化為今天的蓮花壩子。至今,當地人還把壩子四週的山嶺通稱為“蓮花山”。環望四週,周圍的小山山形渾圓,多有柔和的皺褶,猶如盛開的蓮花的花瓣。盆地內溪水叮呼,遠有森林牧場,近有村舍農田,地勢平坦,風景秀麗,而惠遠寺就在這朵蓮花的花芯上。

  解放前,惠遠寺在藏區各教派大小喇嘛寺中,是惟一的一座由國家專款建造、維修、供奉香火的黃教寺廟。它曾作為七世達賴格桑嘉措的行宮,因享有佛教“九龍九獅”的崇高尊號而名揚康藏,享譽中外。車到路口左拐時,路邊一塊石碑格外醒目,上書“蓮花寶座惠遠寺”。由公路上眺望,惠遠寺四週的山巒猶如八瓣蓮花,寺廟就是蓮花中金黃色的花蕊,十分壯觀。

  相對於黃教的其他著名寺廟,惠遠寺其實不算大,但在歷史上,卻有過無比的輝煌。惠遠寺始建於清雍正七年(公元1792年)。當時,蒙古準噶爾部入侵西藏,藏區秩序混亂,為保障七世達賴的安全,增強西藏上層人士與祖國內地的聯絡,清政府特選定泰寧這塊寶地,撥出庫銀40萬兩,動員大量的工匠和民工,營造了這座規模宏偉、建造獨特、金碧輝煌的寺廟,欽定寺名為“惠遠寺”,藏語“噶達強巴林”,意為“解脫”,迎請七世達賴來此居住。

  該寺經3次重建,新建廟宇為宮殿式金瓦頂樓,配以金幢寶瓶,法輪異獸,彩繪歷代帝王及戰將,各種唐卡畫,活佛神像于檐檁之上;浮雕九龍九獅門枋,肥梁胖柱,鋪陳富麗;庭院寬敞,佈局嚴謹;樓堂庭廊,和諧得體。殿宇建築豪華,非常具有地方特色,為康巴建築藝術精品。

  史料記載,為保護七世達賴的安全,皇宮派禦林軍1500名,四川派出地方官兵1500名到惠遠寺,保護七世達賴居住長達七年之久。惠遠寺是朝廷和拉薩交換官文及藏漢僧侶修法聖地,是歷史上藏漢民族團結友誼的特定象徵。

  惠遠寺是泰寧喇嘛寺的中文名,離開柏油路下坡,沿小公路奔向泰寧。遠遠望去,惠遠寺門前是一溜排開的整齊白塔,野山四合,谷地人煙,遼闊平原上一座紅廟,左右兩列白塔,令我們激動不已。

  來道孚前,我曾在網上查找過泰寧的歷史:“泰寧城在泰寧喇嘛寺外,雍正三年(1725),置泰寧營於此,築城以資衛守。時年羹堯為川陜總督,奏修此城。故俗稱為年羹堯城,其地番名噶達,故又曰噶達城。城用土築,長方形,辟門四,中築市街,為營兵及商民住所。今已圮敗,布況衰落,半成農地。演武廳與關帝廟猶存。”可惜我們的時間有限,當晚要趕到臺站溝內雅拉雪山下住帳野營,不能慢慢地尋覓泰寧城的遺跡,只有等將來有機會又來泰寧時,再仔細地在惠遠寺附近用心尋訪。

  惠遠寺門外分列著兩行白塔,名為千菩提塔,又稱善願塔,每個塔代表信眾的一個善良願望,也就是歌子裏唱的那“心有千千結,人有千千願”的塔。千菩提塔在蒙古地區相對多些,在康藏地區非常少見,惠遠寺的這些覆缽塔建築的塔,在康藏地區或許是個特例。

  千菩提塔與釋迦舍利塔、活佛舍利塔、高僧塔、護法塔,以及明跡塔等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特徵區別,那就是把兩排覆缽塔的塔身,統一建築在兩個高大塔基之上。所以這些塔僅是塔座及以上的覆缽等各自獨立,塔基卻是整體的,也就是説這是一個塔基馱著好多小塔的“塔群”。

