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家地理 > 道孚行 > 正文

(18)翻越農戈山  

央視國際 (2005年01月25日 20:36)


  9月10日,我們的主要任務是翻越農戈山,弄清農戈礦區與泰寧自然保護區的具體分界線,保護區內山川河流的走向,以及動植物的種類和分佈情況。為拍攝亞拉雪山的朝霞和日照金山,我和蟲乙、牟工早晨6點半就起床,在營地外的草坪上等待日出。

  夢幻仙境般的亞拉風景區,地處幹爾隆巴河流域,位於道孚縣東南,分別與康定木格措、塔公草原相鄰,面積158平方公里。亞拉雪山最高點海拔5820米,為康巴大雪山之一。山頂終年白雪皚皚,雲霧繚繞,是惠遠寺和周邊藏民頂禮膜拜的神山。藏傳古籍《神山誌易解脫之道》中對該山有記載,稱亞拉雪山為“第二香巴拉”。從塔公草原觀望,亞拉雪山呈蓮花寶座形狀;從八美鎮觀望,亞拉雪山呈皇冠形狀;從農戈山上觀望,亞拉雪山呈坐佛形象。

  由於天氣不太理想,我們沒有拍到“日照金山”的照片。早飯後,王總給大家各發一雙禦寒的厚手套,然後由趙師傅駕駛帕傑羅上山。這是一條僅一車寬的上山便道,坡陡彎多,極難行使。王總不時提醒趙師某個坡須加油衝上去,某個急彎須快打方向。沿途植被保持較好,森林線一直延伸到了海拔4100米的高度。經過近1個小時,總算安全到達了海拔4200米的礦尾。王總詳細的給大家介紹礦脈的走向,礦山建設的規劃,選礦區和礦渣掩埋場的分佈,以及如何確保採礦與環保雙贏的具體措施。

  繼續沿著便道上行,眼前的農戈山帽與雪線下面的綠色大不相同,幾乎都是赭紅色的山體。王總介紹説,這是從地貌上找礦的依據之一,初勘時根據山體地貌的顏色,就能大致知道有沒有礦,是什麼礦。據説農戈山鉛鋅礦在目前已開始開採的鉛鋅礦中,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個中型礦山。諮詢蟲乙,他説青藏高原應當還有比農戈山更高海拔的礦山,但條件不允許開採。

  來到海拔4680米的礦山工區,懷著極大的好奇心,我一下車就立馬開始拍攝,可惜天不遂人願,忽然間下起了大雪。據山上的工人説,這9月上旬的氣溫白天僅0-3度左右,晚間已經降至零下8度了。工地的水管晚間10點後就會被凍住,要等到第2天中午解凍後才能使用。他們10月就得下山,要2005年5月才能再上山。由此可見當地氣候環境之惡劣,採礦條件之艱苦。

  礦區的工程技術人員請我們到一個較大的帳篷內避雪,真是巧了,原來這是省地礦局403隊的帳篷,裏面有的人與蟲乙、趙師、張強竟然是一個系統的熟人,現今是上山參加礦山詳勘詳查。老朋友相見,自然少不了一番友好的問候,熱鬧的寒暄。在這高海拔的礦山上抽煙,那種5毛或1元的壓摁式打火機竟然沒法使用,非得要齒輪式打火機才能打燃火機點上煙。

  半小時後,大雪初住。我們的計劃是由王總帶隊,沿礦區右側上行,翻越農戈山海拔4800米左右的山脊,到達下方姊妹海旁邊的高山草甸,順右側的幹爾隆巴河到友措後,最後穿越臺站溝的森林回到頭天住宿的營地。趙師則開車下山回營地休息,下午5點左右將車開至臺站溝小公路盡頭,在那裏等候接應我們。

  當我們從礦區右邊橫切一個比較危險的碎石坡時,牟工擔心我們此次穿越有迷路的危險,同時也害怕自己翻越前方的農戈山頂有困難,不願拖大家的後腿,於是,在趙師還沒開車下山前,牟工退回了停車處,與趙師一起下山。我和王總、蟲乙、張強4人完成橫切後,就開始了當天最為艱苦、最為勞累的直線上攀,翻越農戈山頂。儘管垂直高度只有近100米,難度還趕不上攀岩館內的兒童通道,可在高海拔的雪線地帶,沿著陡峭的山脊攀爬,已然變得咄咄逼人,成為讓人不敢小視的一個考驗。

  因為坡度太陡,為了防止上方哥們兒踩滑的石塊砸傷下面的同伴,後面的人均不能沿著前面的腳印上攀,而是錯開了角度往上攀登。最後一段,我幾乎是每爬幾步,就得站在原地大口的喘上好一陣子氣。當我們翻上山脊時,全都累得坐在了地上,只有王總稍好一些。他揮手指著鐵銹般赭紅的山頂地貌,給我講解一些礦藏的地質成因。海拔4800多米的課堂,怕是世間少有的吧?!

  從山頂俯瞰下面的礦區,帳篷工棚都已成了芝麻般的小點兒,上山的路猶如纏繞山腰的飄逸腰帶。趙師站在一處彎道外凸的碎石平臺上,俯瞰群峰,一覽眾山。我舉起相機,先給他來了張長焦距的紀念照,然後按王總要求,拍攝農戈山礦區的大場景接片,拍山脊四週的地理環境。

  從山脊翻越下行時,技術老道的王總,竟然冒著滾石飛濺的危險,沿著坡度在60度以上的陡峭碎石坡下行。我和蟲乙、張強一邊拍攝雪線附近的高山植物,一邊走著之字形的線路謹慎下行。兩路人馬各有所獲。我們在小心翼翼的下山途中,拍攝了不少雪域高原的奇花異草,王總則在海拔4600米至4700米左右的冰川礫石坡上,採到了十余朵雪蓮。

  翻過山脊,秀美壯麗的亞拉神山展現眼前,與礦區那方的地貌迥然不同。神山下的姐妹海,湖水清澈,在雪後初晴的陽光照射下,形成七彩顏色,微風掠過,滿湖碎銀。離此不遠是聖湖亞拉友措,湖周圍生長著紅杉林及各種灌木林,夾雜著杜鵑著各類野花,五彩繽紛。在亞拉,每一個湖泊都有一個神奇的傳説,令人神往。

  離開友措,我們的下行速度明顯加快。沿著原始森林中的茶馬古道,一邊採集植物標本,拍攝風光照片,一邊匆匆奔向山下,趕往與趙師約定的會師地點。陽光透過密林在山道上投下美麗的斑影,左側的幹爾隆柯河碧水奔瀉,一路唱著古老的歌謠。真希望自己的相機能再好兩倍,自己的攝影技術能再提高十倍。

  儘管下山小徑彎多路陡,因腳下碎石滾動,我先後兩次重重地摔倒,手腕擦傷,腳裸微崴,但我無怨無悔。作為一個喜歡戶外運動的老驢,一個走南闖北的攝哥,農戈山這樣的原始山林跨越,正是展示自我、豐富人生的難得舞臺。我註定要在這裡演繹自己的高山舞蹈,在這雪域高原的原始叢林中,尋找夢的起點和終點。

  網絡原創,嚴禁轉載,如有需求,請聯絡作者本人或CCTV.com(ng@mail.cctv.com)。

責編:王卉  來源:CCTV.com

本篇文章共有 1 頁,當前為第 1 頁