  惠遠寺佔地500畝,寺門正中高懸清世宗欽賜“惠遠寺”巨大鎦金匾額。由於天時地利,道光18年,11世達賴克珠嘉措也降生於此地,並從惠遠寺起程,由專人護送去拉薩。這樣一來,進一步提高了該寺的聲譽,顯示出它的康藏地區的特殊地位,因而惠遠寺在藏區影響至深。

  進入大門是一片寬闊的草坪,正面是大殿,另三面全是兩層石木結構的僧寮,供寺內的喇嘛居住,其格式是倣照拉薩三大寺內康村的形式所建的。無論是院壩的面積,還是僧寮的規模,都是在其他寺廟難以看到的。而且這裡的僧舍確實獨特,環繞著大殿的吊腳樓象回字的外廓,涂布著紫紅色油漆的木屋鑲著各不相同的美妙窗戶。

  我沿著左邊的走廊前行,只見兩個年輕的喇嘛正在院外洗衣服,看來他們的自理能力頗強。抬頭仰望主寺,藍天白雲下,一個喇嘛站在高高的大殿頂層平臺上,用望遠鏡向著遠處瞭望,不知他是想探索西方極樂世界的逍遙,還是在排遣著對家鄉和親人的思念。

  我獨自在大殿左邊的廟堂裏參拜、拍攝後,又隨大家進入氣勢宏大、佛像莊嚴的大殿,當天舉行的法事活動已近尾聲。原本想好好拍幾張照片的,無奈殿堂太大,等我順時針轉到殿前,活動已經結束。一名叫東扎的喇嘛過來,領著我們在殿內逐層的參觀。

  惠遠寺現有扎巴180多人,活佛兩名。寺內殿堂威峨,畫棟雕梁,寶鼎生輝,內藏大小金佛132尊,個個金鑲玉裹,玲瓏剔透,形態逼真;殿頂鑲金鍍銀,在陽光輝映下,光彩奪目;殿內雕刻圖案新穎,壁畫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殿內側門和窗大都關閉著,搖曳的燭光平添藏傳佛教的神秘。我雖然沒有宗教信仰,此時此刻卻也格外的虔誠,靜靜地回憶著自己的榮辱得失,是非對錯,仿佛經歷著一場精神的洗禮。隨喜功德後,我慢慢的點燃3柱香,默默地許下心中的願望。隨後,拜謁5世達賴喇嘛和11世達賴喇嘛金身銅像,拜謁釋迦牟尼佛像後,我們又跟著東扎上到二樓參拜21菩薩,觀看排放整齊的大藏經。然後上三樓,參觀達賴喇嘛住所,由於只能在門外觀看,不準進屋,我伸長脖子瞅了瞅,哇,門內地上幾乎全是崇拜敬仰者貢獻的紅色大鈔。來到屋頂平臺,兩個喇嘛正在練習吹螺號。置身聖殿,頭頂藍天,四野秀美,陽光燦爛,這樣的課堂,真是讓人羨慕。

  走出大殿,草坪上有一群喇嘛蓆草而坐,有的在看書,有的在交談。這些身穿紅袍的喇嘛並不如我想象的那麼神秘、不可接近。在我們拍攝的時候,幾個小喇嘛好奇地圍了上來。趙師讓他們坐下與其合影,喇嘛很高興很合作。張強、蟲乙和我,感覺那環境那場面很有紀念意義,忍不住也各自與喇嘛們合影留念。

  離惠遠寺不遠的地方有股泉水,據説這是11世達賴唸經後涌出的神水,當地人認為飲之可以治頭昏等病。我們沒有足夠的時間在此流連,無法前去尋覓。與喇嘛們合影后,只好趕緊上車,奔向下一個目的地。陽光下,拉地曼河輕淌著流水,似乎在傾述著惠遠寺的滄桑,默默見證著蓮花壩子的桑海蒼田。大片的白揚樹林偉岸在河的東岸,牛羊靜靜在壩子四週的青稞地中吃著草。重新回到八美至丹巴的柏油路時,我又回頭遠看了一番惠遠寺,在這廣闊的蓮花壩子中,它那藏紅、藏黃與白色交錯裝飾的建築群,真的就似一枚盛開的蓮花中央最為絢麗的花蕊。

  網絡原創,嚴禁轉載,如有需求,請聯絡作者本人或CCTV.com(ng@mail.cctv.com)。

責編:王卉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